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万人之上 > 第400章 风波愈烈人心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内阁之中气氛凝重,众人皆面色严肃。叶高率先打破沉默,他神情激昂地说道:“诸位,依我之见,皇帝身体欠安,皆是因为长期服食丹药所致。此等行为,实乃危害龙体之根源。吾等身为臣子,当义不容辞,一同劝诫皇上,让其摒弃此等不良之习。”

王天培听后,当即表示反对,他眉头紧皱,言辞激烈:“叶大人此言差矣!皇上之事,岂容我等随意揣测妄言。丹药之说,尚无确凿证据,切不可轻易进谏,以免触怒龙颜。”

叶高怒目而视:“王大人,你这是在包庇皇上的错误!皇上龙体关乎江山社稷,难道我们要视而不见?若不劝诫,日后皇上龙体有恙,你能担得起这责任?”

王天培也不甘示弱:“叶大人,你莫要血口喷人!我这是为大局着想,你这般冲动,只会给朝廷带来祸端。你以为就你一心为皇上着想?我看你是想出风头!”

贾瑀与李鸿汉则显得较为谨慎,贾瑀微微沉吟道:“此事非同小可,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莽撞行事。毕竟皇上的心思难以捉摸,稍有不慎,可能会给我们自身以及朝廷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李鸿汉也点头附和:“确实,进谏之事,需慎之又慎,万不可给朝廷带来动荡。如今朝廷局势本就复杂,若因此事再引发风波,只怕局面难以收拾。王大人和叶大人都莫要激动,咱们得冷静商量才是。”

而新入阁的几人,态度各不相同。苏龙面露难色,犹豫着说道:“此事关乎重大,吾等初来乍到,实难贸然表态。在这等大事上,还需诸位前辈拿定主意。”

王子腾则目光闪烁,心中似乎在权衡利弊,说道:“叶大人的出发点固然是为皇上着想,可王大人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若强行进谏,一旦触怒皇上,后果不堪设想;若不进谏,又恐皇上龙体每况愈下,影响朝局稳定。这着实令人左右为难啊。”

李可正神色平静,缓缓道:“进谏之事,还需考虑周全。毕竟皇上对丹药之事或许已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贸然行动,只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弄巧成拙。但此事也不能一直拖着,总得想个妥善的法子。”

王成景一脸坚定,说道:“吾认为叶大人所言有理,当以皇上龙体为重,理应劝诫。身为臣子,若明知皇上行为有损龙体而不进言,岂不是不忠不义?王大人,你这般畏首畏尾,难道有什么私心?”

王天培气得脸色通红:“王成景,你休要胡言乱语!我一心为朝廷,哪来的私心?倒是你,如此激进,就不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你这般年轻气盛,不知官场险恶!”

王成景毫不退缩:“王大人,莫要拿官场险恶来压我,我一心只为朝廷,问心无愧!”

陈鹏年则沉默不语,似乎在深思熟虑。

贾瑀这时开口道:“诸位莫要这般争执不休,此事需权衡利弊。进谏皇上固然是为其龙体着想,但也得考虑方式方法,不可过于强硬,否则适得其反。”

王子腾紧接着说道:“贾大人所言极是。如今这局面,咱们得谨慎行事,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误了大事。”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突然有太监前来传旨,宣内阁众人前往御书房面圣。众人心中皆是一惊,不知此番面圣所为何事。

来到御书房,只见皇上脸色苍白,神情疲惫。皇上扫视众人一眼,缓缓开口道:“朕已知晓你们在内阁的争论。朕服食丹药,也是为求长生之法,保我江山永固。”

叶高立即跪地,诚恳说道:“皇上,长生之法,岂在丹药。丹药多含金石之毒,长期服用,只会损害龙体。还望皇上保重龙体,以江山社稷为重。”

皇上微微皱眉,似有不悦:“叶卿,你等怎知朕服食丹药就无益?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寻求长生之术,朕不过是效仿前人罢了。”

叶高急切说道:“皇上,前人之法未必可行啊!那些帝王因丹药而亡的例子比比皆是,皇上您当以史为鉴,莫要重蹈覆辙。”

苏龙赶忙说道:“皇上,叶大人也是一片忠心,只是言辞急切了些。但皇上您万金之躯,关乎天下苍生,切不可因丹药之事而伤了根本啊。”

贾瑀也赶忙说道:“皇上,臣等皆担忧皇上龙体,还望皇上能慎重对待丹药之事。如今朝廷诸多事务还需皇上您亲力亲为,您的身体康健乃是万民之福。”

皇上沉默片刻,说道:“朕自有分寸,你们不必多言。朕知晓你们的忠心,但此事朕心意已决。”

叶高仍不死心:“皇上,您若不听臣等劝诫,执意如此,臣等实在忧心忡忡啊!”

