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 > 第230章 三皇子入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薛家母子在老宅安顿下来后,薛蟠深刻意识到重振家业的紧迫。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起身走进满是灰尘的库房,打算清点家中财产。

库房内光线昏暗,弥漫着陈旧的气息。薛蟠皱着眉,仔细翻检着堆积如山的杂物,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薛家昔日的荣光。他翻开一本本账本,上面的字迹有的已经模糊不清,却记录着薛家曾经遍布京城的生意版图。然而如今,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京城的店铺已被镇南王府赵家和忠顺王府瓜分殆尽。那些曾经门庭若市、日进斗金的绸缎庄、当铺、香料铺,如今都已换了主人。

薛蟠心中五味杂陈,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强压下内心的愤怒与不甘,继续清点。一番忙碌后,他发现户部返还的除了这座略显破败的老宅外,便只有那五千两银子,静静躺在一个陈旧的木匣子里,在黯淡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眼。

“就这么多了……”薛蟠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苦涩。他深知,薛家虽已平反,但败落的局面却难以挽回,曾经的富贵繁华仿若一场遥远的梦。

薛宝钗同样清楚薛家的艰难处境。她深知哥哥有心重振家业,却独木难支,于是决定暗中相助。她身着素色衣衫,梳着简单的发髻,带着贴身丫鬟,亲自前往昔日薛家伙计们的住处。

第一站,她来到了曾经绸缎庄的老伙计李叔家。李叔年过半百,头发斑白,见到薛宝钗来访,眼中满是惊讶与感慨。

“宝姑娘,您怎么来了……”李叔声音略带颤抖。

薛宝钗微笑着行礼,轻声说道:“李叔,许久不见。如今薛家落难,我特来请您回去帮忙。”

李叔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姑娘,不是我不愿,只是……”

薛宝钗似乎早料到他的顾虑,连忙说道:“李叔,我知道您担心什么。虽然薛家如今不比从前,但只要您肯回来,待遇只会比以前更好。薛家待您不薄,往日的情分,还望您念着。”

李叔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姑娘都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好推脱的。”

随后,薛宝钗又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其他几位老伙计,凭借着她的真诚和耐心,成功请回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得力助手。

不仅如此,薛宝钗还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购置了三间铺子。这三间铺子位置不算特别繁华,却胜在租金便宜,有发展潜力。为了让铺子顺利开张,她又凭借着与忠义亲王的旧交情,四处奔走打点关系。忠义亲王被她的坚韧和担当所打动,答应在生意上给予一定的关照。

薛蟠得知妹妹的所作所为后,既感动又愧疚。他看着薛宝钗忙碌的身影,眼眶泛红:“宝丫头,辛苦你了,都是哥哥没用……”

薛宝钗轻轻摇头,温柔地说:“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咱们一起努力,定能让薛家重新好起来。”

在兄妹俩的共同努力下,薛家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三间铺子顺利开张,绸缎庄、香料铺和点心铺的招牌重新挂起。伙计们各司其职,薛蟠每天早早地来到铺子,亲自招呼客人、检查货物;薛宝钗则在幕后出谋划策,凭借着她的聪慧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制定营销策略,吸引了不少顾客。

虽然前路依旧艰难,但薛家人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他们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定能在这繁华又现实的京城,让薛家重新站稳脚跟,续写家族的辉煌。

薛家在京城的一隅,悄然舔舐着过往的创伤,一点点恢复生机。三间铺子的生意逐渐步入正轨,每日的营收虽不算丰厚,却也让薛蟠和薛宝钗看到了希望。他们一边悉心经营,一边小心应对着各种复杂的人情世故,努力在这繁华京城中站稳脚跟。

而此时,朝堂之上风云突变。宣帝下旨,他的三个儿子从今日起正式入朝历练。这消息一出,仿佛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大皇子赵御被安排进了户部,户部掌管天下钱粮,乃是国家经济命脉所在,这无疑给了大皇子深入了解国家财政状况的绝佳机会;二皇子赵珩踏入吏部,吏部主管官员任免、考核,在官场之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力,二皇子在其中可积攒人脉、洞悉官场规则;三皇子赵璟则去往兵部,手握军事大权的兵部,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三皇子在兵部,便能熟悉军事要务,掌控军中势力。

消息传开,朝堂上的官员们各怀心思,暗流涌动。因皇后膝下无子,立太子一事便成了悬在众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自古以来,立嫡立长是皇室继承的传统,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身为长子的大皇子赵御似乎占据了先天优势。

早朝时,大臣们表面上神色如常,互相寒暄问好,可眼神交汇间,却多了几分审视与试探。支持大皇子的官员们,暗自欣喜,认为自家押对了宝,日后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以户部尚书周崇为首的一派,在朝会后便悄悄聚在一起商议,如何在大皇子于户部历练期间,助他做出一番成绩,稳固其在朝堂上的地位。周崇捋着胡须,低声说道:“大皇子进了户部,正是我们的好机会。往后但凡有重要的财政事务,咱们都得第一时间送到大皇子手中,让他好好表现。”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而支持二皇子的官员们也不甘示弱。吏部侍郎郑辉在自己的府邸中,召集了几位亲信幕僚,眉头紧锁道:“二皇子入了吏部,咱们可得想办法让他尽快熟悉吏部的运作,拉拢那些关键职位的官员。这吏部上下,可都是咱们的人脉根基,绝不能让大皇子一派占了先机。”幕僚们纷纷建言献策,气氛热烈。

至于三皇子那边,兵部的将领们态度不一。一部分老将秉持中立,认为应静观其变,看三位皇子谁更有能力胜任太子之位;而另一部分年轻将领,因与三皇子年龄相仿,且被三皇子的抱负和人格魅力所吸引,已然在心底偏向了三皇子,私下里也在为他出谋划策,讨论如何在兵部树立威望,掌控军权。

朝堂之外,民间也开始议论纷纷。街头巷尾,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话题都围绕着三位皇子入朝。“你说这三位皇子,谁最有可能成为太子啊?”一个卖菜的小贩好奇地问旁边的肉铺老板。肉铺老板一边切着肉,一边摇头晃脑道:“依我看,大皇子是长子,机会肯定大些。不过这二皇子和三皇子也不差,指不定后面还有变数呢。”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执一词,热闹非凡。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各方势力都在暗中布局,一场没有硝烟的皇位之争,悄然拉开了帷幕。而薛家,虽身处市井,却也不可避免地被这朝堂风云所波及,未来的命运,愈发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