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我为神剑狂 > 第353章 然则夫子何方之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云雾缭绕的青岩峰之巅,狂风似一头暴躁的猛兽,肆意地呼啸着,撕扯着世间的一切。林帆一袭黑袍猎猎作响,宛如一面在风中挣扎的旗帜。他的身形在这苍茫的天地间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地锁着脚下那深不见底的山谷,眉头因内心的纠结与迷茫,拧成了一个深邃的“川”字。身旁古老的苍松,在狂风中剧烈地摇曳,松针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吟着他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困惑。

“何为道?我修行至今,为何这道却好似那缥缈的云烟,愈发遥不可及?”林帆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沙哑,饱含着无尽的疲惫与迷茫,然而,他的话语瞬间就被这狂风无情地吞没,好似从未存在过一般。

就在这时,一道绚丽的长虹如流星般自天际划过,带着璀璨的光芒,须臾间便落在了林帆的身侧。光芒散去,露出一位身着灰袍的老者,他白发整齐地束于脑后,每一根银丝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他的眼神深邃而温和,宛如一汪深不见底的潭水,藏着无尽的智慧与包容。

“帆儿,为师知你心中有惑。”玄风长老轻声说道,声音虽轻,却好似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林帆的耳中,轻而易举地盖过了那呼啸的风声。

林帆猛地转过身,眼中瞬间燃起了希望的火焰,急切地说道:“师父,徒儿修行多年,一心求道,可如今却愈发迷茫。这道,究竟在何方?”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微微颤抖着,显露出他内心的极度渴望。

玄风长老微微仰头,望向那被云雾半遮的苍穹,悠悠地说道:“道,无处不在,又难以捉摸。你看这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世间万物,皆有道的痕迹。它既在那巍峨高山的每一寸岩石中,也在那潺潺溪流的每一滴水珠里;既在那浩渺星河的每一颗星辰中,也在这拂面而过的每一缕微风里。”

林帆顺着师父的目光望去,眼神中却依旧满是迷茫之色。他微微躬身,姿态谦逊而诚恳,脸上带着恭敬与恳切,说道:“师父,徒儿愚钝,还望您能明示。徒儿在这求道之路上,已徘徊许久,实在渴望能寻得一丝方向。”

玄风长老拍了拍林帆的肩膀,那手掌宽厚而温暖,传递着无尽的鼓励与支持。“走,随为师回清风阁,有些道理,需细细讲来。”

二人周身灵力涌动,化作两道流光,如闪电般朝着清风阁飞去。清风阁坐落于一片静谧的竹海之中,这片竹海广袤无垠,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交织成一曲清幽的乐章,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秘语言。阁内,檀香袅袅升腾,如丝丝缕缕的轻烟,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玄风长老在蒲团上缓缓坐下,动作沉稳而优雅,示意林帆也坐下。

“帆儿,你可知鱼与水的关系?”玄风长老开口问道,声音平静而温和,宛如一泓平静的湖水。

林帆微微一愣,脑海中迅速浮现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画面,思索片刻后答道:“鱼生于水,无水则鱼亡。水是鱼生存的根本,鱼离不开水。”

玄风长老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人之于道,亦如鱼之于水。鱼在水中,方能自在游弋,嬉戏玩耍,尽显生命的活力;人若合道,便能心定身安,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内心宁静平和。”

林帆若有所思,心中似有微光闪烁,却又如同雾里看花,难以捉摸。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全神贯注地盯着玄风长老,急切地问道:“师父,那如何才能合道呢?徒儿日夜思索,却始终不得其法。”

“道,并非刻意追求便能得之。当你放下执念,顺应本心,或许道便在你身边。”玄风长老目光炯炯,注视着林帆,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他的灵魂,似要将这深刻的道理刻入他的心中。

林帆心中一动,像是抓住了一丝灵感的尾巴,却又觉得似乎还欠缺些什么。恰在此时,一名弟子匆匆进入清风阁,脚步急促而慌乱,对着玄风长老行了一礼后说道:“长老,谷中发现了一些奇异的迹象,似与上古遗迹有关。”

玄风长老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好奇,“哦?竟有此事。帆儿,你随我一同前去看看。或许,这遗迹之中,便藏着你所追寻的答案。”

林帆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心脏开始砰砰直跳,站起身来,声音坚定而有力:“是,师父。”

