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不朽从二零一四开始 > 第279章 历史契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虽如此,不过李国弼还是有些不看好。

经验是个很大的问题。

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人突然说他能搞好一个新领域。

而且还是被公认为极其难搞的火箭领域。

这确定不是开玩笑吗?

林枫此前从来没从事过航天事业有关的方面。

凭什么林枫就觉得他能做好商业航天呢?

如果换做是别人这般信口开河李国弼估计早就送客了。

但奈何林枫已经创造过很多奇迹了。

如果林枫说的内容属实那个他搞得软件能卖出去8亿美元的话。

那么林枫很有可能成为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十亿美元\/百亿人民币级别的富豪。

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

再加上林枫的背景。

使得李国弼不得不慎重思考。

一位普通企业家的话李国弼可以不在乎,但林枫的话李国弼必须得重视。

重视归重视,涉及到航天事业这事李国弼又不得不慎重。

像是商业航天那也是航天行为。

动辄几百吨上千吨的大家伙发射升空,成功固然好说。

但凡事就怕万一,万一不小心炸了呢?

如果炸在了外太空,无非也就是多制作一些太空垃圾罢了。

而如果在地面上造成事故,那问题就大了。

考虑问题必须考虑全面。

李国弼可不想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也不想拿林枫这样优秀的年轻人的未来开玩笑。

李国弼决定先听听林枫的想法,李国弼问道:“听你这么说,确实有些道理。

那你觉得,这事儿如果要落地,该怎么做?”

林枫当然知道了,李国弼还是觉得他这个想法不靠谱罢了。

说白了航天在很多人面前都是一个神圣的很的领域。

事实上航天确实挺神圣的。

当然要加一个限制语,在马斯克入场之前。

当马斯克入场之后,大家惊觉原来航天好像也不用高大上啊。

马斯克的入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航天的固有认知。

在他之前,航天领域几乎被国家机构和少数大型企业垄断,被视为一种“国家荣誉”的象征,充满了神秘感和距离感。

每一次火箭发射,都像是一场盛大的仪式,背后是数以亿计的投入和无数科学家的心血。

普通人只能仰望星空,感叹科技的伟大,却从未想过航天能与自己的生活产生直接的联系。

然而,马斯克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他并没有将航天视为一种不可触及的“神坛”,而是将其看作一个可以商业化、市场化的领域。

他的Spacex公司从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商业色彩,目标明确,那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让航天变得“亲民”。

Spacex的第一大突破,是提出了“可回收火箭”的概念。

在传统航天领域,火箭是一次性使用的工具,发射后便坠入大海或大气层烧毁,成本高昂且浪费严重。

Spacex大胆地提出了很多想法。

很多想法倒也不至于说天方夜谭。

但关键是Spacex工程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其可行性。

前世,Spacex成功实现了猎鹰9号火箭的第一级回收。

这一成就不仅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也让人们意识到很多听起来天方夜谭的航天技术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通过创新和优化来实现商业化。

其次,Spacex的商业模式也让航天领域焕发了新的生机。

不再单纯依赖政府订单,而是积极开拓商业市场。

Spacex为全球客户提供卫星发射服务,价格远低于传统航天公司,吸引了大量商业客户。

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让航天从“国家工程”变成了“商业项目”,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更重要的是,Spacex的“平民化”理念让航天变得更加接地气。

Spacex不仅在技术上追求突破,还在公众传播上下了很大功夫。

每一次火箭发射,Spacex都会进行全程直播,甚至将宇航员的日常生活通过社交媒体展示给公众。

这种透明化和娱乐化的方式,让航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大上”领域,而是变成了普通人也能关注和参与的话题。

正是这些改变,让人们对航天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航天不再是少数人的专有的权利,而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潜力的领域。

马斯克以及背后Spacex的成功,不仅证明了商业航天的可行性,也为后来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林枫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敢于提出自己的商业航天计划。

他知道,航天领域的机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国家队”,而是向所有有想法、有胆识的人敞开。

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商业航天并非遥不可及。

而且林枫比马斯克更有优势。

马斯克是跟m国空军跪舔了n年才拿到空军资质认证。

而林枫这边的背景,一旦有所成就很容易取得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虽然说商业航天,但有国家级力量默默支持的商业航天和没有国家级支持的商业航天是两回事。

说起来对于照搬Spacex模式林枫也毫无心理负担。

Spacex的许多技术思路并非完全独创。

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历史契机——毛子解体。

20世纪90年代初,毛子的解体导致其庞大的航天工业体系陷入困境,大量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失去了工作和研究方向。

与此同时,毛子在航天领域积累的许多先进技术也被迫“闲置”或低价流入国际市场。

马斯克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会。

他通过多种渠道,吸纳了一批来自毛子的航天专家,这些人在火箭发动机设计、材料科学和系统工程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例如,Spacex的梅林发动机就是在毛子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类似的例子很多。

毛熊的脑袋,鹰酱摸得,兔子自然也是能摸的。

而现在对华国也是一个难得的历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