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成道天书 > 第175章 无穷受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中静静盘坐于太虚静地,沉浸在圣人思想精髓中,他观想参详《道德经》细致入微,所得道则法力,非寻常修士所能望其顶背。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共中之意是“一个秉持大道之象的人,天下无往而不利。天下往归无害,得享平安泰然。然乐于与这些诱饵佳宴为伴,便沦为匆匆过客沉溺其中,止步不前。虽大道得见了出口,却成为平淡无味事。这看起来不足轻重,却关乎所见习,听起来不足入耳倾心,用的时候,也有不足,既然却也受益无穷。

圣人老子通过深邃的哲理,向修者展示了“道”的伟大力量与深远影响。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能够执守大道,即遵循自然法则和宇宙规律时,就能赢得天下人的归附。

这种归附不是基于强制或利益,而是源自于对大道的认同和信任。

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者若能够各安其位,和谐共处,互不伤害,从而实现安定太平。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大道治理,都应追求大道至简,顺应自然的原则。

“乐与饵,过客止”则是对世俗诱惑的警醒。迷离之音与美食佳肴等等世俗享乐之物,虽然能吸引修者的目光,但过度沉迷其中,就会迷失自我,忘记了对大道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修者往往会面临各种诱惑,如名利、权势、物质享受等等一切。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这些诱惑所左右,才能坚守大道方向,实现修行的真正价值。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则揭示了大道的平淡无奇与无穷无尽。

大道天成,自没有华丽的外表和诱人的魅力,但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道就像一杯清水,虽然无色无味,却是生命源泉,能滋养万物。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往往隐藏在平淡之中,需要修者用心去体会、去领悟。

石中深刻地认识到,“道”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人生和社会治理中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遵循大道,拒绝世俗诱惑。

相传,古时之牛尽皆野牛存在,乃是被老子李冉给降伏驯化之后,才逐渐成为农人耕种好帮手的。

据说在老子少年时期,曾在太清宫南面的一座大山上居住。他突然见到这里出现一群力量巨大,却疯狂魔怔的野牛。

而这群野牛,一头头都是体格庞大、双角朝前的怪物野兽。它们在头牛的带领下,经常地骚扰附近村庄。

由于这群的野牛总是集体出动,又力量强横,至附近各种动物惧怕不已,莫说猪狗之类的小畜,就连虎豹豺狼这等凶猛野兽,也都惧牛三分。

一日,李冉和本村的同伴“二楞子”瞒着大人,一起到南山下割草打野食。不长时间,俩个小伙伴就把篮子都割满了,野果也饱餐了一顿,他们看看天色尚早,便玩起游戏来。

二人把一把镰刀插在地上,两人一同站到远处,使用枝条编就的老乾坤圈,套圈圈镰把儿玩。

他们正玩得起劲时,突然听到“哞”的一声,就见山头上出现了一头巨大的野青牛。

李冉看见这从没见过的庞然大物,瞬间便猜测出,此僚便是大人们口中所传,能够惊逃虎豹的野牛了!

出于天生正义赤子之心,他便想着要除掉这害人的玩意,为百姓除一害。

于是奋不顾身镇定自若地,拿起背兜里的镰刀,向着野青牛就走了过去。

二楞子一看他这架势,也是拿着镰刀紧随李冉身后,一起向那山头上走去。

再说那头野青牛,从记事起,他就从未遇到过对手。一见李冉与二楞子这阵式,也是展开了攻击架势,自用前蹄刨起尘土,振作起十二分的精神和勇气,向着山头下的二人就奔了过来。

