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烽火生死情 > 第80章 暗助故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41年冬,纷杂的战火夹杂着乌黑的硝烟时不时出现在豫北冀南的大地上,硝烟遮云蔽日,天空一片阴沉,而大地除了焦土就是一片灰黄,没有丝毫生机。华北大地上的百姓一片忙碌,却始终收不到保证全年果腹的粮食。

刘锦泰率刘家众人祭祀神农和田祖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种下了麦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家张罗完种地的事情后,就张罗着栓子和春妮,张义和姚静姝的婚事,办婚礼之前,刘锦泰也提议给刘景荣和绣娘补办婚事,他们都拒绝了,主要是爹娘兄弟都四散漂流,办起婚事难免缺少遗憾,而且徒增伤感。

趁着冬季农闲,刘家村的人没有请吹响器的,给四个新人办起的婚事可是热热闹闹的。辰时一到,主婚人王来顺进行婚事安排,之后对大家说:“此乃华夏人之盛典,新人喜结连理,共生共育,白头偕老,我宣布,婚典开始!”刘锦泰吟诵着《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接亲起架!”

新郎栓子一身披红挂彩,头戴礼帽,胸前十字叉花锦绣,满面春风喜气洋洋地骑着马,逢人就拱手作揖,相互祝贺;帮贡们有的赶着马车,有的抬着轿子,有说有笑地相互祝福,遇到孩子就撒糖,遇到老百姓就给窝头,高粱馒头,而且丝毫不避讳乞丐。

接亲队伍到了春妮家,经过娘家人的设卡,刘景荣熏艾烟,除瘟病,送红包,散喜财,栓子进入闺房前,请新娘,背新娘,拜高堂,每一步都有讲究,王来顺也从一旁帮忙,刘景荣也按照刘锦泰交代的办的有板有眼。

刘景荣念诵着《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正式带着迎亲队伍回程。按照乡下习俗,接亲和回程不能走同一路,而且事先都要问明所经村庄是否有红白事冲突,而这回程都交给了王小光,小光也在回程中安排了岗哨,好在并未出现异常。

接亲到刘家村后,刘家早已热闹一片,大家都满面春风地相互庆贺,围绕着坑灶台烧火做饭,有的劈柴,有的担水,有的洗菜,有的做菜,小二狗和正安随着不少的孩子来讨要喜糖瓜子、窝头高汤,很多大人也不断劝说:“这会儿吃饱了,到坐桌时咋办?”整个刘家村,除了新房,就数灶台热闹。虽然怕引起鬼子和汉奸的注意,没有放鞭炮,但是乡村百姓的热闹喜庆程度丝毫不亚于过年;大家的想法很简单:有好吃的就是过年。

刘锦泰接亲后,由绣娘搀扶新娘过火盆,撒麦麸,预示日子红火,夫妻福至。刘景荣高喊《诗经·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随后,带人进行新人跪拜礼,因为栓子认侯安的爹娘为干爹娘,自然由二老坐高堂,至于张义,就由刘锦泰夫妇代做高堂,其实这一寓意非常明显:刘氏家主代表刘家村接纳了外来异姓的张义和范栓子。

礼成后,刘景荣吟诵着《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而王来顺顺势安排新人入洞房,自此,大家可以开饭了;饭菜是传统的四凉菜,四热菜,四荤菜,四蒸碗,配合馒头窝头,外加甜、咸汤各一道。

最难得的是徐家人带着两大缸高粱酒来了,还给每一桌都送了条鱼。他们还说:“都说无酒不成席,无鱼不成宴,虽然寒酸了点儿,至少拿得出手,也是咱徐村的一片心。”

这下,大家更是欢快了。一场喜事让大家在乱世之中享受了难得的欢喜和安宁。

农村婚事会给新郎爹娘抹锅底灰,抹得越黑,越预示家里日子红红火火,只是张义和栓子都没有父母长辈,就苦了他俩新郎了。这一过程比典礼还热闹,让人们在欢乐中给新郎送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刘家村办婚事,可以闹新郎,甚至闹新郎父母,给他们脸上抹上锅底灰,并不对新娘有过分的动作,谁要是敢对新娘不敬,立即有人拳脚相加,丝毫不会手软。所以,大家对新娘还是很客气,不住地夸赞。尤其是很多已婚的大娘大婶大嫂子,纷纷夸赞春妮和姚静姝长得漂亮。

热热闹闹的一天过去了,张义和栓子都在刘家村成亲安家。刘景荣也松了口气,一到了晚上,刘景荣没有跟着王小光他们闹洞房,而是坐在桌案前默默发呆,没多久,竟然泪珠滚滚。

“景荣,你是怎的了?”绣娘见到刘景荣这样,开口就问原因。

“没事。”刘景荣擦了擦眼泪。

“连长和栓子都成家了,这是好事啊,你该高兴啊,怎地哭啊。”绣娘连忙劝他:“要说我和你成亲,是没这么热闹,可我心里知足了,成亲的第一天,我就跟定你了。”

“绣娘,你不懂。”刘景荣说:“俺想大哥了,他走后连个牌位都没有,二哥生死未卜,爹和娘失去了小四,不得难过成啥呢。娘身体不好,倒还有爹照顾,可小四呢?被拐跑后,俺可咋找回他啊?以前看爹给大哥办喜事,俺也想要是俺能给小四办一场该多有面子,可现在……”

