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成道天书 > 第176章 世隐真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中一直沉浸在老子《道德经》思想的观想参详静悟之中,周身是微尘不染,四境却半点无声。在真谛境界下,他自可勾通寰宇,了然万法归一来处。

而圣人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节,乃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篇章之一,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对立与转化规律,以及柔弱胜刚强的大智慧。

其原文是“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大体意思即“欲要收敛予取予求什么,必先固然张扬他,欲要弱化什么,必先固化增强他。欲要废弃什么,必先抬举兴盛他。欲要取得什么,必先固执给予他。这就是所谓微妙明显。柔弱胜于刚强。有如鱼不可以脱离水池渊溪,一国的利害重器不可以向世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别人,应该隐藏起来。”

老子在此章节中,提出了“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等观点,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阴阳转化规律。

这也是在告诉修者,在处理任何问题时,要善于从问题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握住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懂得对立与转化的大智慧。

而在生灵人众自然世界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修者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转化的存在。

如一场大雨之后,必然会有七色彩虹出现。在现实社会竞争中,没经过风雨,又怎见得了彩虹!

要知道,过于刚强的生灵人众或一事或一物,往往会因为其过于刚强硬气,显刚而易折相,自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败。

修者抟气自柔,能成婴儿。元婴成就,重在心境迁移转化,因此,圣人之言非虚无缥缈录,修者当自省深悟之!

圣人老子强调“柔弱胜刚强”之则,这是对传统力量观的一种颠覆。

在生灵人众的常规思维中,刚强往往代表着力量和胜利,而柔弱顺和则被视为软弱和失败的象征。

然老子却以他独到的上帝视角,超神眼光,看到了柔弱和顺背后的巨大力量。故此,修者行功选法当谨记,柔弱胜刚强的哲理?于心。

牢记柔弱并不是真正的软弱,而是一种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处世之道。

正如水一样,上善若水,它虽然柔弱,却能穿透坚硬的石壁,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惊人力量。而这种柔弱的天道力量,不仅在于它的坚韧和持久,更在于它的灵活和变通。修者自执,行气活络,悟而有道。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很是形象地比喻出了,事物生存发展变化所需要的一定环境条件,也强调了隐藏锋芒的重要性。?修行事,非一朝一夕可成,隐藏锋芒以弱视强,乃修者生生不息的重要性?所在。

在时空位面,现实社会,修者当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和隐私,不可随意泄露秘密,如赤裸羔羊般示于人前,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知寰宇天下,凶险重重,微尘生命,隐忍生存。

要明白,真正有实力的人,往往是低调谦逊,不高调炫耀,却能赢得他人敬重的那一个。

而从能士治国理政的角度来看,此章节所强调的国之利器,不宜轻易示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和冲突。乃是关乎世界和平,世界安稳的重中之重。

在国与国之交流中,能士当要善于运用智慧和谋略,策划规范好国之态度。以和平共处的简单方式,处理好世界国际乃至星际寰宇关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继存世界和平之道。

而治国理政的启示?,也是在告诉修者,修行无界,修者有界,自持何许,当有思及。

修者其实就是自我与真我的管理者,应当秉持公心,收缩个体私欲,立政为公、执政为民,真心实意造福于百姓,也就是自在真身,这样子,无论是社会大世道,仰或真我大宇宙,才可能得以兴起和繁荣。修者有心,自当了悟。

一个真我天道的修行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之时,自要学会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之智慧。在适当的时候,收敛自己的光芒,隐藏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做,才能久远地,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真我实在,取得非常之成功。

石中解析,个人修养的启示?,保持谦逊低调、藏而不露,乃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亦是修者和气生灵之重要手段。

在浩渺无垠的时空长河中,在那如光线般短暂的时段里,大东方位面时空的上古时期,有那上古卷轴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承载着诸多仙神大能的非凡故事。

而大禹治水的传奇故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深深地镶嵌在华夏世人的心神之境中。

话说尧帝时期,洪水肆虐,大禹之父鲧,奉尧帝之命,治理洪水。

鲧当时被任命为治理洪水总督,但九年过去后,洪水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舜帝继位后,前往地方巡查鲧治水工作,发现鲧的治水方法无效,且害生灵涂炭,死伤无数。最终不得不在羽山将鲧处死。

其实鲧治水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他采用了围堵填塞的不当方法,而非是疏导通竣的有效治理。使得洪水肆无忌惮发泄洪荒之力。

此外鲧还被指证控诉,偷窃了天帝的息壤为自己所用,而息壤乃是传说中能自生自长的神奇土壤。

可尽管有了息壤的能力加持,鲧的治理水患所使用的方法不当,终是导致治水效果不佳,而犯下罪过。

因治水失败,鲧被舜帝处死了!许多年之后,其子禹总结了鲧治理水患的教训,采用疏通河道方法治水患,历经十三年的艰辛努力,终于战胜了大洪水。

时空长河里,故事展开。遥远的上古代,洪水洪流,经常席卷华夏大地,世人备受洪灾的困扰。

尧帝执政期间,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再次降临。大地上尽是汪洋一片,房屋倒塌,农田被淹,尸横遍野。人们流离失所,四处逃难。

