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烽火生死情 > 第79章 保媒拉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匡城乡村的冬日夜晚,寒风阵阵,月影清辉,各家各户也睡得早,唯一亮着油灯的就是刘景荣家,刘景荣正在追着跑出去的栓子。

刘景荣跟着跑出去后,绣娘出来招待大家喝水。喜鹊见到绣娘就直接问:“女子,你还记得我不?”

绣娘看着眼熟,却记不清了,眉间拧出了个疙瘩。喜鹊见到绣娘疑惑的表情,就学了段喜鹊闹春的叫声。绣娘这才恍然大悟,连忙说:“你莫不是喜鹊哥哥?”

“是嘞。”喜鹊答应下来,然后失落地说:“那时天太黑,要不是我非要你们去西岭,也不会耽误你的终身。后来,我去过你家,真惨!后来我才跟葫芦打鬼子了。你要恨我就打我吧。”

“哎,事都过去了。”绣娘叹了口气,流出眼泪说:“想起家里的惨像,怎不让我落泪。当时,你们逼我带路,为的是灭土匪,也算是带我积德。要说耽误成亲,没这事,我咋会嫁给景荣?虽说他穷,可真没让俺受气。再说,村里人是被鬼子杀的,景荣已经报仇了。我爹也托过梦,把我托付给景荣,他没亏待我。”

“好人终成好事儿啊。”张义感慨:“俺知你们的事儿,都是命,好在结果是好的,但咱还得把账算到鬼子和汉奸头上。”

“你们都是杀鬼子的好汉,能回来就中。”绣娘说:“都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吧。这年头咱都困难,可女的心里就想嫁个人,有个依靠。”

“是啊。”大家都不由感慨,随后还是套栓说:“这可得叫绣娘多操心了。”

“好!”绣娘答应了之后,大家看时候不早,事情已经商量完,就各自回住所了。

刘家药园的一片池塘边,刘景荣找到了正在哭的栓子。他直接问:“栓子,你跑啥啊?你为啥不想成亲,你说呗。”

“三哥,咱一块儿在老班长手下,一块儿打鬼子,都亲眼见到侯安死在咱面前,也知道二狗死得惨。他们谁没有活下去的理由?可都先走了。”栓子说完哭了一会儿,刘景荣也不打断他,栓子继续说:“侯安替咱死,咱给干爹养老送终也是报答他了,可再娶人家媳妇算咋回事儿?俺不成白眼狼了?”

“栓子,话咋能这么说啊?”刘景荣劝慰他:“侯安是替俺死的,你替俺给干爹养老送终,这么说俺不也是白眼狼了?”刘景荣这话一说,栓子明显一愣,刘景荣继续说:“栓子,侯安替咱死,就是想叫咱替人家好好活啊,除非你看不上人家姑娘,不然就先别说白眼狼的话。”

“俺不是这意思,要是人家愿意,俺也没话说。”栓子继续流泪说:“俺本来都穷,俺爹死得早,豁出一条命都养不活俺娘跟俺,鬼子一来,俺娘也叫炸死了。俺当兵就是为了口饭,想过啥时候死在战场上,俺一家就团聚了。咋都没想过还能娶媳妇,人家要是不嫌弃,俺根本不会嫌弃人家。”

“那你是因为啥?”刘景荣直接问。

“因为……俺没钱娶媳妇。”栓子难为情地说:“钱本来都不多,还给了乡亲们不少,有时俺赌两把,也不多,现在就是没钱啊。”

“这不是事儿。”刘景荣大方地摆摆手说:“先不说你成亲时哥几个帮你,你可能都不知,二狗死后跟俺说了,留了5块大洋,帮你娶媳妇。”

“真的假的?”栓子当时就愣了。

“三哥啥时候坑过你?”刘景荣反问他。

“你说二狗,俺还想起来中邪那回。”栓子继续说:“那时俺染上霍乱,阴差郑安贵差点把俺带走;最后还说等寒冬冰凌,天地恸怒,才接俺走。俺一到冬天就想也许这回该俺去地府了,谁知俺一回回活过来了。可一说成亲就不一样了,那是俩人过日子,要是俺哪天死了,人家大姑娘就成寡妇了,也不能改嫁,那不是耽误人家吗?”

“栓子,你说这话都不爱听了。咱打鬼子丢人吗?”刘景荣厉声问他,栓子果断摇头,刘景荣继续问:“咱死中得活丢人吗?”栓子再次摇头,刘景荣继续问:“有谁规定打鬼子的男人不能娶媳妇了吗?”栓子依然摇头。刘景荣继续说:“这不妥了;成亲是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事,以后还要生孩儿呢,有了孩儿,才有希望,以后就是咱上战场,也知道是为了咱的妻儿老小上的,更知道咱哪天死在战场上,还有儿子给咱报仇。”

“可是俺,还是抹不开,这事儿太羞人了。”栓子摇头说:“俺才17。”

“谁都要一点儿点儿长大,你也是大人了,别抹不开。”刘景荣语重心长地说:“知道咱见到小二狗那天,俺为啥给他叫二狗吗?”

“是三哥想二狗了?”栓子不明所以,但还是试探性回答。

“不全是。”刘景荣说:“老辈人说过,人就是过人的。意思是人大了就得带着小孩子过日子;你看不少人老了没孩子,就是买一个,捡一个也要把孩子带大,庙里的和尚也一样,老和尚带着小和尚。远的不说,就说二狗吧。他死后,咱大家多难过,可现在有小二狗了,你看大家一个个活得多有盼头啊?”

