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王朝挺有人情味,春节期间放假七天。
这是有历史传承的,就像北宋继承了大唐的休假制度,大兴王朝也继承了大盛王朝的休假制度,从初一开始休到初八上班。
当然,这是对朝廷那些官吏制定的。
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对官吏之一的陈恪却没什么吸引力,他能不能休假取决李祯的态度。
按这个标准推断,李祯今天的态度应该挺好,大年三十好日子,李祯找他的概率不太大。
于是在家休息的他可以睡个懒觉,起床后在林韵宁的服侍下梳洗着装,吃过早餐就要写对联了。
第一副是写给林府的,“今秋喜得佳婿,明春再上金榜。”横批,“双喜临门。”
看着这副对联林韵宁点头,然后担心地问道:“会不会有人说你不要脸,还有自称佳婿的?”
陈恪笑一声回道:“岳丈、岳母高兴,管别人怎么说。”
听这话林韵宁高兴,赶紧安排侍女给林府送去。
然后再看陈恪写下个对联,“商人爱财取之有道,国家有事义不容辞。”
横批,“爱国商人”。
这副对联高度赞颂了张出尘的江南义举。
于是林韵宁给个评价,“她一定喜欢”,安排下人将对联送去张府。
安排好这事,再看陈恪给自家写对联,“园内金童玉女...”看到这林韵宁笑道:“玉女在这,金童在哪?”
陈恪回道:“玉女的身边站着谁?”
林韵宁转脸看看书剑,书剑立刻说道:“是我。”
陈恪轻笑一声,继续写道:“庭阁春风徐徐。”
看到这行字林韵宁的脸色微红,伸手轻掐一把他的手臂,听他低声说道:“娘子想偏了。”
林韵宁再哼一声,手指轻轻一捏,却舍不得掐下去,见他写下横批,“好好读书。”
见到这张横批林韵宁轻笑一声,让书剑捧着这副对联找仆人贴在大门上。
再转头见陈恪坐在椅子上端起茶盏,正要与他说句话,仆人带着一个青年走进来。
这青年是胡缓的随从,躬身说道:“胡师请直学士给三院学生会写幅对联。”
这是胡缓的意思,他与李仲文、高适分别写好各自书院的对联,面对三院学生会的公房大门,胡缓想起了陈恪。
他与李仲文和高适商量,两人一致同意,三院学生会是陈恪建议成立的,由他书写对联最适合。
青年随从叙述了胡缓的话,陈恪也不推辞,沉吟一会提笔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横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写完这副对联,陈恪放下毛笔进入沉思状态。
他由这幅对联想到顾宪成,东林学院的创始人,这副对联的原创者。
顾宪成的出发点挺好,也培养出许多官员和文士,也就是东林党人。
他们在朝中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接地气。
他们知道反对什么事,却不知如何解决这件事。
这就是死读书的原因。
陈恪由这副对联想到顾宪成,又由顾宪成想到东林党人,再想到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他沉思,“如何让他们接地气?”
而胡缓的随从则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副对联走出去,生怕磕了碰了摔倒了。
做为帝师胡缓的随从,他能一眼看出这副对联的价值,捧着对联一步步走路,见迎面来人急忙让开,在麦园上下惊奇的目光下小心翼翼地走出府门,一眼看见门前站了一群人,急忙喊道:“请让让。”
他要穿过人群才能坐上马车,生怕这群人碰着这副对联,喊一声却引起众人的注意。
这些人正关注麦园大门上的对联,看着“好好学习”的横批无不大笑,这时再见一青年捧着一副对联小心翼翼地走出来,立刻嚷道:“展开看看。”
青年随从拒绝,“不行,这是直学士给三院学生会题写的对联。”
青年随从太实在,众人听说更感兴趣,纷纷嚷道:“展开看看,否则不让你走。”
“不行。”
青年随从继续拒绝,见有人上前伸出手来,立刻喊道:“你敢碰一下,我就跟你拼命。”
青年随从有知识,却不了解人性,他的表现越激烈,人们的好奇心越重。
好在这是麦园门口,陈恪的威名让这些人不敢真动手,正闹嚷着,一个青年仆人走出大门,大声说道:“直学士说了,麦园之外本是自由之地,你们打架、吵嘴与我无关。”
“但要冲我的人、碰我的物、再有一二三四五,可就与我有关了,届时我会找你谈谈道理。”
听到这话众人轰地一声往后退去,陈恪要跟他们谈谈道理,可没人想谈。
陈恪不同于那些儒生、直讲,他是真敢扔石子、射羽箭、抡哨棒砸人的。
据说在西北大战中,他挥动着铁锤冲进敌阵。
在杭州抗倭战中,第一个拔刀冲进敌阵的也是他,砍下百余颗倭寇的脑袋还不过瘾,一声令下又砍了三千多颗脑袋。
这样一个人物大家不敢惹,何况他还说了“一二三四五”,天知道“一二三四五”是什么?
