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学堂的落成仪式十分隆重,村长亲自主持,村民们纷纷前来祝贺。

学堂的落成仪式上,村长拄着拐杖,站在学堂门口,一张满是皱纹的老脸上挂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对着在场的村民们大声说道:“乡亲们呐,咱们村盼这一天,盼了太久太久啦!”

“今天,咱们的学堂终于落成了,这多亏了小宋啊!”

说着,村长用那只布满老茧的手,指了指站在一旁的宋芫。

宋芫被村民们用热切的目光注视着,顿时感觉头皮发麻,有种被架在聚光灯下无处遁形的感觉。

他赶紧把宋争渡拉到跟前挡了挡,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宋争渡抿着唇,无奈一笑,只好老老实实挡在兄长面前,替他承受着众人的目光。

仪式结束后,宋芫和宋争渡便开始安排学堂的开学事宜。

教书的先生是宋芫千挑万选来的。

原先有看中几个学识不错的先生,可他们一听是在村子里教书,又听闻还要招收女学生,便纷纷摇头拒绝。

在他们看来,村里条件简陋,交通不便,而且女娃读书更是有违常理,实在不愿蹚这趟浑水。

宋芫对此并不意外,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他也早有心理准备。

但最后还是如愿找到了一位合适的先生。

对方是一位年轻的书生,名叫贺知秋,虽然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且思想开明。

贺知秋曾在县城里教书,但因不满当时学堂的迂腐风气,毅然辞去了教职。

他听闻宋芫在村里办学的消息后,主动前来应聘。

宋芫与他交谈后,发现他不仅学识过人,而且也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他曾道:“女子亦当有学识,方能自立于世。”

宋芫一听到这话,当即拍板定下贺知秋为学堂先生。

接着便开始报名,家长们领着自家的孩子,在学堂门口排起了队。

排在最前面的是全子哥家的两个孩子,一个八岁,一个六岁,都是眉眼清秀、机灵可爱。

全子哥站在一旁,笑呵呵道:“小宋,我家这两个娃早就盼着学堂开呢,每天在家吵着要读书写字。”

宋芫跟全子哥唠嗑了两句,然后笑着拿起登记册,快速写下两个孩子的名字,还摸了摸他们的头,鼓励道:“以后在学堂可要听先生的话,好好学习,争取多识些字。”

两个孩子眼睛亮晶晶的,兴奋地点头,脆生生地应道:“好!”

这时,大柱叔带着自家的小孙子走了过来,他挠挠头,憨厚地笑道:“小宋啊,我家这娃皮得很,就盼着到学堂能收收性子,要是他不听话,你可尽管跟我说,我回去好好收拾他。”

宋芫忙摆手:“叔,孩子们都活泼,慢慢引导就行。”边说边完成了登记。

回头看了眼石头哥的小儿子,突然皱了皱眉。

随着队伍慢慢往前移动,来报名的孩子越来越多,宋芫的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

而宋争渡也同样一脸严肃。

因为长长的队伍里竟然全是男娃,一个女娃的影子都没有。

宋芫停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目光扫过在场的家长,提高音量问道:“乡亲们,怎么不见女娃来报名?咱们学堂可是男女都收的。”

众人先是一愣,随后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张二婶子站出来,脸上带着几分为难:“小宋啊,不是我们不支持你办学堂,可女娃读书,将来也不能考科举,还不如早点在家学学女红,以后好嫁人。”

宋芫耐心解释:“二婶子,女娃读书可不只是为了考科举。识文断字以后,能帮家里记账、写信,眼界开阔了,对自己、对家庭都有好处。”

尽管宋芫苦口婆心,家长们却依旧面露难色。

有的说家里农活多,女娃走不开,有的小声嘟囔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话。

这时,宋晚舟风风火火地赶了过来,小脸涨得通红,气呼呼地说:“大哥,我刚去问了我小姐妹们,她们家里人都不让来。”

“说女孩子读书就是浪费钱,学那些还不如在家帮忙干活!”

她心里憋着气:“大哥,凭什么男娃能读书,女娃就不行?”

宋芫看着义愤填膺的妹妹,轻轻叹了口气,抬手揉了揉她的脑袋:“行了,别气坏了自己,这村里的老观念由来已久,一时半会儿确实难改。”

宋争渡也上前一步,附和道:“大哥说得对,咱们得从长计议。”

宋晚舟急得直跺脚:“还能怎么从长计议?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女娃们被剥夺读书的机会?”

“别着急,我有办法。”宋芫想了想,很快有了主意,“回头你就知道了。”

那好吧。宋晚舟虽然着急,但还是选择相信大哥,跺了跺脚,转身跑去帮着贺知秋先生整理学堂的书籍了。

晚上,宋芫喊了石头哥来家里吃酒。

石头似乎知道宋芫要跟他说什么,进门时,就一脸羞愧的模样。

宋芫招呼他坐下,给他倒了杯酒,开门见山地说:“石头哥,我找你来,是想聊聊学堂女娃报名的事儿。”

石头端起酒杯,闷声喝了一口,叹气道:“小宋啊,我知道是我们不对,可老一辈传下来的观念,我媳妇她……一时转不过弯来。”

宋芫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理解,所以才找你商量。咱们兄弟俩也不说那些见外的话,你家荷花多机灵,不让她读书,太可惜了。”

石头皱着眉头,面露难色:“我也想让荷花读书,可她娘说荷花都快十五,都该定亲的年纪了,跟一群小子在学堂里读书,传出去不好听,找婆家也不好找。”

宋芫放下酒杯,认真地看着石头,说道:“石头哥,我明白嫂子的顾虑,这确实是村里不少人的想法。”

“但石头哥,咱们得给荷花一个机会,也给村里的女娃们一个希望。”

“而且咱们这学堂是正儿八经的,男女分开授课,不会有什么不好听的闲话。”

石头有些犹豫,转动着手中的酒杯:“话是这么说,可她娘就是担心,怕荷花读了书,心就野了,不好管教,以后在婆家也会被人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