二人来到山谷,只见谷中弥漫着一层淡淡的紫雾,这紫雾如梦如幻,透着神秘的气息,仿佛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帷幕。谷中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有的如张牙舞爪的猛兽,似要择人而噬;有的似仙人指路,仿佛在引导着他们走向未知的奥秘。在谷的深处,一座古老的石门若隐若现,石门上刻满了神秘的符号和图案,岁月的痕迹在其上清晰可见。

“这便是上古遗迹的入口?”林帆心中惊叹,脸上满是好奇与兴奋,双眼闪烁着光芒,仿佛在这一刻,他看到了道的曙光。

“小心行事,上古遗迹中危险重重,莫要掉以轻心。”玄风长老叮嘱道,眼神中透着谨慎与警惕,他的目光如炬,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二人小心翼翼地靠近石门,每一步都走得极为缓慢而谨慎,仿佛稍有不慎,就会触发隐藏的危险。玄风长老抬手在石门上轻轻一拍,他的手掌蕴含着强大的灵力,随着这一拍,石门缓缓开启,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沉睡了千年的巨兽被唤醒。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气息中混杂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林帆忍不住皱了皱鼻子。

进入遗迹,里面昏暗无光,仿佛是被黑暗吞噬的世界。玄风长老手中法诀一捏,只见他的指尖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一颗发光的珠子缓缓升起,照亮了周围。只见墙壁上刻满了奇异的符文,这些符文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似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又像是在传达着某种神秘的信息。

“这些符文,记载着曾经的修仙者对道的感悟。”玄风长老指着墙壁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敬畏与感慨。

林帆凑近仔细观看,他的眼神专注而执着,试图解读这些符文的含义。可那些符文晦涩难懂,宛如一团乱麻,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师父,这些符文太过深奥,徒儿难以理解。”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满是失落,眼中的光芒也黯淡了几分。

玄风长老正欲开口,突然,一阵低沉的咆哮声从遗迹深处传来,这咆哮声如滚滚惊雷,震得他们的耳膜生疼。紧接着,一只体型巨大的魔兽从黑暗中冲了出来,它浑身散发着黑色的雾气,这雾气如墨般浓稠,带着令人胆寒的气息。它的双眼中闪烁着血红色的光芒,宛如两团燃烧的火焰,獠牙外露,锋利无比,看起来十分可怖。

“帆儿,小心!”玄风长老迅速抽出佩剑,剑身闪烁着寒光,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黑暗。

林帆也连忙拔剑,他的手微微颤抖着,心中虽有些紧张,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师父,我定不会退缩。”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状态,体内的灵力开始涌动,随时准备迎接战斗。

魔兽咆哮着扑了过来,速度极快,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玄风长老身形一闪,如鬼魅般绕到魔兽身后,一剑刺出,动作迅猛而凌厉。魔兽反应也极为敏捷,尾巴一甩,如同一根粗壮的鞭子,将玄风长老的攻击挡了回去。

林帆看准时机,施展出自己最擅长的剑术,只见他的剑影闪烁,如同一朵朵盛开的剑花,朝着魔兽攻去。魔兽挥动着巨大的爪子,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阵狂风,与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战斗中,林帆渐渐发现,这魔兽的攻击看似凶猛,却有着一定的规律。它的每一次攻击,都伴随着身体的微微颤动和气息的变化。他心中一动,突然想起了师父所说的顺应本心,合于道。他不再盲目地攻击,而是静下心来,调整呼吸,让自己的心境如平静的湖面,不起一丝波澜。他专注地观察魔兽的动作,寻找它的破绽,每一个眼神都紧紧地锁定着魔兽的一举一动。

渐渐地,林帆的攻击变得更加沉稳,他的剑招看似随意,却总能巧妙地避开魔兽的攻击,同时给予它有效的打击。他的剑法不再是简单的招式,而是融入了他对道的理解和感悟。玄风长老也注意到了林帆的变化,眼中露出欣慰之色,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帆儿,看来你有所悟了。”玄风长老一边攻击,一边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赞许和鼓励。

林帆没有回应,他全神贯注地与魔兽战斗,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顺应自然,找到那与道契合的感觉。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师父的教诲,以及他在修行路上的点点滴滴。他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感受着每一丝灵力的流动,每一次气息的变化。

