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漫山遍野的桃花肆意绽放,将连绵起伏的山峦装点得如梦似幻。林帆置身于这片静谧的桃林之中,仿佛被包裹在一片粉色的云霞里。微风轻拂,粉白的花瓣如雪花般纷纷扬扬飘落,像是一场无声的花雨,洒落在他那身墨色的衣袍上,转瞬又悠悠坠地。
林帆一袭玄衣,衣角随风轻轻摆动,他的面庞被飘落的花瓣映衬得愈发冷峻。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犹如被这风也吹起了一丝愁绪,手中紧紧握着一封密信,那薄薄的纸张此刻却似有千钧之重,信中的内容让他的心湖泛起层层汹涌的波澜。
这封信是他的好友苏然所寄,苏然在信中以略显仓促的笔触告知他,他们共同的挚友陈轩,竟在闭关突破的关键时刻走火入魔,不幸离世,如今尸身还停放在山谷之中,尚未下葬。
林帆的呼吸瞬间变得急促起来,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关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陈轩的模样,那个总是面带爽朗笑容,在修仙之路上与他们并肩奋进的身影,如今却已消逝,这让他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如翻江倒海般的震惊与悲痛。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仿佛在瞬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将信小心地收起,动作轻柔却又带着几分急切,转身快步朝着自己的居所走去。
回到屋内,他的目光迅速扫过熟悉的一切,那些平日里陪伴他修炼的法宝、书籍,此刻都变得模糊起来。他迅速收拾好简单的行囊,不过是几件换洗的衣物和一些必备的丹药,随后拿起挂在墙上的佩剑。那柄剑,剑身修长,寒光闪烁,曾陪伴他历经无数次的修炼与冒险,而此刻,它仿佛也能感受到主人心中的哀伤。
林帆匆匆踏出房门,站在屋檐下,他抬头望向天空,此时的天空湛蓝如洗,几朵白云悠然飘荡,与他此刻沉重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轻轻一跃,脚尖轻点,便驾驭着仙剑腾空而起。
一路上,林帆御剑飞行,风声在他耳边呼啸而过,仿佛是在为他逝去的好友哀鸣。他望着下方连绵起伏的山川,往日里那些让他心旷神怡的美景,此刻却如同蒙上了一层阴霾,再也无法引起他丝毫的兴致。好友的离世,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无情地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修仙生活,让他陷入了无尽的哀伤与迷茫之中。
当他来到陈轩所在的山谷时,入目便是一座简易的竹屋,竹屋前停放着一具棺木,周围的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山谷中静谧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然而,让林帆诧异的是,棺木旁竟有两人,一人正席地而坐,双腿交叉,姿态随意而洒脱。他的手指灵动地在琴弦上拨弄着,琴弦随着他的动作发出悠扬的曲调,音符在空气中跳跃,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另一人则在一旁轻轻哼唱,歌声空灵而缥缈,脸上没有丝毫悲伤之色,反倒带着几分超脱尘世的洒脱,仿佛眼前的生死离别不过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幻影。
林帆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他的双眼瞬间瞪大,怒目而视,快步上前,大声质问道:“你们二人,好友离世,却在此处鼓琴高歌,这到底是何道理?”说罢,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剑柄,关节因用力而泛白,手背上的青筋也微微凸起,显示出他内心的极度愤怒。
那两人听到林帆的质问,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手指从琴弦上缓缓滑落,歌声也戛然而止。他们相互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继而放声大笑起来,那笑声在山谷中回荡,显得格外突兀。
其中一人站起身来,他身材修长,一袭白衣胜雪,衣袂飘飘,仿佛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仙人。他笑着说道:“你这小子,又怎会懂得这其中的深意?生死不过是一场轮回,陈轩他回归本真,我们为他高兴,又有何不可?”此人说话时,眼神中透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仿佛世间万物在他眼中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笑容里既有对林帆的调侃,也有对生死的豁达。
林帆眉头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心中的疑惑与愤怒愈发浓烈。他的脸颊因激动而微微泛红,额头上青筋跳动,大声说道:“回归本真?好友身死,你们却如此冷漠,还谈什么回归本真!这简直荒谬至极!”他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惊起了一群栖息在枝头的飞鸟,它们扑腾着翅膀,向着远方飞去,似乎也被这充满愤怒的声音所惊扰。