它快到二人近前时,把牛头使劲一低,尔后一个猛窜,就想把俩人给抵死了事。

却只见李冉与二楞子两人忙把身子一蹲,那头野青牛,正正地从他俩头上就窜了过去。

李冉见那头野青牛气势磅礴,想着给他来点厉害招数,好杀一杀它的威风。

随即就猛地站起身来,举起镰刀,朝那头野青牛的屁股上,狠狠地一刀砍去。

这把镰刀因李冉经常使用,那是磨得曾光海亮锋利异常,一刀砍下去,只露出了镰刀柄把儿,仿佛长在牛屁股上一般。

野青牛吃痛,一下子蹦起老高,它害怕!怎有如此无惧死亡的少年人,竟然能伤了自己!于是,它撒开蹄子,就往山上奔逃跑路。

李冉与二楞子俩人见野青牛被打跑了!便大声喊叫着“呜噜,呜噜,呜噜噜噜...”追寻着那野青牛的踪影,追上了山去。

那头受伤的野青牛,一口气跑到半山坡上,便是钻进一个很大的洞子里,躲了起来。

李冉和二楞子追寻而来,正准备着到洞子里抓它个瓷实,猛听到一声吼叫“哞”,从洞里传了出来。这一声吼叫,震得整个大山地面都直打震颤。

他俩随着声音看去,就见一头比刚才的野青牛,还要大出那么一号来的巨大的青牛,从那山洞里猛窜了出来。

它才窜出洞口,往那半山坡上一站,就见着是两个半大小孩,手持镰刀棍棒,站在下方,眼瞪着自己,毫无半点惧色,瞬时牛脾气上头,气得暴跳如雷。

它对着李冉和二楞子两个,先就亮了个下马威来。那猛牛劲头可真够凶的!但见它把头一低,伸出舌头,就往满草坡地上一舔,“嗤啦”一声,舌头所过之处,一片精光,寸草不生,连地皮都被它舔起有那么半尺多深来。

它尤自在心中说道:“哼,娘西皮,自从俺们占山为王以来,哪里吃过半点亏,今天倒被你俩小孩子给占了便宜不成,敢伤俺老牛手下,真正是有失尊严呀!看俺怎生地收拾你俩个浑球。大青牛“哞”地大叫一声,就朝他俩奔驰而来。

李冉看着这大头大嘴大蹄盘,头上还长有两只角,且向前伸着的大青牛,猜想到“这一定就是那传说中的牛王了!”

只见这头大野青牛,一个饿虎扑食般的身法,就扑向他两个半大孩子。李冉与二楞子两个都是闪身一躲,向边上跳开。

然而二楞子只稍稍慢了些,那大青牛就已窜到他身边,朝着二楞子低头就是一猛抵。

二楞子也不是吃素的!他急慌忙闪身,躲开了大青牛的朝前双角,顺势又抱住了大青牛的前腿。

那大青牛见自家的腿被这人抱住,急得张口就要下嘴咬死二楞子。

李冉见了,猛地上蹿上去,用手里枝条编就的乾坤圈,对准了大青牛的上牙,就是一下子,奇怪事情发生了!但闻“咔嚓”一声。大青牛锋利无比上排牙齿,竟然被枝条编就的乾坤圈给全砸掉了!

这一下,大青牛便是羞恼成怒,身子猛一横,想把李冉给撞倒地上。然它才低下头去,伸出舌头“呼嗤”一下子,却把二楞子给卷进了肚皮中。

李冉见二楞子被老牛给卷进了肚里,急得怒火中烧,恨从心中起,劲从骨中生,他趁大青牛低头躬背冲击到他眼前时,猛地站起身来,一下子便抓住了大青牛向前的牛角,一个翻身,就骑到了大青牛的牛背上。

李冉两腿夹紧牛背,两手握住两只牛角使出浑身力量,劲气向后一搬,一下子把两向前的牛角给搬到了头上。

大青牛顿时疼得“哞...哞...哞”乱叫,不光乱叫,它还乱蹦乱跳着,就想把李冉从自己的背上给甩下来。

李冉哪里会给他这机会,摘下那枝条编就的乾坤圈,就把它的牛鼻子牢牢地给穿住了!其手法之快,真就只在电光火石之间。

这一下子,大青牛算是老实了!李冉跳下牛背,用二楞子掉落的镰刀,把大青牛的牛蹄子一刀给切成了两半,且让它知晓厉害。

只这一下子,大青牛才彻底老实不敢动弹。李冉见大青牛老实了!便是回身,狠劲地一托大青牛的肚子,把它胃里的东西,连同二楞子一起,都给挤了出来。在牛肚子里憋闷得昏死过去的二楞子,呼吸了新鲜气,不一会就醒了过来。

