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3年,康熙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华夏的北方大地,整个天地间再次被白色充斥,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太空中仍在飘落大团的雪花。
寒风呼啸肆虐,雪花漫天飞舞,各处河流湖泊也早已冻结,动静之间更显处处一片寂静、荒凉。
偌大的北京城外,各处围城的明军身着厚厚的冬衣,在防御工事之后仰望着高大宏伟的北京城墙,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朱慈炯静坐在北京城北的中军大帐内,脸上神色一片轻松,右边下首端坐着张煌言、宋应星、李时茂、陈永华、殷齐山、付刚强等文官系统众人。
在他左边的下首,以李定国、郑成功和沐天波为上首,杨三水、姜光军、兀尔特、金俊、明安达礼、王辅臣、甘辉、万礼等海陆军一把手尽皆出席。
今日众人齐聚一堂,专程议论一件大事,便是对于北京城中的百余万建奴余孽,该当如何处置。
大方向是确认无疑的,建奴唯一的选择便是无条件的举城投降,大明绝不会给予对方所谓议和机会。
唯一所忧虑者,便是城中尚有数百万汉家子民,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建奴最后的护身符,令朱慈炯等人颇为头痛。
建奴高层们正是意识到这点,才敢于在鳌拜所领的五十万大军覆灭,明军大军围城局势下,坚持明清议和的底气所在。
明安达礼有些着急,便把目光望向了兀尔特,希望资历身后的对方能率先发言,为城内族人争的一线生机。
兀尔特和他有相同想法,亦不愿城中族人无辜的为建奴陪葬,便不再踌躇犹豫,再度对皇太子进言:
“殿下,近些时日吾等奉旨与城内联络,八旗之中有叶赫部众六七千人,将全力配合大军破城。”
他所言的“叶赫”部众,自是指正蓝旗的部分部众,亦或其中还有不少“聪明”人混杂其间,以求一线生机。
明安达礼见兀尔特率先发言,便也壮着胆子起身行礼进谏:“启禀太子殿下,末将亦奉命联络城中蒙古诸部,他们愿意弃暗投明。”
“他们托末将给殿下带话,城中蒙古诸部有志一同,如果建奴逞凶,他们定然拼死一战,必不使狗建奴伤害汉家子民。”
众人闻言尽皆暗笑,谁说草原上的汉子不懂人情世故的?现在看来,他们不仅懂,而且懂的时机也恰到好处。
朱慈炯自是深知兀尔特和明安达礼所想,在两人谏言后笑着温言道:
“两位将军勿忧,叶赫和蒙人都是大明子民,和汉人一样都是诸夏的一部分,孤王自会保他们平安。”
“他们愿意顺应大势,坚定的和建奴划清界限,愿配合之后大军破城之战,孤王亦会论功行赏。”
兀尔特和明安达礼闻言大喜,费尽心机终于为族人争取到不多的未来,令两人心中欣慰不已。
朱慈炯安抚好两人之后,便示意众人继续议论,殷齐山边起身奏报:
“胡徽从城中传出情报,他那位三太子筹谋许久,已在城内串联了绿营兵马数万人,他们愿意举兵反正。”
“不仅如此,那位三太子还超常发挥,串联了八旗底层官兵数千人,以及在旗人平民中亦有不少力量。”
“这些人都是八旗底层的百姓,近些年没有享到福,日子反而一日苦过一日,于是索性便要造建奴八旗的反了。”
“哦,他们还顺应大势,严肃认真的研究了祖宗传承,确认说他们是海西女真,和建奴本就不同,也是被压迫的一方。”
众人实在绷不住了,爆发出一阵开怀大笑,世上果然没有愚笨之人,总是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最合适的理由,或者叫借口。
殷齐山略微停顿片刻,待众人笑声稍微停息,这才继续开口:
“北京城内的百姓,一些人也被动员了起来,亦配备了少量的兵器,果真到了不得已之时,亦可奋力一搏。”
朱慈炯缓缓点头,对于殷齐山、胡徽两人所领的国安部的工作成效十分满意,总能在最关键时刻做出最大的贡献。
他思忖了片刻后,这才继续询问道:“北京城的外城城门和内城城门联络状况如何,尤其是内城处,如果强攻能有内应吗?”
殷齐山神情一滞,有些羞愧的回禀道:“启禀太子殿下,微臣惭愧无比,虽然竭尽全力,至今只能确保外城有三个门可以有内应开门。”
“但京城内九门却是由九门提督隆科多,各处守军也是千挑万选的近三万八旗旗兵,他们对建奴尚有忠诚之心。”
“真到了不得已之时,或许可以令其中内应拼死一试,但却无法保证必能成功!微臣无能,还请殿下见谅。”
朱慈炯淡然一笑,他自然不会因此怪罪,对方是人而不是神,能做到如此地步,已经令人惊喜和满意了。
如果殷齐山真能做到轻易开了内城皇城,朱慈炯可能反而要担忧对方的来路了,那几乎是非人力能为了。
朱慈炯综合各方情报之后,心中略有成算,自己却也不说,而是再度看向了杨三水,笑着说道:
“杨军长在山东前线的所有谋划和作为,非常合乎孤王心意!就算是孤王亲自筹划,亦会同样施为!诸位须谨记此点,不可错漏。”
“此次围城之战,以及战后对于建奴的处置,孤王亦决心交由杨将军全权负责,一言而决它们的命运。”
“那么,大家就听一听杨将军的筹谋与安排吧!”
文武众臣闻言之后,心中尽皆震撼无比,一是再次深刻认识到皇太子对于杨三水的无比信赖,如此灭国之首功,竟轻易交到其手中。
其二则是,皇太子对于臣下的维护,却也是真的不遗余力,竟主动开口承担了诡计坑杀近五十万大军的责任,丝毫不在意青史名声。
杨三水自是铭感五内,努力良久稳住沸腾的情绪,昂然起身向朱慈炯行礼后,方才朗声陈述破城谋划和诸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