尧帝看到民众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是如此的痛苦不堪,他心生忧虑与不安,便决定派鲧去治理大洪水。

鲧带领手下众人,采用挡住洪水的方法,但结果是左挡右挡,这边堤坝挡住了,那边又决口了,九年过去了,却一无所获。

尧帝禅位之后,舜帝成为的君主领袖,他看到鲧治水毫无进展,耽误了国家大事,误了不少百姓性命,于是下令处死了鲧。

舜帝欲寻个有能耐的人,治理大洪水。经多方了解,最终还是寻访到大禹其人。自就不论什么出处,命令鲧的儿子禹,继承了其父未尽事业,去治理好大洪水。

禹深知责任重大和治水的重要性,他自然也知道治理不好水患,他将会失去一切。

然而眼看着洪水肆虐人间,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大禹不再思虑过多,他勇敢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大禹认真地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意识到用堵的方法那是万万行不通的事。

于是乎,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与父亲治水完全相反的方案,即“疏通河道”,顺势而为,引导大洪水流入大海去。

大禹为了制定好治水方案,走遍了天下所有水道之地,他勘察地形,探明河道径流。

开竣治水后,他带领大批助手,穿越了九州受灾最为严重的州府地界,认真测量地势高低,仔细绘制疏通河道图案,且竖立上木桩子,以作为开凿标记。

当时大地之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是荒无人烟之地。大禹一行风餐露宿,经常是在恶劣的天气与自然环境中奔波劳碌。

大禹根据所调查获得的信息,从洪水最为严重的地区开始了治水工程。他和一众劳工民夫,使用当时简陋的开凿工具,如石斧、石刀一类,开挖河道修筑堤坝。他的手上因此布满了老茧。

常年的野外奔波,他的脚底也长满了厚实的茧皮。时常是面目不洁,且经常因为大雨大风袭扰,而蓬头垢面,污渍满身。且由于长时间的浸泡于水中,他的脚趾甲也都脱落了去,当人们看到这一幅形象时,多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而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多岁了仍未娶妻生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一种主流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此是说“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一味顺从父母,见到父母有过错而不加以提醒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视为最大的不孝。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即家境贫寒,父母年迈,自己却不谋求官位以赡养父母。视为最大的不孝。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即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无人承继香火。视为最大的不孝。

大禹之父鲧被瞬帝斩杀,大禹子承父业,治理水患,本劳心劳力致极,然为了秉持孝道,他还是抽出些时日,与一妙龄女娇结了婚。

大禹与女娇举行了婚礼。时是辛日结婚,至甲日(前后只有4天)时完婚,他仍旧外出,治水去了!

女娇不舍离开他,为了追随在大禹身旁,便在附近的安邑地界安了个家,好照顾大禹的饮食起居。

然那几日,治水工程正处于关键时刻,为了早日结束民众那哀鸿片野的哭泣之声,赢得打通轩辕山水道一役的胜利成果,把奔流肆虐危害人间的洪水,引入大海去。大禹不得不宵衣旰食,吃住都在工地上。

为了赶在下一次洪峰到来之前完成此地治水工程。大禹便与女娇约定,在工地一角设置了一张大鼓。每当女娇听见他敲响鼓声,就来给他送饭,否则就勿来,以免危险发生或是耽搁了工程进度和时间。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们虽都安排得妥妥的,意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有一天,大禹在工地上施展其治水神功,变化了身形,自大力挖凿起来,不想碰落下些许山石,而那些石落之处,正好是那置放大鼓的角落地方,鼓响声声起。大禹却是置若罔闻。

在家等待大禹发信音的女娇,听到了鼓声连连,忙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食物,来到了工地上。

然而她却没有看见自己的丈夫在哪里!只见着一头巨大的黑熊,一爪抓操着巨形钎杆,一爪执着巨锤,在那河流之中,风浪头里往返跳跃,专注地开凿着轩辕山水道。

她哪里知道,这头巨大的大黑熊,就是自己丈夫所化。大黑熊那面目狰狞,凶猛异常的表象,使得女娇花容大惊失色,她“啊”的一声大叫,扔下手中的食物,慌不择路,又惊又恐地向远方奔逃而去。

大禹听闻女娇惊叫声,便回头看来,见女娇在那边胡乱奔逃,也自赶紧追了过去,想要向妻子解释清楚一切。

然他急切中,居然忘了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这样,他一边追一边喊,熊嗷凶嚎声连连。可他越是喊叫,女娇越是害怕,不敢停留下来。

就这样,一大黑熊追着一女娇奔逃,半日功夫,女娇跑到了嵩山脚下,终因力竭命尽于此,而化成了一块大石头。

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致使女娇变成了大石头,大禹心急如焚。却是无可奈何,无力回天。

