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这样,刘宋朝廷在北伐前最后一件需要做的大事也彻底解决了,对于刘寒和刘宋朝廷而言,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训练士卒,积蓄国力,按照先前的改革规划进行下去。等待三年后的那场注定的大战。

不过两国这场注定中的决战并不是等到五年之期一到,再进行大规模调兵的。

此时的刘宋,经过里面的内部的土地财政改革,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并且由于先前的几场大战,都是以宋军的完胜而告终,很多百姓都重新燃起了回归故土的希望,在这样的思想作用下,国内对于北伐的整体情绪极为高涨。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一切事务都是以北伐为先,再加上刘寒对于吏治的改革,这种时候,贪污的官员很少,大部分人也不敢放开手去贪污,所以国内的行政效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刘宋宛如一台巨型的战争机器一般,开始高速运作了起来。

在吐谷浑战事结束的一年后,宋军主力就先后开始按照制定好的作战计划,在边境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这样的调动用了大概一年的时间,宋军士卒就基本上抵达了几条前线,并且开始修筑营寨,准备军械。

在西面,渭水河畔,薛安都和李怀等人按照柳元景的吩咐,已经在渭水南岸修筑了两个大规模的营寨。

一个在秦州附近,由薛安都直接管辖;还有一个在长安附近,由李怀负责指挥。

本来西路军兵力是不多的,但是无奈还有一个吐谷浑盟友。继位后的度易侯几乎摆明了要跟魏国决一死战,为战死的父亲报仇。而国内的情绪也是几乎一边倒的支持支持宋国。故而对于宋军的后来的北伐,他们也不会选择作壁上观。

所以当宋军开始向边境大规模调动军队的时候,度易侯的请战书也送到了刘寒的御案上,请求刘寒允许他们在北伐时加入宋军的队伍,他们愿意以全国之兵作为先锋,并且自己负责自己军队的粮饷。

对于信中送上门的大好事,刘寒是绝对没有理由拒绝的,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嘛,况且吐谷浑即使经过了一场大战,但是国力还是有一些的,特别是骑兵数量多,到了决战的时候凑出个三万大军的,经过宋军驻军的协助训练,还是一股不可以忽视的强大力量。

所以这样一来,宋军吐谷浑联军的规模就达到足足九万人,虽然整体兵源素质相比于中路军和东路军要相对差,但是也足以起到牵制魏军兵力的作用。

甚至除了一些人以外,宋军还有一支可能的援军,那就是鲁秀手下的那支越国军队。当然刘寒是绝对不可能开这个口的,但是根据刘寒对他的了解,他是还有可能会出兵的。

而魏国一边,在庞大的哨骑的作用下,魏军也成功摸清了宋军的大概兵力,此时对于魏国而言,最大的国防压力已经不再来自北方的柔然,而来自于南边的刘宋。

也就是在吐谷浑那边的战事刚刚结束,拓拔濬就下令将北方六镇对于柔然的战事全部转入了防御状态,这样就可以抽出北方六镇一半的兵力南下,分别支援三路的魏军。

在西路,加上本地本身有的兵力和进一步的征调汉人和其他民族士卒进入军中,魏军在此地的驻军达到了十五万人的规模,主帅是之前负责进攻吐谷浑的尉元。

而魏军由于需要同时面对南北的压力,虽然改革行政效率相比以前有所提升,但是相比于刘宋还是差了很多。加上地方上对于战事的抵触情绪,后勤压力大的吓人。所以不可能像刘宋一样直接将大军全部驻扎在渭水一线。

魏军的十五万人分布在了三个地方,一个是枹罕镇,这里的魏军数量有三万人,负责监视吐谷浑的三万大军的动静,阻挡他们向东方进攻。

魏军驻军的第二个地方在高平镇,这里也是魏军西路军的指挥部所在,尉元亲自带着六万大军驻扎在此地,阻挡秦州方向薛安都麾下的宋军进攻。

第三个地方在泾州,兵马有四万人,负责阻挡李怀麾下的宋军。

中路方面,宋军主力驻扎在了南阳郡——汝南、兴蔡二郡一线,这里的宋军数量是最多的,营寨规模也是最恐怖的,不过背靠荆州、江州这些重镇,基本上不用担心后勤支援的问题,并且刘寒已经在吐谷浑战事的两年后就直接带着刘义恭等大臣进驻了南阳,将这里作为了临时的陪都。还有柳元景、宗悫等将领在此地,基本上不用担心除了战事以外的事情。

有了天子的亲自监督,当地的行政效率也大大的提高,基本不会出现因为兵马太多,出现的混乱。

除开正在吐谷浑训练的一万骑兵,这里依旧有些恐怖的一十四万大军。而魏军也显然知道宋军将主力大部分都压在了此地,所以相应的,这里面对的魏军数量也是最吓人的。

魏军在此地一共设置了三道防线,最前面的一道布置在了伊水附近冲积的平原上,这里布置的魏军数量不多,数量在三万人左右。主要负责和前线宋军的轮战,并在宋军发起全面北伐时,作为对于宋军进攻的缓冲。

而第二道防线则设置在了洛阳一带,这里布置的部队达到了十二万人,分别驻扎了洛州、豫州一带,这个地方背靠黄河,又是中原腹地,补给十分方便。主要负责拱卫洛阳,并且作为抵御宋军的主要防线。

而最后一道,则驻扎在了后面的东雍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这里是魏军中路军,乃至整个战场的指挥部所在。

拓拔濬任命的主帅皮豹子就在此地指挥,负责统筹魏军全军的指挥。而这里的军队有十万人,一旦发现战机,皮豹子就会带着大军过去围剿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