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大祯女法医 > 第556章 天阙审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颜子苒看着手中青铜戒指,狐疑地打量了一眼隐帅。

“怎么,还有什么问题?”

“这枚青铜戒指,没什么别的特殊意义吧?”

颜子苒反问道:“比如,以后接替你成为隐帅什么的?”

“哈哈哈!”隐帅闻言,大笑起来,笑的颜子苒都有些脸皮发烫了。

他这才停下笑声,对着颜子苒道:“就你这身板子,还有那坦坦荡荡的作风,我岂能将隐卫交给你?”

颜子苒想想也是,她可没有那么深的城府。

整日躲在幕后,算计来算计去的,最终还是不能事事顺意,换成是她不得呕血?

还不如每日弄点好吃的,跟心爱的人一起游山玩水,再为一些无辜的百姓伸冤。

她这才将青铜戒指收下,而后起身看了看隐帅。

“虽然我不知道你到底是不是隐帅,但有句话还是得跟你说一声。”颜子苒微微躬身,“谢谢你们这么多年来的守护。”

隐帅面具下的眸光微微一凝,轻轻点头:“不客气,这是你们韩家应得的。”

颜子苒行礼过后,也没再多留恋,转身就走出大门。

她知晓,有些事情,就算她再怎么询问,隐帅也不会告诉她的。

相反,如果他想说的,就是颜子苒不问,他也会一一说明。

颜子苒离开了这处行宫,在白鹫的护送下,返回了京城之中。

京城里依旧人声鼎沸,将近年关,大家都在做着过年的准备。

颜子苒穿过这些人,来到大理寺,匆匆忙忙地调查当年牛茂春的案子。

好在这一桩案子不是什么机密要事,颜子苒从柳成铁那里获得了许可,在库房之中寻到了尘封已久的牛茂春贪渎一案。

这一桩案子,是宋禹希亲自审理的,过程有理有据,判处合理合法,没有可疑之处。

但颜子苒从这一桩案子里,找到了牛茂春当年居住的地方,还得知牛茂春的家眷姓名。

当初江珣得知牛茂春死后,曾经派人去问讯过牛家母子,但结果没有什么有用的消息。

如今想来,牛茂春倘若真的帮了太后干了脏活,那他不应该在宋首辅的审讯之中,就这么乖乖认罪。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后许诺帮他照顾好妻儿,他又罪不容赦,这才放弃鱼死网破的挣扎。

所以,只要查明牛家母子的钱财来源,就能说明与太后有关系,进一步佐证太后曾经让牛茂春做脏事的事实。

“只有半天的时间,不知道够不够。”颜子苒嘀咕着,离开大理寺,乘坐马车前往案件之中指出的牛茂春居所。

然而,当颜子苒来到此处居所时,得知牛茂春的妻儿已经搬离了。

好在四周的邻居里,有人知晓她们新居住所,告诉了颜子苒后,颜子苒立即再次启程,寻找牛家母子的下落。

可还没到牛家新居住所,颜子苒便看到了江珣。

他身边带着一个妇人和一名青年,正是牛家母子。

“苒儿!”江珣笑了笑,扬了扬手中一封书信,“看来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颜子苒没想到江珣比她早了一步。

“书信里面是什么?”颜子苒的目光被江珣手中的书信所吸引。

江珣将书信递给颜子苒:“是牛家这些年来,获得的补贴。牛茂春的妻子以为是绣衣卫派发的,可绣衣卫并未给出这些钱财,所以,我花了两天时间,总算查清楚了这些钱财的来源。如今带他们回去,明日上堂作证。”

颜子苒点了点头,她还担心半天时间不够,原来江珣早在两天前就已经开始了。

他想问题的时候,总会紧紧盯着一个点,也不管康雪月是不是乔瑶琴,就认准了牛茂春与太后的关系,从这一点去挖掘。

不得不说,颜子苒的想法很多,线索很乱,但她擅长抽丝剥茧。而江珣则是直接干脆,顺藤摸瓜,始终只抓住核心问题。

两人的配合,一个抓全局,一个抓核心,相得益彰,这也是两人之前能够快速破获多起案子的缘故。

“只是,不知道圣上会否相信。”颜子苒有些担忧地说了一句。

“嗯,我自有主张。”江珣轻声说道。

颜子苒被江珣派人护送回江府,他则带着牛家母子去了大理寺。

安顿好牛家母子后,江珣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皇宫,向圣上禀明最新的线索。

但是圣上却拒绝江珣的求见,只让金三宝告知江珣,一切按照圣意裁决。

江珣听完之后,默默退走,连夜就让人在天阙门外侧边搭建了一座台子。

次日一早,江珣便带着颜子苒来到大理寺之中,召集人手,赶往天阙门外做准备。

一早就要进宫朝会的臣子,看到天阙门外搭起来了这座台子,一个个都摸不着头脑,但知晓是大理寺的举动,便未曾开口询问。

至于景帝,虽然早已听说了江珣搭建台子的事,但也没往心里去,一切如常。

文武百官见景帝没有提起,他们就识趣的没有理会,只是静静地等着看看这次又要折腾出什么动静来。

江珣今日没有参与朝会,而是在朝会期间,登上台子。

早有大理寺的差役四处敲锣,传讯江珣奉圣上旨意,今日在天阙门外审讯御状一案。

诸多闲着没事的百姓,纷纷涌到天阙门外,观看江珣审御案。

遥想两年前,江珣敲登闻鼓,引得京中百姓争相观望,今日他又在此处审御案,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又充满了期待。

当年国子监的诸多文人学子,听到动静,立即呼朋唤友,再次聚集在台子下,双眼放光地看着江珣,等待着新一轮名垂青史的机会。

哪怕没机会载入史册,也要成为见证历史的一份子。

不过两个时辰的工夫,台子四周就聚满了人群。

而各方势力闻听消息之后,也都暗中派遣人来观望。

安国公府邸里,未上朝的安国公闻听消息后,只是淡淡地应了句:“哗众取宠,此事圣上已经定下了,他不过是照本宣科罢了,不足为虑。”

退朝后,才刚回到内阁的宋禹希和江政也听闻了,彼此对视一眼,而后笑笑不语。

景帝刚回到御书房,听闻此事,微微皱了皱眉头,对金三宝道:“你奉朕的旨意,前去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