大禹的部属闻讯赶了过来,见此情景都是十分唏嘘,心替其悲。当大家都沉浸在悲伤之时,细心的伯益却发现,女娇所化的大石头中,传来了一声声空灵生命之音。

他运起灵目看去,却原来是女娇已怀身孕,此时化为大石头,那肚中孩儿不得好过,快要被活活憋闷而亡了!伯益当即将所探知的情况报告了大禹。

大禹见母子俱化为石,更是悲痛不已,他对大石头喊道:“女娇妻来,你在天有灵,还我儿来,快快还我儿来。”

女娇所化石像,似乎灵智尚存些许,她的肚腹应声而启,一个男婴就此“哇哇”滚落,降临于世。

由于这孩子乃石头启开而生的,又是个有着天赋异禀的存在,大禹便给其取名叫“启”,这个就是未来华夏时空里,那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开创者,夏启是也!

为了纪念女娇夫人,后来人们在嵩山南麓建了启母阙,以此纪念。

时空长河另一位面时空之中,这个故事的版本却又有一另段讲来。

大禹忙于治水,三十岁尚未成家,后来在涂山(今浙江省绍兴西北)治水时,见到了女娇,二人互生爱慕之情。

由于治水的工作紧迫,大禹又要到别处去巡视灾情,女娇思慕大禹,便写了一首诗,可惜在悠悠时光的消磨下,只留下了两句:“等候人啊!多么的长久哟!”

据说这是华夏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首南方情诗。从这首情诗中,可见女娇对大禹的倾心。

女娇的侍女,把此事告诉了大禹。大禹深受女娇感动,遂于台桑与女娇成婚,这就是“禹得涂山女,而通于台桑”的故事流传。

夏禹娶了涂山氏的女儿之后,不以私情贻误公事,四天后便告别了妻子,继续治水去了!而女娇则被送到安邑(今山西省解县东北)居住。

她日夜思念南方的家乡,想念夫妻大禹。大禹知道了!可又没有功夫去安慰新婚不久的妻子。遂派人在安邑城南,筑起了一座望乡台,让妻子登台遥望家乡。

有一次,大禹治水经过家门,适逢女娇生子,邻居告诉大禹,劝他回家探望妻儿,大禹却说:“治水要抢时间,无法分心。”乡邻说:“您不能回去看望妻儿,也应给独生子取个名字呀!”

大禹匆忙间说道“这就取...”即是快步行了过去,自是没了下文。

他人是走不见了!那乡邻也自回来了,却错将大禹所说“取”字误认为了“启”,便告知了女娇。他们也都以为,大禹给孩子名字的意思是说”治水启行“。

如此一去十三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归来之时,他的儿子已经是个十多岁的少年郎,女娇也成了一个中年妇人。

大禹治水进行了十三年,他三次经过自己家门,真就没回去看一眼。

第一次是经过家门时,他听到自己的儿子在啼哭,妻子也因分娩而痛苦呻吟,助手们都劝他进去瞧瞧。禹也很想进去看一眼,但他知道治水工作要紧,怕耽误了治水事务,误了好时机,因此执意没有回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够叫爸爸了!小家伙在妈妈的怀抱中,努力的大声喊着爸爸,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手告别,然后匆匆离去。

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几岁了,他跑过来想要拉住父亲回家去,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他转告母亲,在治好洪水之后,再回家团聚,尔后便匆匆离去。

后来大禹继承舜的帝位,封女娇为妃,他死后,启继承了帝位,成为大夏皇朝的开国天子。

女娇那时,在家寒门守望十三年,辛苦抚养与大禹所生子启。

大禹用了十三年时间,疏通了河道,治理了湖泊,洪水按部就班由高处流入低处,至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便成为世人俗语。

大洪水从湖里流到江河,最后汇入了大海。一片片土地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从山间高地返回到平原陆地生活,地修建房屋,种植庄稼,驯养家畜,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大禹在历时十三年的治水过程中,足迹遍布了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从西岳华山、积石山到东岳泰山、黄河之滨,从北岳恒山、寒谷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到南岳衡山、交趾(今越南),他先后疏通了长江、黄河、淮河、汉水、渭水、济水、洛水、黑水(源于今甘肃省西部,注入哈拉海)、弱水(源于今青海省北部,流入居延海)等河流。

而这些河流,除了济水后来改道成为黄河的一部分外,其余的大河仍旧奔流不息,滋养着灿烂的大东方中华文明。

未欲修持,先通吉善,在家作福堪当。

晨参夜礼,长是名香。

渐渐财疏色减,看分寸、营养爷娘。

擒猿马,古来一句,柔弱胜刚强。

从长。

凡百事,先人后己,勤认炎凉。

与六亲和睦,朋友圆方。

宗祖灵祠祭飨,频行孝、以序思量。

逢佳节,欢欣访饮,齐唱满庭芳。

(《满庭芳 未欲脱家》元.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