“三哥,栓子哥,你俩老叫俺干啥?”说着,小二狗跑过来了。俩人一见,更加欣慰了。

“三哥在劝栓子哥娶媳妇呢。”刘景荣接着说:“咱每年都会种麦子,种下后谁都不知麦子收成是啥,可还是浇水、上粪、杀虫,到收割了就更别提多忙了,可大家心气儿高了啊,因为都知道下一年不会挨饿了。咱娶媳妇也一样,别管以后会不会先死后往,眼前的日子过好了,给孩儿们留下个好日子,咱也不亏啊。”

“三哥,你说到二狗长大,咱能叫二狗不逃荒,不打仗,安生过日子不?”栓子反问刘景荣。

“能,肯定能啊。”刘景荣回答:“只要咱像之前打鬼子那样,谁都别想欺负咱,咱的子孙肯定能安生本分过日子,堂堂正正做人。只是,怕是那时候咱也看不到咯。”

“咱看不到无所谓,子孙能看到就中。”栓子笑呵呵地说:“三哥不是总超度亡灵吗?到那时,咱要是成亡灵了,也来看看子孙们过的啥日子。”

“那时候肯定是好日子,三哥说过了。”小二狗接过话头,引得刘景荣和栓子哈哈大笑。

“明个叫俺和你嫂子带你去,见见媒人和姑娘。中不中啊?”刘景荣问栓子,栓子高兴地答应下来。

次日,刘景荣和绣娘去找栓子,绣娘让栓子穿上自己缝制的新衣服,穿上新鞋,还打扮了一番,栓子也变得精神矍铄。三人找到媒人,牵着毛驴找到姑娘,两拨人一阵寒暄后,就安排栓子见姑娘,只见她一身花布衫,头戴红绳,眉清目秀,表情害羞,身材瘦削,长发覆额的姑娘,俩人都羞答答地聊了起来。

起初,俩人都有点儿抹不开,栓子转念想:战场上的生死都挺过来了,怎么还怕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于是,栓子就直接问她:“姑娘,你叫啥?”

“俺叫春妮。”春妮回答后,还问:“听说你是战场上下来的,俺还以为你是个身体结实,人高马大的大老粗呢,谁知你咋这么细皮嫩肉的?”

“别看俺细皮嫩肉,战场上,俺可是杀过鬼子的。”栓子接着讲了他烧关山的故事,春妮听得心潮澎湃。

“俺有时听说书的说关二爷,说武松,那个都是人高马大的英雄。”春妮说:“看你就知道了,你是个英雄好汉。”那个年代,姑娘说这种话,就表示芳心暗许了。

果然,俩人很越聊越投缘。绣娘和媒人也不住地给春妮的家人说好话,最后两家都同意了婚事。后续的事情喜庆而繁琐,因为栓子是孤儿,认了侯安的爹娘为干爹娘,自然要由两位老人出面,最终,春妮家开出了条件:两块大洋,两袋麦子,一袋小米。

这下,可难住了栓子,钱虽然基本够用,可麦子和小米他没办法了。刘景荣也感觉为难,张义带头想办法,也有点束手无策。正在大家发愁时,徐敬贤,徐敬才和徐敬忠三兄弟来了,分别给刘景荣带来了一个大布袋,刘景荣打开一看,正是两袋麦子和一袋小米,质量绝对上乘。

“三位哥哥,你们这是……”刘景荣惊喜中还感觉自己做梦,不免问:“这是干啥?”

“听说你要用,俺仨一人一袋带来了。”徐敬才回答。

“这咋好意思呢?”刘景荣有些不好意思:“这是俺该操心的事儿啊,咋能麻烦你们呢?”

“葫芦,你这话说得就见外了。”徐敬忠反问他:“俺哥仨的粮食不是粮食?不能吃?不能换?”

“就是,战场上你认个兄弟都为他操心,咱四个不是亲哥们儿?”徐敬贤也反问他。

“你能帮人家,俺仨就不能帮你?”徐敬才也接着反问。

“你叫俺咋说啊?”刘景荣直接摊牌:“俺需要粮食主要是栓子的事儿,你这……”

“拉倒吧。”不等他说完,徐敬贤就打断他说:“俺只给你粮食,你愿意用粮食干啥都中,俺管不着。”

“那中,这算俺借的。”刘景荣就收下了粮食。

有了粮食,自然好办事,春妮的家人很快就安排妥当了。没过几天,姚静姝在三个老百姓的护送下,来到了刘家村,找到了张义。

眼瞅着就要给栓子和春妮办婚事了,王小光、大柱、秀山和套栓提议,让张义也趁黄道吉日、趁着现成的婚房和饭菜娶了姚静姝。

俩人本来就有情义,自然没有拒绝,可毕竟是一对新人,都难免害羞。

当时各势力相安无事,没有太大的动荡,大家都考虑到一旦打仗,大家少不了逃难,婚事自然可能遥遥无期,所以大家都说越早越好。

身边有人好办事,大家纷纷出人出力,出钱出物的帮助他们。刘景荣在自家院子里给张义盖好了婚房,一场热闹喜庆的婚礼在即,却有一连串的变故暗藏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