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这片庞大的战区水网虽然密集,但是并没有像渭水那样堪称天堑的大河,正在堪为天堑之称的黄河还在洛阳的后面。所以这个地方在还没有正式开战前,就已经有不少武装冲突出现了,从最开始的是因为双方的哨骑碰面,发生的小规模冲突。

再到后面就慢慢变成了两军的偏将带着三四千人左右的部队在伊水附近进行轮战,但是规模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双方都不想过早的亮出自己的底牌,这种小规模的摩擦也就当是练兵了。

最后的东面,也是魏军最容易出现战略误判的地方,因为此地表面上的宋军驻军只有驻扎在青州一线,颜师伯麾下统帅的区区的四万人。这样规模的军队相比于其他两路大军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这样的布置让几乎甚至让魏军一度以为,宋军压根就没有东路军这个编制,在此地留下四万军队,就没有打算从这个地方发动进攻。只是为了保护青州地区,进而拱卫都城建康罢了。

不过这一切都要归因于宋军这边的保密措施做的非常好,而且魏军也没有对宋军的水军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在以往和宋军的交战中,除了青州之战里宋军的水军依靠着偷袭出了一阵风头外,其他大部分的应用都是在宋军自己的内战当中。

因为宋国内部有一条长江,贯穿了整个刘宋,所以很多内战都围绕着长江展开,这也导致了宋军的水军实力很强。可是魏国境内的主要河流是黄河,而宋军现在的甚至还能抵达黄河的边,根本不可能在上面拥有任何水上力量,宋军的所有船只对于北伐都没有用武之地,所以魏国根本没有将宋国的水军放在眼里。

而刘寒在国内安定之后,迅速拨款大力发展水军,而且这种新式的船只无论是容量还是可靠程度都远远强于先前的水军战船。这就让宋军水军的作战半径从长江流域,扩展到了海上。只要带够足够的粮草物资,宋军是拥有将水军投送至魏国腹地的能力的。

当然,这些新式的船只和宋军大规模修筑新船,扩招水军的事情是对外严格保密的,甚至没有对除了几位宰相和将领以外的大臣透露。

再加上魏国对于刘宋的改革强度和成效都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所以他们认为这样的军队规模,已经是宋军扩军的上限了。

在这样思想作用下,魏军仅仅在此地布置了五万军队,而且都是以二流部队为主,战斗力整体不高。只要能够保持在此地和宋军的对峙态势,不让宋军有机可乘就行。

刘宋孝建五年,是刘寒继位的第六个年头,也是他穿越过来的第七年,也是他和魏国皇帝拓拔濬约定的最后一年。

此时的南阳附近,作为两国屯兵最重的地方,两国军队的试探,交锋已经达到了非常激烈的地步。更重要的是,两国的军队基本上也都已经调动完毕,说实话,全面的决战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只要双方的最高统帅一声令下,顷刻间便是数十万人参加的大决战。

南阳北部的清水河畔(这个清水在刘宋雍州境内,和先前青州之战的那场提到的清水不同。),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的源头只不过是一些宋军的士卒在此地准备将一些民房改造成防御工事,不想遭遇了连续几天暴雨,将刚刚修好的防御工事给冲塌了。

更不幸的是,在他们重建这些防御工事时,不幸被巡逻魏军骑兵发现,只好列成阵型和魏军打了起来,双方的高一级别的将领迅速增兵,导致这一场总参战人数不超过两百人的小冲突,由于双方指挥官的不断增兵,参战兵力总共达到了六千人,成了一场相当规模的战斗。

不过这样的事情在两军主帅眼里已经变得太过稀松平常,没办法,自从大军开始往这边汇集,这样的战斗隔着一两天就会发生,刚开始起码还会约束约束手下的将领,到了后面就基本上让他们自己打去了。

柳元景还保守一些,给手下将领的指示是寻觅战机,不得恋战,见好就收。而魏军的就极为直接了,找到机会就打,打赢了有赏赐,打不赢的话还有相应的处罚。

按理说这一战虽然参加人数比以往的轮战稍微多一点,但这一战魏军的主帅可相当有来头,此人唤作拓拔略,其实听到他的姓氏就知道,此人来头绝对不小,大概率是鲜卑宗室。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此人乃是拓拔濬的第三子,也是拓拔濬很看重的一个儿子,但是拓拔濬实在不敢把他立为太子。原因有二,一个是他在一些鲜卑氏出身的老师教导下,十分憎恨汉人和其他民族,有点民族主义者的感觉。

而且他性格极为暴躁鲁莽,虽然个人武力确实很强,指挥水平也确实不错。但是这种性格和能力作为天子是绝对不合适的。所以拓拔濬一直将他作为将领培养,这一次也是将他送到了宋魏两军对峙的最前线,让他在最前线的三万魏军中担任将领,和宋军进行轮战,想让他多一些实战经验,从政治的角度上来讲,也可以提振士气。

不过来了前线之后,虽然多次向此地前线的最高指挥官,镇南将军慕容云请战,但是慕容义和身旁的将领忌惮他魏国皇室的身份,生怕他有个不敢让他上前线,弄的他憋屈不已。这次碰巧皮豹子下令,让慕容云回到洛阳去统筹战事。其他的将领根本约束不了他,趁这个机会总算逮到了机会出去,可要杀个痛快。

而最有意思的是,宋军这边的指挥则是和他年纪相仿的江方兴,虽然都是年少轻狂,但是江方兴相比于他而言,是真正靠着军功一步一步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基本上几场大战都有参加,作战经验是相当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