见搞定了这头牛王,李冉依法炮制,又编了个枝条乾坤圈,把那头野青牛也给收服了!他和二楞子一人骑着一头大青牛,高高兴兴地往山下走去。

没走多远,李冉就发现自己的身后面,跟来了一群大大小小的牛儿。

原来,这些野牛见牛王被李冉给治服了!便都不敢再行撒野,都乖乖地跟了下来。

李冉把它们赶到村边的一片草地上,专门圈养养护起这群牛儿来,且只许他们吃些青草嫩叶,又教它们拉犁拉车,耕田犁地的活计。

李冉将一群为非作歹的野牛,给驯养成了家牛。但他觉得牛头上的角朝前向,有些个吓人,便都一一把牛犄角给扳朝了后面,蹄子也都一刀两半,全给修整了样子。

后来又觉得它们在地里吃草,慢慢悠悠的太浪费时间,便使法子,不仅让牛吃干草,且还要能反复吞吐咀嚼。

一群野物从此,由野牛给驯养成了家牛,皆都是犄角朝后、蹄子两半的样子,不仅吃东西反刍,且只知道拉车耕地是活计了!有时最多敢发点牛脾气,再不敢祸害村民。

后来李冉学有所成,改名为李耳,自就考入了皇家学院,得受高位太子太傅职教。

这位太子太傅的教学方式很是特别,他不仅仅只是光讲些书本课程,而是经常带领学生到现场教学。

太子太傅经常接待些各地前来访学的人物。而每次接人待这些人物时,他就让学生们事先坐在一大屏风之后,不能说话吵闹,安静聆听。

待得接待完各路诸侯,地方政要,乡间名流送走客人后,太子太傅就会把自己的学生们给叫出来,让他们各抒己见,好好谈谈刚才所听之对话,所得心得体会。

这群学生都很是谦虚,不敢妄言。许是因为真不会,便一个个无言无语。当轮到李耳回答时,李耳便是开口答道“先生,学生知识和眼界有限,只能表达些个学生个人的看法与观点,望请先生批评指正。

太子太傅即道“无妨,你且说吧!”

李耳即道:“学生据先生一直以来亡教导,加上学生浅薄的认知理解,学生以为…”

太子太傅听闻他之言语,顿时觉得这个学生蛮有水平,就于此提一两点李耳没曾考虑到的观点。

李耳前刚说了两点,太子太傅后就给他加了两条忽视,于是乎,一来二往,师徒俩畅谈得不亦乐乎!李耳由此也有了更多的清晰思路。

李耳不由衷言说道:“先生之言,实是真言妙语也,一句话当真有如醍醐灌顶,让学生眼界豁然开朗。先生之指点,对学前途生至关重要,借先生真言,学生今将疑惑一一道来,望先生指点迷津”。

太子太傅闻听李耳一番置疑,即是开口赞道:“孺子可教也!见事待物通透自然,将来定是国之栋梁。”

李耳得太子太傅高赞,却不骄不躁,开口道“这是先生教导有方,学生愚钝,还望先生多多教我。”

太子太傅觉得李耳是个可造之材,便将他引进给周皇室,然无有背景的他,只得任了个皇家藏书馆守藏室史。

只不过在这里,李耳接触到了古往今来,史前史上最强最牛的经典着作名简。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文化,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发展了自己的思维思想。为他了悟解析大道根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日,不知什么原因,一个周室公主却与李耳在藏书馆起了争执。李耳此时却是知道这位真实身份的!但都打着哑迷,装做互相不知道对方。

只是面前这位公主,貌似发现自己竟然说不动小小一个守藏室史,就出了一个狠招来。她让随从去请了自己的父皇来,且让随从告诉她父皇,不可穿了龙袍衣着来,要隐藏了身份。

公主见到自家父皇来到后,就对李耳说道:“嗯!我在第一次郑重其事的请你。去把那部珍藏的上古书典给我找来,且交到我的手里,如此便行了。”

她说完这话,心中却很忐忑。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以女装出现在人前,而且此时还是在他的父王面前。

李耳其实也狠忐忑,因为他认出了他,知道这二位真正的身份。初时他只以为所见只是她,却没想到,又还见着了一个大人物来。

李耳一见着这个人物,就知道他是谁了!当然这个人自也是知道李耳是谁的!他们三个人,彼此都知道对方的身份,却为了不同的目的,都假装着不知道对方是谁一般,也着实好笑来!

却原来是,李耳在这皇室藏书馆中,日集月累,自已的道法自然天成,且具了一双天目,能看尽这世间一切虚侫所在。

然太子今时,却不知因为何故,竟着了一身女装,假扮成自己同胞双胎的妹妹样子,前来藏书馆中,欲要取了一部上古奇书回去阅看。也顺便找找李耳的茬,似乎要验一验他的人品。

李耳身为守藏室史,自然不好予他就这般取了藏书馆所珍藏的上古书简去。而且他之天目自然展现,早已看出太子假扮其皇妹的身份来,二人便在藏书馆中争执不下。

太子自是个狠角色,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不会穿帮,也想看看李耳面对圣颜时会有什么表现,便是假借皇妹这身份,是个得父皇宠爱的人,就让随从去把周天子给请了过来。

周天子来到,却是不管他们的争执事,只是对着李耳问道:“你觉得当今天下态势如何?”这大有那什么考较什么的架势来。

李耳虽然认出了周天子,却是装着不知道的样子,回答道:“我在的这天下挺好。”

周天子闻言,又问他道:“可知如何让天下更好?”

李耳回答道:“有道即好。”

天子又问道:“怎生是道?”

李耳回道:“好就是道”。

天子不解问道:“又什么是好?”