“莫难过了。”绣娘劝他:“你一说,我也难受了。我亲眼看过俩弟弟死的样子,要是他们好好活着,也和小四差不多了。命好命歹都有定数,也许小四有福,被寄养在不错的人家,就等咱接他呢。”

“绣娘,别说这些了。”刘景荣说着就抱着绣娘的肩膀说:“毒死鬼子那天,咱爹就托梦说把你放心地托付给俺了,咱有机会就一起找小四,早点让家人团聚。”

“是哩。”绣娘说:“只要咱活着,总会有希望,你虽说不是人高马大,也不是威武雄壮,但做的事桩桩件件都是男子汉,大丈夫的事,这辈子跟着你,我也放心。”

乡下没有娱乐的活动,就连这次喜事也只是折腾到二更天,大家都早早地睡下了。正在刘景荣睡下时,黄鼠狼采苓警觉起来,一股浓重的杀气正在缓缓靠近。

采苓赶快用出圆光术,进入到刘景荣的梦乡,对他说:“赶快起来!”随后,就强行把刘景荣拽出梦乡,刘景荣惊醒后,恍惚看到一条身影从眼前房顶掠过。他立即起身穿衣,因为情况不明,他叫醒绣娘,让她躲到一边,而刘景荣则拿出三八枪,装上刺刀,缓缓走出门口,来到院门旁。

过了不一会儿,就听张义大喊:“谁?”随后,张义所住的房子就响起了一阵的叮咣啪嚓的打斗声。刘景荣赶紧跑去,看到张义和一个身材瘦削,体格健壮而一身英气的人有来有回地打斗,用的还都是军中格斗术。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格斗术以实用为主,很难练,却极其不好看,甚至没有大开大合,而只是短距离的拳脚相向。

“张义,躲开!”刘景荣情急之下,对张义大喊:“叫俺一枪撂倒他。”

张义躲开,不想对方立即滚到一旁,找了大缸做掩体,并大喊:“对面的兄弟,你可是原黄立伟营下的连长张义吗?”

“不错!”张义答应后,就问:“你是谁?为啥来俺家偷东西吃?”

“弟兄们,误会,我这就走出来,别开枪。”大缸后走出一个人影,他连忙说:“我就是之前在军统的李岩啊,你们忘了?当初樊景程团长收编你们,我就在他身边啊。”

他一边说,一边走,走到近前,刘景荣借着月光看清了他,果然是李岩。他连忙收起枪,张义看到后,表情也有些复杂。还是刘景荣说:“哎呀,还真是你啊。你这是咋了?”

“就是啊,军统可是肥缺啊,你咋沦落到这地步了?”张义也很奇怪,但更多的是讽刺。

“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借一步吧。”李岩说着,就示意让自己进屋。

“中!”刘景荣直接说:“去俺家吧,他这是婚房。”

“来都来了,别说那么忌讳的话了。”张义说着,就对屋里说:“静姝,准备点吃的喝的,家里来客人了。”

三人先后进屋,姚静姝已经穿好衣服,准备好吃的和酒水拿来摆到桌子上。三人坐好后,张义让姚静姝去一边了。李岩也不客气了,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说:“我可都好多天没吃正经饭了。”

“这是咋回事儿啊?”刘景荣率先发问:“你不是在军统吗?咋流落到这儿了?”

“一言难尽啊。”李岩吃饱喝足后,对他们说:“上次主要是统计豫北国军弟兄的征兵、粮饷和伤亡情况,查吃空饷的数量。而实际上我们还要刺探情报,刺杀鬼子军官。在国军中也监察各军,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刺探省城的兵力配备和武器装备时,竟然发现有人在走私军火给鬼子,等我向上级汇报后,上级起初很重视,后来我的上级竟然莫名被杀,而我也被追杀。”

“你这说的,更加扑朔迷离了。”刘景荣没听太懂。

“你在省城发现了啥军火?谁走私?又是谁有那么大的能耐,能刺杀军统的人?”张义直接了当地问出关键。

“简言之,军统内部的人走私美国军火,赚取黄金。”李岩直接说明白了:“我在洛阳统计物资时,发现有一批枪支弹药总是对不上,但是没有证据,所以我只能悄悄的查证。”

“后边咋样了?”刘景荣直接问结果;但张义制止了他,反而问:“是美国货?”看到李岩点头,他继续问:“这可是抢手货啊,指定不少发财。”

“何止抢手和发财啊。你们可能不知道,咱们国家的出海口基本上被鬼子封锁了,别说要进口美国货就是蒋夫人要出国一趟,都得绕道飞。”李岩继续说:“这些货是委员长委托夫人去找美国国务卿和总统罗斯福争取来的,美国人开船横渡太平洋后,在缅甸仰光或毛淡棉卸货,再让华侨机工开车送到重庆。一趟下来真不容易啊。”

刘景荣和张义听了个似懂非懂,就明白了这一批货价值不菲。刘景荣纳闷儿:“夫人是谁啊?谁的夫人?委员长的?还有国务卿是个啥?总统是个弄啥的?弄罗斯福?叫啥福不中,等摞死了才享福?”

“葫芦别打岔,说正事儿呢。”张义赶紧制止他问李岩:“美国货好吗?比咱的中正式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