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湖前几日受了寒,三日一送桃花饼的约定就断了一回。
赵洛川给他拿药的时候去镇上将缘由与掌柜的说明了,掌柜的也好说话,迟个两日也不打紧,桃花饼受大家小姐的喜爱,只要不误了张家小姐宴客就是。
掌柜的手里桃花饼所剩不多,而且都已经被定了出去,他写了块售罄的牌子替换了原有的桃花饼牌子。
张员外一个表亲的姑娘来他家小住,张家小姐张宝瑜很喜欢这个表姐,再过五日表小姐到的时候张宝瑜要在自家庭院里给她接风,早早地就差人来跟掌柜的定了桃花饼以作宴客用。
这已经是定好了的事儿没办法推拒,而且张家是镇上数一数二的富户,若是失了言让张宝瑜恼怒,日后卖桃花饼怕是难上加难,连带着掌柜的也会受牵连。
赵洛川谢过掌柜的包容,定了比原来的日子迟两日送去,到那时他也到了上山的日子,桃花饼本该是赵家人送去,掌柜的顾及杨冬湖生了病,便说到那日让小二去赵家取。
赵洛川回去后和杨冬湖说了,杨冬湖知道做生意不易,尤其最讲究信用,便也同意了。
赵洛川昨日刚走,杨冬湖晌午和朱翠兰说了半晌午的话,下午就将发好的面和赵方初一起全都做成了桃花饼。
这回没给家里留,第二日小二哥来拿的时候杨冬湖分出来一些多做出来的,一份儿给了掌柜的谢他多担待,这些就不用三七分钱,全当送给掌柜的。
还有一份儿是给小二哥的,送桃花饼本来应该是自己的活儿,但小二哥嘴上丝毫没有抱怨,劳烦他从镇上来一趟杨冬湖心里过意不去,便想着送些饼子给他。
小二哥已经成了家,家里有贤惠的妻子和乖巧的儿子,他在食楼里当差,有时候客人几乎没怎么动筷的饭菜掌柜的会让小二带回去和家人一起吃。
客人点的都是好东西,鸡鱼肉蛋回回都是满满一大桌子,而且食楼和酒楼还不一样,他们食楼里不做家常菜,像什么酱鹿肉,枞菌炖野稚鸡都是有钱人才会吃的鲜物。
食楼油水足,客人们喝酒居多,总能剩下好些肉,之前小二就带回去过一些烧好的鹿肉。
要是桃花饼有剩下的小二也能拿,不过现在桃花饼刚出,杨冬湖也没往镇上送过几回,几乎回回都是不够卖的,小二给客人送了不少份的桃花饼,还没自己亲口尝过。
对他来说桃花饼可不便宜,他哪里舍得掏钱买来吃,如今有人送给自己,也好拿回去给操持家里的妻子尝尝。
小二笑着接过杨冬湖递过来的饼,他谢过之后担着担子往镇上去,现在的饼多,挎着篮子已经装不下了。
村里人都知道赵洛川从山上打回来野物会卖给镇上的食楼,食楼里的小二他们也眼熟,就是不知道赵洛川还没从山上回来,怎么小二就从他们家担了一担子东西走。
有些人虽然疑惑但只在背后议论一通,但有些人就敢问到杨冬湖面上来。
朱翠兰和杨冬湖朝前送小二哥走了几步,就被村里的妇人拉住绊住了脚步。
“翠兰,这么急匆匆的送谁?你家大川又卖啥好东西去了镇上?”
几个妇人坐成一排,最边上的是上回和朱翠兰换水芹菜的宋婶子,她手里拉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笑吟吟的让出来个空让朱翠兰坐。
宋婶子有两个儿子,她现在和二儿子住在一起,她拉着的便是二儿子家的姑娘。
再过几日便到了收麦子的日子到时候这一堆人除了朱翠兰便没有这么悠闲的了。
“不是大川,这不是冬湖在家做了饼子叫镇上的人收了去,今儿人来取货的。”朱翠兰拉过小女孩坐在自己怀里,笑眯眯的逗着小孩儿玩。
另一个坐的近的婶子拉着杨冬湖坐下,插嘴道:“呦,都卖去镇上了,得卖不少钱吧。”
杨冬湖腼腆笑笑:“没有婶子,我做着玩儿的。”
这事儿有些人一打听就能知道,没成之前杨冬湖不想让人知道是不假,但现在生意也能做,没必要刻意瞒着。
至于有些人眼红,喜欢阴阳怪气他也管不住,爱说什么说什么去,反正说两句自己也不会少块肉,该赚钱还赚钱。
果然就有人不信,开口说道:“我看不像吧,要不人能亲自到家里来拿货吗?一个月那不得好几百文?要是卖的多一两银子我看也能挣。”
镇上的物价大家心里都有数,开口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林家娘子,杨冬湖管她叫林嫂子。
林嫂子还是往保守了算的,可就算这样她语气里还是有止不住的羡慕。
林家都是庄稼人,只有收成了粮食才能换银钱,她是个妇道人家,绣活手艺又不好,也不懂赚钱的法子,无非就是去采着山上的东西拿去卖。
不过山上的东西到处都是,卖是卖不上价钱的,一回能卖三五十文就差不多了,要是知道杨冬湖一份饼子就卖八十文,怕是心里更要像翻了的醋坛酸溜溜的了。
她说话一直都这样,也没坏心,朱翠兰笑着打哈哈:“小孩子做着玩儿,饼子能挣几个钱,还是你好,你家虎子能干,种着十好几亩地地,一年下来粮食吃都吃不完,哪儿像我们,买个杂面还得掏银子。”
林嫂子听她说这话脸上露出笑来,面上又带些得意,他们村里比她家地还多的可没有几户。
村里人吃馒头哪里舍得全用白面,都是杂面混着白面吃,但林家不一样,无论是蒸面头还是擀面条用的从来都是精细的白面,没少招人羡慕。
“哪有哦,你是不知道种地多累,眼看着又要夏收了,这么多的地光想想头皮都要发麻,每年这时候都要快一个月睡不上一个好觉,累的腰都起不来。”
林嫂子虽然嘴上抱怨,但面上的笑容却是丝毫未减。
其他人听她的话也深有同感,等到忙起来的时候连饭都顾不得吃,一家老小全在地里抢收麦子。
妇人们说着种地的辛苦,又说最近儿天好,祈祷着后头不要下雨。
朱翠兰和杨冬湖都不种地也不多插话,就在一旁听着附和,她们话头换的也快,没一会儿就说回到了家长里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