李耳心如止水,面无波澜地回道:“你好,我好,大家好,好也!”

周天子这才发现,眼前这个年轻的家伙,说着最简单的话,却表达着内涵极其深邃的意。

于是又问他道“如你所说,大家好,得有多大多好呢?!”

李耳闻言,却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全天下都好,就是有道,如果全天下不好,就是无道。有道全,无道缺,缺一不可。”

他这直白之语,意出锋利,不觉让旁人惊出一身冷汗来。

然周天子却不以为然,只是继续问道:“年轻人今年几何?如此年纪,何以高谈阔论谈天下?!”

李耳闻言,虽知天子有愠怒,却仍旧说不亢不卑说道:“天下者,乃是天下人之天下,天下之人,自然可以谈论天下事。何故论年轻年长呢!”

周天子闻其言,即不与他再论甚天下,转而问他说道:“年轻人,你觉得小女如何?”

李耳却不直接回答,只是说道:“天子有道,所以她自也很好。”

周天子却道:“你认为她很好,你也论天下好,那若我想好上加好,当如何呢!”

其实这位周天子,一直想把自家公主,许给晋国或楚国的诸侯太子,然他今时却是有所忆起,公主曾在自己面前表现过对这人的好感,今时他就想看看,验证验证,眼前这个年轻人究竟如何!

在周天子想来,如果真的可以的话。似乎把这个有才学的年轻人留在宫中,甚至于是把公主“嫁”给他,那都不是问题。

然李耳回答他时,却避开所有提问题,反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大实话,这时又听他回答道:“像我们现在这样子,很好。”

周天子驾御天下,妙懂李耳的个中深意,只淡淡的说道:“不在其位,不谋其事,不懂其累,方为其行。”

话毕,逐拉了太子假扮的公主,转身离开了藏书馆,从此再不与李耳有多少交集。各行其道去了!

时光荏苒,光阴飞逝,李耳长成了老聃,自称李聃。

这一日,老聃骑着大青牛欲从函谷关出,行至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他正闭目养神,忽闻有人大呼“先生,先生...”老聃闻声,睁开双目,却发现乃是自己原先的弟子阳子居。

这阳子居,本魏国人,入了周太学,闻老子学识渊博,曾私下拜了老子为己师。却也是时过境迁的事了!

阳子居没想到,自己能在梁郊与老子相遇。慌忙从高头大马上翻身而下,掀起锦绿长袍,便是跪拜在老聃所乘青牛前。

老聃见状当即从牛背上下来,扶起阳子居,与之相并同行。

李聃问道:“阳子近来忙于何事?阳子居施礼道:“弟子来此访先祖居,欲购置些个房产,修饰梁栋,招聘仆役,整治家规,安好生活。”

李聃即道:“嗯!有卧身之地、有饮食之处,此则足矣,何需如此张扬费事?”

阳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这般?若置深宅独户,不招仆役,不备用具,何以能撑展生活?招聘仆役,置备用具,不立家规,何以能治家有方之?”

李聃笑道:“大道自然,何须强自安图静宜。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在深宅乎?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也?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体损兮。”

阳子居知己知行浅陋,惭愧地说道:“弟子鄙俗不堪,今时多谢先生指教了!”

李聃又问他道:“安居于何处?”阳子居回道:“居在沛(今江苏沛县)地。”

李聃逐说道:“嘿!那正好,你我可相伴同行。”阳子居听闻很是高兴。自就欣然与师尊结伴向东而行。

才行至难水,二人要乘船而渡。老聃牵牛而先登,阳子居引马而后上。老聃慈容笑貌。与同渡乘客谈笑融融。然阳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见之却施之以座,船主见之却奉茶献巾。

难水一过,二人又各自骑牛上马继续前行。李聃便是叹道:“唉!刚才观你之神态,昂首挺胸傲视旁人,唯己独尊之势,狂妄自大不堪,真不可教也!”

阳子居面带愧色,恳言说道:“师尊,弟子非是有意而为,实乃习惯成自然,今后一定改之!”

李聃即教他道“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你当晓得”。

阳子居听闻老聃此枝教后,一改往日高傲模样,自貌不矜亦不恭,言不骄亦不媚。

老子当即赞道:“你小子有进步呀!为人者,父母生身,立在天地间,乃自然之物种也!贵己贱物背了自然道,贵人贱己则违了本性心,等物齐观视见,物我合同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自然,则合道一矣!”

李聃长寿,一百六十余岁仙逝,邻里皆来吊唁。合土之时,秦佚颂悼文道:“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荣实藉三春秀,变化虚随一夜风。

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落花》金·丘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