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去牛家庄的路上,大家都很沉默,连一向活跃的纪满庆都显得比较沉重。

一路上,风很大,吹得树梢东倒西歪,也吹得纪永灵眼眶有些酸涩。她想起以前和陈念秋讨论过的一个话题,“人一生最好的落幕是什么?”

作为一个医学生,她能想到的最好的词就是——寿终正寝。可是又有几人能有这样的福气?大多数人终究要经受疾病的折磨,或是遭遇意外,甚至是在痛苦中挣扎着离开这个世界。

人这一辈子,虽说在这世上只有短短几十年,但能够没病没灾没难地度过这一生是何其有幸,又何其艰难啊!

大多数底层百姓的生活,都是充满了痛苦和无助。

“天上的星儿——亮晶晶,那是先人——怕你黑,特意为你——点亮的灯,只怕你在人间——迷了路,闪闪发光——照到你家门——”

骡车前头的纪满庆迎着风吼起了小曲,他那粗糙沧桑的嗓音回荡在这沟壑间,此时有种莫名的凄凉和悲苦。

贫瘠又多情的黄土地,底层百姓艰苦又悲怆的人生,永世难以言喻的悲痛。

纪永灵回头看着瓜子村那一片荒茫的景象,她的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沉重的责任感。黄土高原远离海洋,缺碘的不仅是瓜子村,西北大地上所有的百姓都可能面临缺碘这一健康问题。就像大脖子病,肯定不只是只有瓜子村有,其他村落同样也存在大脖子病病人。

这些疾病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更剥夺了他们的尊严和希望。

风依旧在耳边呼啸,纪永灵的心情却越发沉重。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这双手曾经救治过许多人,但也曾无奈地看着一些人离世。她深知,自己力量有限,而生命的脆弱却无处不在。

“灵儿,你在想啥?”纪满庆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纪永灵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没啥。四叔,我只是觉得……人这一生,能平安健康地活着,真的是一种福气。”

纪满庆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是啊,可这世道,哪有那么多福气?能吃饱穿暖,少受点苦就知足咧!”

纪永灵点了点头,地方病的防治,道阻且长!自己曾经许过愿,想让这片土地上的人吃饱穿暖,如今她还要加一条,那就是让他们少受点疾病的痛苦。

“寿终正寝”或许是一种奢望,但远离地方病的折磨,还是可以期待的。

纪永灵心里暗自做了一个决定,她要让这里的百姓有碘可补。大脖子病和地方性克汀病,预防才是关键,所以补碘必须从日常抓起。只有让所有人都能摄入足够的碘,才能彻底杜绝这些地方病的发生。

她开始在心中盘算着计划。虽然食盐加碘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对于古代来说,肯定是第一个要排除的,她还没胆肥到去对抗朝廷。那就只有推广含碘食物这一途径了。

回到家后的第二日,纪永灵去了县里找纪满仓,因为纪满仓之前的东家进过海带,纪满仓对进货渠道熟悉。

一问她才知道,庆州一带销售的海产品皆是由京贩卖过来的,因为路途遥远,所以价格昂贵。庆州府城内有钱人较多,海带、海鱼之类的东西好卖一些,但在宁平县就比较难卖。

所以纪永灵提议纪满仓进些海带和紫菜来卖,纪满仓很是抗拒。虽然这些东西储存不难,重量轻,但价格高,销路不明朗,他担心会赔本。

所以,纪满仓当即摇头:“这些东西虽然好,但咱们这小地方,谁愿意花大价钱买这些海里的东西?万一卖不出去,岂不是亏大咧?”

纪永灵见状,就把常吃海带和紫菜可以预防大脖子病,并且防止女人生出傻孩子的好处和纪满仓说了。

纪满仓听后还是有些犹豫。虽然知道纪永灵说得有道理,但他心里还是没底。虽然他家铺子生意不错,这一年来靠卖灯油、粉条、麻绳这些杂货倒也赚了不少钱。可他这毕竟是小本买卖,要是真的进了高价的海货,万一卖不掉,损失可就大了。

一直在一旁旁听的纪永松出声道:“爹,我觉得二妹说得对。这些海里的东西虽然不便宜,但是好处良多,尤其对能不能生出聪明的娃娃至关重要。娃娃是一家子的希望,大家伙要是知道这海鱼、海带菜的好处,肯定愿意买的。”

纪永松如今已经是童生,他的话在家里还是有几分分量的。纪满仓听了儿子的话,心里的天平渐渐倾斜。他咬了咬牙,终于点头答应。

很快,宁平县的街头巷尾就流传起了多吃海带菜和海里来的东西,能防大脖子病,还能生聪明娃娃的消息。这些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县城和周边的村落。

百姓们虽然对海货不太熟悉,但听到能预防疾病、生出健康聪明的孩子,都动了心。毕竟谁家都不想像瓜子村一样,三四代就绝种。

于是纪满仓进回来的头一批海货刚一上架,就被县城里的一些富户抢先给包圆了。

不过这才是第一步,补碘的路还很长,单靠卖海带和紫菜远远不够。为了让更多百姓受益,尤其是那些偏远村落里缺碘的孕妇和儿童,纪永灵决定采取更直接的措施——制作昆布丸。

纪永灵带着纪满庆按照后世他爷爷的整理的配方搓了一批昆布(海带)丸送去给徐世荣。昆布丸是用四钱的昆布、海蛤、海箩(海藻)、脱通木(通草),以及二十四钱的干羊靥(羊的甲状腺)共同炼制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