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关键的时刻能够扭转乾坤,而山海关的这场战役,无疑便是其中之一。

山海关,这座雄伟的关隘,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它犹如一道坚固的屏障,横亘在大明的北疆。

这一次,明军在刘芳亮的率领下,对山海关发动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明军将士们如猛虎下山,怀着满腔的热血与对大明的忠诚,前赴后继地冲向山海关的城墙。

刘芳亮身先士卒,他骑在战马上,挥舞着长刀,那身姿犹如战神下凡。

他的目光坚定而果敢,死死地盯着山海关的城头,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拿下此关,光复汉家儿郎的荣耀。

在他的带领下,明军的进攻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车轮般地向着山海关涌去。士兵们扛着云梯,冒着清军如雨点般的箭矢,奋勇攀爬。他们的脸庞被战火熏黑,眼神却炽热无比,那是对胜利的渴望,是对家园的守护。

清军在山海关内也是拼死抵抗,他们深知这一关隘的重要性,一旦失守,局势将对清廷极为不利。

城墙上的清军士兵们不断地冲着从断壁处冲杀进来的明军射箭、投石,试图击退明军的进攻。

但明军的攻势太过猛烈,他们毫不退缩,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

最终,刘芳亮一马当先,率领着士兵们呐喊着,用血肉之躯冲破了清军的防线,成功登上了山海关的城头。

刘芳亮第一个将大明的旗帜高高地插上了城头,那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天下宣告着大明的不屈与复苏。

捷报在第三天的凌晨,如一道曙光,传到了朱由榔的案头。

彼时,朱由榔还沉浸在睡梦中,他正梦到大明昔日的辉煌盛景,那繁华的京城,那安居乐业的百姓。

随行的太监小心翼翼地走近御榻,轻声呼唤着:“陛下,陛下,有重大军情。”

起初,朱由榔被这突如其来的打扰弄得勃然大怒,他眉头紧皱,眼神中透着不悦与困倦,恨不得拔剑斩了这个搅扰自己清梦的太监。

但当他朦胧的睡眼看到那写着山海关被攻下的捷报时,瞬间,瞌睡全无。

他的眼神中先是闪过一丝惊喜,随后转为凝重。

他急忙将捷报拿在手中,仔细地阅读起来,一遍又一遍,生怕自己看错了一个字。

那纸上的字迹仿佛化作了战场上的千军万马,他仿佛看到了明军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看到了刘芳亮英勇无畏地将旗帜插上城头的那一刻。

读完后,他深吸一口气,当机立断地下发全军,让每一个将士都能知晓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同时,朱由榔下令,将捷报誊抄一千份。

他要让这胜利的消息传遍四方,尤其是要让北京城内的清廷知晓。

他安排士兵们将这些捷报绑在箭矢之上,在靠近北京城的区域,全部射入城中。

那一千支带着捷报的箭矢,如流星般划过天空,纷纷扬扬地落入北京城的大街小巷。

无疑,山海关的光复,成为了大明中兴的重要转折点。

三日后,北京城门大开。

清廷的顺治皇帝,在济尔哈朗等一众文武的陪同下,缓缓出城。

顺治皇帝的面容略显憔悴,眼神中透着无奈与悲哀。

他身后跟着的侍从抬着一口棺材,那棺材象征着清廷此次的失败与落寞。

朱由榔早已率领着明军将士们在城外等候。

他身着华丽的龙袍,身姿挺拔,眼神中既有胜利者的威严,又有对天下苍生的悲悯。

朱由榔看到顺治皇帝后,亲自上前迎接。他微微拱手,语气诚恳而温和地说道:“福临啊,今日之事,虽为两国纷争之果,但朕亦不愿多造杀孽。朕知你年幼登基,诸多事宜身不由己,如今胜负已分,朕希望你仍可居紫禁城,朕当以礼相待。”

顺治皇帝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默默地点了点头,没有多言。

随后,陈友龙、郝摇旗两支人马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北京城。

他们的队伍整齐有序,士兵们精神抖擞。

战马嘶鸣,脚步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

北京的百姓们听闻明军入城,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老人们眼中含着热泪,他们盼这一天已经太久了。

孩子们好奇地张望着,被这盛大的场面所震撼。妇女们则手持鲜花,将花瓣洒向明军将士们前行的道路。

城中的大街小巷都被百姓们挤得水泄不通,人们欢呼着:

“大明万岁!”

“欢迎明军入城!”

那声音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北京城。

店铺门口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仿佛在庆祝盛大的节日。

曾经被清军统治的阴霾渐渐散去,北京,这座古老而伟大的城市,又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怀抱。

朱由榔骑着马,缓缓走在城中的大道上。

他看着欢呼雀跃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这只是复兴大明的第一步,前方还有诸多挑战等待着他。

但此刻,他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也暗暗发誓,定要让大明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荣光,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永远安居乐业,不再遭受战乱之苦。

他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洒在他的脸上,那是希望的光芒,是大明未来的曙光。

在紫禁城内,朱由榔开始着手整顿政务。

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稳定局势,如何恢复经济,如何加强边防。

大臣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庄重。

朱由榔认真地聆听着每一个人的建议,时而点头,时而沉思。

他知道,治理一个国家并非易事,但他有信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大臣们的辅佐,以及明军将士们的忠诚,大明一定能够重新崛起。

而在民间,百姓们也自发地开始重建家园。

他们修缮房屋,开垦荒地,重拾旧业。

北京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集市上又热闹起来,商人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种货物琳琅满目。

学堂里传来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那是文化传承的声音,是大明未来的希望。

在北方的边境线上,明军加强了防御工事的建设。

士兵们日夜巡逻,警惕潜伏着的清廷中不甘失败的满人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