皇上怒喝道:“叶高,你放肆!”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永正皇帝缓缓又说道:“朕这次身体只是过度劳累了,身心疲惫。也是前者萧纬的事情让朕心焦。”

这时叶高突然说道:“臣恳请陛下早定国本。如今朝局多变,早定国本有利于稳定人心,巩固朝纲。”

王天培怒斥叶高:“叶大人,你什么意思?皇上正春秋鼎盛,你发此议论,居心何在?难道你觉得皇上无法掌控大局?还是你别有企图?”

叶高对着王天培怒喷:“王大人,你不要血口喷人!立储那是巩固国本,为了我朝的长治久安,我一心为国,忠心耿耿,你怎敢妄加揣测。我所提乃是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绝非你所说的那般不堪。”

贾瑀此时站出来说道:“二位大人莫要争吵,叶大人的出发点或许是为了朝廷稳定,王大人也是担忧此事操之过急。但此事的确事关重大,还需陛下圣裁。”

李鸿汉也说道:“是啊,陛下,立储之事非同小可,需谨慎斟酌。但叶大人所言也并非毫无道理,如今局势复杂,早做定夺或许能避免日后的纷争。”

永正沉默片刻,若有所思地说道:“既然你们有这个主意,那就议议吧。”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人敢先开口。

叶高见状,拱手说道:“陛下,国本之事关乎江山传承,应选贤能之人为储,以保我朝未来昌盛。”

王天培冷哼一声:“叶大人,贤能之人?这标准如何界定?难道就凭你一人之言?”

叶高怒目而视:“王大人,我自是为了朝廷着想,以品德、才能、智慧等综合考量,怎能说是凭我一人之言?你这般反对,难道心中已有盘算?”

王天培回击道:“叶高,你休要污蔑我!我只是就事论事,你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贾瑀赶忙说道:“二位大人莫要动怒,此事需从长计议。依臣之见,应先考量诸位皇子的品性与才学。”

李鸿汉点头附和:“贾大人所言极是,皇子们的日常表现、学业成果以及对治国之道的理解都应作为参考。但这还不够全面,还需观察他们在民间的声誉。”

苏龙说道:“可皇子们年龄各异,成长环境也有所不同,这评判起来怕是有难度。而且,各位大人所说的标准,实施起来也并非易事。”

王子腾沉思片刻道:“不如从他们处理事务的能力和在朝中的威望入手。但威望也未必可靠,若有人刻意营造,难免有失偏颇。”

李可正摇头道:“威望有时易被误导,还需看其真心为民之心。而且,皇子们背后的母族势力也需考量,以免日后外戚干政。还有,皇子们身边的幕僚谋士,也可能影响其判断和决策。”

王成景说道:“各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只是这立储之事,还需考虑到各方势力的平衡,以免引发党争。稍有不慎,朝堂怕是要乱成一锅粥。”

陈鹏年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无论最终立谁为储,都应着重培养其治国之能,以保未来可担大任。同时,也要教导其仁爱之心,懂得体恤百姓。还要让其明白,皇位之重,责任之大。”

叶高紧接着说:“陈大人所言极是,储君当有仁爱之心,方能得民心。但仅有仁爱之心还不够,还需有谋略和决断力,方能应对复杂局势。”

王天培反驳道:“光有仁爱之心可不够,还需有果敢决断之能,否则如何应对复杂局势?但决断也需谨慎,不可鲁莽行事。”

叶高回击道:“王大人,你这般看重决断之能,莫不是想扶持一位铁血无情的储君?”

王天培气得直跺脚:“叶高,你休要污蔑我!我只是就事论事。”

贾瑀再次劝道:“二位大人莫要争了,咱们还是听听陛下的意思。此刻争论不休也无益,关键还得看陛下的决策。”

王子腾也附和道:“贾大人说得在理。咱们在此争论再多,最终还得陛下定夺。不过,无论陛下如何决定,咱们身为臣子,都当尽心辅佐。”

永正皇帝听着众人的议论,脸色愈发凝重,始终未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