另一人摇了摇头,他的面容略显沧桑,眼神中却透着深邃的智慧。他轻声说道:“你执念太深,深陷世俗的生死观念之中。在这修仙之途,生死不过是表象,真正重要的是超脱这皮囊,追求那永恒的道。陈轩他如今摆脱了这尘世的束缚,去往更高的境界,我们又何必悲伤?”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琴,动作轻柔,仿佛在与老友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那琴似乎也承载着他对陈轩的思念与祝福。
林帆心中一震,仿佛有一道惊雷在他的脑海中炸响。他的脑海中不禁回想起自己这些年的修仙历程,那些在山洞中闭关修炼的日子,那些为了突破境界而付出的艰辛努力,那些与好友们一起并肩作战的场景。他一直追求着实力的提升,追求着突破境界,却从未如此深入地思考过生死的意义。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缓缓松开了紧握剑柄的手,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低声问道:“那你们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难道生死真的如此不重要吗?”此时的他,脸上的愤怒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困惑与沉思,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对答案的渴望,仿佛在这一瞬间,他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等待着一个指引他前行的方向。
先前说话的那人走到林帆身边,他的脚步轻盈,仿佛没有重量。他拍了拍林帆的肩膀,说道:“道,无处不在,又难以捉摸。生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被其左右。就像这四季更替,花开花落,皆是自然之理。陈轩的离去,也是顺应这天地的规律。我们要做的,是顺应本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如同山间的清泉,缓缓流淌进林帆的心田,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鼓励与期许,仿佛在告诉林帆,这是他修仙之路上必须经历的一次成长。
林帆默默地听着,他的眼神变得专注而深沉,仿佛在努力消化着这些话语中的深意。他的心中,疑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清晨的阳光穿透了厚重的云层,照亮了他的内心世界。
他望向那具棺木,心中的悲痛也不再那么浓烈,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安抚。他对着棺木深深地鞠了一躬,动作庄重而虔诚,轻声说道:“陈轩,愿你在那未知的世界,一切安好。”此时的他,眼神中多了一份坚定与释然,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褪去了曾经的青涩与懵懂,变得更加成熟与稳重。
在山谷中,微风依旧轻柔地吹拂着,桃林的花瓣继续飘落,像是一场永恒的花祭,洒在棺木上,也洒在众人的身上。林帆与那两人一同,静静地站在棺木前,感受着这天地间的宁静与自然。他们的身影在花瓣的映衬下,显得愈发渺小,却又与这天地融为一体。
林帆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对修仙、对生死,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这一次的经历,也将成为他修仙之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引领他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去探寻那真正的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带着这份对生死的豁达,对道的执着追求,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修仙传奇。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疒丸)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
他们相交不久,子桑户死去,尚未埋葬。孔子听到子桑户死去的噩耗,便派子贡前去吊唁和帮助治丧。子琴张和孟子反却一个编撰词曲,一个弹琴,相互应和而歌唱,他们说:“哎呀,桑户啊!哎呀,桑户啊!你已经复归大道,我们尚且为人啊!”子贡快步走到他们跟前说:“请问对着死人的尸体唱歌,合乎礼仪吗?”子琴张和孟子反相视而笑道:“你们这种人哪里会懂礼的真正意义呢!”子贡回去,把所见所闻告诉给孔子,说:“他们都是何等人呢!他们没有德行修养,而把形骸置之度外,对着尸体歌唱,全无哀戚之色,不知称他们为何等人。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他们都是超脱凡人,逍遥于世外的人,我孔丘只是生活在礼仪法度里,世外之人和世内之人彼此不相干。我派你去吊唁子桑户看来我是何等鄙陋啊!他们正在与造物者结成伴侣,而与大道浑然一体。他们把人的生命看作附生在人身上的多余的瘤,把人的死亡看作皮肤上的脓疮溃破。像他们这样的人,又哪里知道生死的差别!假借于不同物体,而共成一身;忘掉身上的肝胆,忘掉向在上的耳目;从生到死,循环往复,不见头绪;茫然无所挂牵地逍遥于世外,彷徨于空寂无为之荒野。他们又怎么能地去做烦琐的世俗礼仪,让众人听闻和观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