众人不知刚才的行为算不算“一二三四五”?闪到一边看着青年随从小心翼翼地捧着对联上车,眼见马车远去,有好事者立刻奔向太学院,还呼朋唤友跟着一群人。
当他们赶到太学院的大门前,胡缓看着学生会的公房大门轻轻点头。
而李仲文笑一声说道:“绝对。”
高适却大声念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随着他的念诵声,留校的数十名学子一起大声念诵起来,于是站在院外的人们听见了,知道陈恪写了一幅绝世对联。
这幅对联确实好,人们念诵一遍也在啧啧赞叹,但也有人心里纳闷,陈恪给三院学生会写了一幅绝世对联,为何给自家写的对联如此随意?
他们不解,而胡缓也在询问青年随从,“陈恪给自家对联写的什么?”
青年随从立刻回道:“园内金童玉女。庭阁春风徐徐,横批,好好学习。”
听到这副对联,三个老书生一起大笑起来。
笑声过后,高适说道:“这家伙竟如此随意,不过好好学习的横批确实不错。”
听他的评价李仲文肯定,“盛名之下还想着好好学习,确是名士之风。”
他俩都给予了肯定,而胡缓却询问青年随从,“陈恪写完这幅对联后有何表现?”
青年随从回道:“直学士陷入沉思之中,好似想起什么来了。”
听到这个回答胡缓点头,欣慰地说道:“陈恪心系讲学,一定又有新的谋划,望他能够尽快理清思路拿出新策,使我三院的讲学再进一步。”
胡缓与陈恪是忘年之交,对他的期望很高,急切地盼望陈恪对三院的讲学进行重新谋划。
在他的思路中,陈恪这时正在闭门苦思,不会在意外面的欢声笑语。
他是这样的学者,想到学问上的事就要一门心思地想着解决办法,不管过不过年。
他这样,陈恪也一定这样。
胡缓推己及人,却不知陈恪这时正在厨房里炒菜。
他爱吃大白菜,这时称为菘。
他要亲手做一道五花肉豆腐大白菜,却忘了这个时代没有燃气。
他不会烧火,让人打下手,自己切好白菜豆腐五花肉,用肥肉炼出猪大油,然后想起还没切好葱姜蒜,转身去忙这事的时候,铁锅里冒出一股浓烟笼罩了整个厨房。
见这股浓烟冒起,大家一齐转脸看向陈恪,听他喊道:“开窗开门撤出柴火。”
大家忙起来,他也忙起来,取出锅里烧焦的肉块,大声喊道:“将锅里的油盛出来。”
他很忙,为了这道大白菜,全厨房的人都在忙。
见到这一幕,张出尘担心地问道:“还能准时开席吗?”
林韵宁拿不准,犹豫一下方才回道:“差不多吧。”
而婵儿怒道:“将他赶出来。”
她给王小乙下令,可王小乙不敢,低着头嘟囔着,“哪敢啊。”
听这话婵儿低喝,“有何不敢?”
没等王小乙说话,书剑说道:“你怎么不去将他赶出来?”
“我不敢。”婵儿回的理直气壮。
这个理由将书剑气乐了,正要讥讽几句,却听邵雍叹口气说道:“还是我去帮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