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槐里村,

“周公,周公,大好事啊。”

王里正喜气洋洋的迈着大步来到田地旁,

自从周老汉获得朝廷给的红薯优先栽种机会后,王里正平时对周老汉就客气了许多,

称呼更是一直用的尊称。

一来,见到朝廷重视周老汉这样家中有男丁战死的人家,他自然不愿意无故去得罪。

二来,周老汉家的红薯太有诱惑力,他想要拉近关系后,明年也能跟着种上红薯。

周老汉一家此时正在田边休息,

成片的红薯藤黄绿相间,叶子边缘部分已经开始发黄,其他部分还是绿的,看起来就让人心里美滴很。

王里正这段日子总来,周老汉看他的时候少了几分敬畏,多了几分底气。

“王里正,什么好事让你亲自跑一趟?”

周老汉笑呵呵的,这段时间,他脸上的笑容比前面八年加起来都多。

自家的日子一下就好过起来,

不仅是王里正,村里其他人这段时间都对他们周家亲近了不少,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招呼一声就有一堆人热情的来帮忙。

有时田里忙不过来,村里不少人还会主动过来帮干活。

不像以前,找上门去都容易被人嫌弃,主动亲近,主动帮忙的,除了大牛之外根本没几个。

周老汉也都理解,大家都是过苦日子的,哪有那么多精力和本事帮别人。

邻里邻居的,以后还要长久相处,表面上一定要和气,

心里分得清远近就好。

“朝廷又给政策了,尤其是你们种新粮食的,说是要搞一个产量评比。”

王里正自己说着都感觉到新奇,他哪见过这个。

“就是看谁家的亩产高,种红薯的和种红薯的比,种玉米的和种玉米的比,种粟米的和种粟米的比,

每一种粮食亩产最高的前三位,朝廷要给赏赐的。”

“真的么,还有这种好事?”

丑儿听到后高兴的跑过来,被周老汉一把抓住后脖颈推到一边,

“瓜娃子,上一边去,大人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

他转头表示歉意,“王里正,这小子没规矩,一听到有赏赐高兴的昏了头。”

王里正笑呵呵的,“哎呀,不碍事的,丑儿这小子打小就活泼聪明,以后一准错不了。”

周老汉家的亩产要是能排进前三,以后他出门脸上也有光,

“知道红薯亩产前三的周家么,那是我们村的。”

周老汉摇摇头,

“整个关中种了几万亩红薯,我家才三十亩,这得有多少人在种,怎么能排进前三,不成的。”

不是他不想要赏赐,实在是竞争太激烈,没信心啊。

王里正走到田间看了看,“我看着不错啊,比别人家的都茂盛,怕什么

就是你不比,我也要把你们家的产量报上去,朝廷自然会进行排名。

不过我跟你说,朝廷可是交代了,谁都不能弄虚作假,否则会取消以后种新粮食的资格。”

王里正语气严肃,“现在还不知道赏赐是什么,可不敢瞎说产量,朝廷是要征税的,报多了税也多。”

要是因为多报产量而获得朝廷赏赐,但赏赐却没有多征的税多,那可就太搞笑了。

……

富民侯府。

“富民侯,今日登门拜访,是老夫叨扰了。”

董仲舒笑呵呵的,他已年近六旬,好像一个普通的小老头。

但陆鸣清楚,眼前之人绝不普通,他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后世一千多年的统治思想,

他的天人感应同样影响后世上千年。

董仲舒,一个在中华历史上绝对绕不开的名字,

不管是褒是贬 ,还是辩证看待,他的影响力都无可争议。

“老夫有些事想和富民侯单独谈谈,不知是否方便。”

你都上门了,我还能说不方便么,陆鸣懒得吐槽。

“方便,咱们找一处安静的屋子。”

进屋后,陆鸣关好门窗,请董仲舒落座。

“玻璃是真好,安在窗户上,如此明亮。”

董仲舒看着窗外透进来的光,眼神中有些羡慕。

他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在屋子里看书的话,很多时候看不清上面的字,

他府上可没有安装玻璃窗,没有这么好的光照条件。

玻璃窗产量有限,价格又高,想要购买的人都在排队,一时半会轮不到他。

专门来一回,不会仅仅是为了看我家窗户亮不亮吧?

陆鸣忽然闪过一个想法,

“董公什么时候退休?”

刚说完陆鸣就发现说错了,立即纠正,“我是问董公准备什么时候致仕。”

董仲舒呆了一下,随后眼神中泛起一股莫名的笑意。

“富民侯的师门还真是自成一派,连致仕都自有一种说法,富民侯有何想法?老夫随时可以…退休。”

“董公,你听说过学区房么?”

陆鸣的声音好似恶魔低语,要把一个恐怖的东西释放到人世间。

董仲舒:……

这又是什么东西,每个字都认识,组合到一起就成了听不懂的玩意。

“以董公的名望,要是广收弟子的话,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上门求学的,到时候咱们建一所学校,在学校周围再建一些房子,

谁想来学习,他自己或者他双亲名下必须有一所咱们所建的房子,把房子和入学名额绑定在一起。

这样的一间房子,会有多少人争着抢着买,

谁也别嫌贵,想学习就得买房子,买不起就不要学。”

陆鸣越说越起劲,自己淋过雨,也要把别人的伞撕烂,简直不当人子。

“如今大汉罢黜百家,想当官就要学习儒家,咱们尽量垄断世面上的儒家名师,为了以后的前途,想找最好的老师就得来咱们学校,

这房子不翻个十几倍的价格去卖,咱都算乐善好施。

房子卖出去,老师们的待遇一定要好,住房装上玻璃窗只是最基本的配置,你看怎么样?”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干什么?

董仲舒迷茫了,活了大半辈子,也没想到房子还能有这样的作用。

“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招收弟子要有教无类,考察其品性与德行,怎么能凭借一间房子就决定是否施教。”

董仲舒气得脸色发红,如此赤裸裸的将金钱与教授弟子挂钩在一起,他实在难以接受,不敢相信这是陆鸣说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