终于,在林帆和玄风长老的合力攻击下,魔兽发出一声惨叫,这叫声凄厉而绝望,轰然倒地,化作一团黑烟消散。随着魔兽的消失,遗迹中的紧张气氛也随之消散,只留下一片寂静。

经过这场战斗,林帆大汗淋漓,他的衣衫被汗水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仿佛一层透明的薄膜。他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喘着粗气,但他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光芒比星辰还要耀眼。“师父,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他喘着粗气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喜和激动。

玄风长老微微一笑,那笑容温暖而慈祥,“走吧,我们继续探寻这遗迹。”

二人继续深入遗迹,在遗迹的最深处,他们发现了一座石台,这座石台由古朴的石头堆砌而成,散发着岁月的气息。石台上放着一本古朴的书籍,书籍的封面已经泛黄,上面刻着“问道录”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散发着神秘的光芒。

“或许,这便是解开道之谜的关键。”玄风长老将书籍递给林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

林帆双手接过,动作小心翼翼,仿佛捧着的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他缓缓翻开书籍,书中的内容同样晦涩难懂,文字古老而神秘,仿佛来自遥远的时空。但林帆却看得极为专注,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执着和坚定,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时而皱眉,时而点头,仿佛沉浸在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他不断地探索着道的奥秘。

不知过了多久,林帆缓缓合上书籍,眼中满是惊喜与释然。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声音中充满了喜悦,说道:“师父,我懂了。道,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一举一动里。只要我们顺应本心,不被世俗的杂念所干扰,便能与道相通。就像刚才与魔兽的战斗,当我放下心中的恐惧和杂念,顺应它的攻击规律,我便能找到它的破绽,这便是道的体现。”

玄风长老欣慰地笑了,那笑容中满是自豪和满足,“帆儿,你终于悟了。”

走出遗迹,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那温暖的阳光如同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他们。林帆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自己的修仙之路,从此将翻开新的篇章。而这一次在遗迹中的经历,将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引领他在问道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去探寻那无尽的奥秘。

回到清风阁后,林帆依旧每日修炼。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不再执着于功法的修炼和境界的提升,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感悟。他时常坐在竹海边,静静地看着竹叶随风飘动,感受着自然的气息,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片竹海的一部分;他也会在夜晚仰望星空,思考着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意义,那些闪烁的星辰仿佛在向他诉说着宇宙的真理。

一日,林帆正在修炼,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这笛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他的心中,让他的心境更加平静,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这笛声洗净。他顺着笛声走去,脚步轻盈而缓慢,仿佛生怕惊扰了这美妙的旋律。在竹海边,他发现是一位老者在吹笛。老者身着素袍,白发苍苍,每一根白发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但他的眼神却十分清澈,宛如一汪清泉,没有一丝杂质。

“年轻人,你也喜欢这笛声?”老者微笑着问道,他的笑容和蔼可亲,如春风拂面。

林帆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欣赏和敬佩,“前辈的笛声,让我心中的杂念瞬间消散。仿佛带我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美好。”

老者笑了笑,他的笑声爽朗而温暖,“这笛声,也是我与道相通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与道相连的途径,你呢,找到了吗?”

林帆微微一愣,脑海中迅速浮现出自己在修行路上的点点滴滴,以及在遗迹中的感悟。随即笑道:“前辈,我想我找到了。道,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里,在我们的每一次呼吸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体会,就能与道同行。”

在以后的日子里,林帆继续在修仙的道路上探索着。他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对道的理解,帮助了许多在修行路上迷茫的人。他的故事,也在修仙界中流传开来,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寻那神秘而又伟大的道。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辰,在修仙的天空中,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 。

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子贡说:“那么,先生将依从方外还是依从方内呢?”孔子说:“我孔丘,是苍天施给刑罚的人。即使如此,我未能超脱,我还是与你共游于方内。”子贡说:“请问用什么方法呢?”孔子说:“鱼相生于水,人相生于道。相生于水的鱼,掘地成池而供养丰足;相生于道的人,彷徨无为而心性平静。所以说:鱼相忘在江湖中,人相忘在大道里。”子贡说:‘请问什么叫不同于世俗的方外之人?”孔子说:“不同于世俗的方外之人,不同于世人却与大自然相合,所以说:大自然的小人,但是人世间的君子;人世间的君子,也就是大自然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