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青山园区灯火通明。即使是周末,研发楼依然有不少人加班,实验室里机械臂的金属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成一首现代工业的夜曲。而在园区核心区的管理楼,王旭正与几位核心高层进行最后一次发布会前的筹备会议。
会议室里,屏幕上展示的是产业链整合规划图,从新能源电池的核心技术、制造工艺,到储能、运输、终端回收,一整条闭环生态清晰可见。
“这是我们第一次完整对外展示全栈链条。”赵雪站在屏幕前,语气凝重,“这不仅是一场发布会,也是一场资本与政策博弈的信号战。”
王旭缓缓点头:“所以细节要做到极致,包括会场布置、媒体邀约、技术展示、现场演示,每一项不能有一丝差错。”
李志强推了推眼镜,声音低沉:“王总,我们联系的十家主流媒体已经确认到场,另外还有来自京、沪、深的三家大型机构投行代表。但你提出的那个国际邀请名单……目前只有德国那边的‘未来能源研究中心’初步确认派代表。”
王旭看了他一眼:“那就够了,其他人不是不来,而是还在等风向。如果这次发布会数据一出,他们就坐不住了。”
“但国际上的认可仍是关键一步。”赵雪皱眉,“我们做的这套系统,说白了,国内市场是验证场,国际市场才是真正的利润地带。”
王旭点了点头,语气很平静:“国内能走通,国外就没有障碍。我们不怕挑战,就怕没人来质疑。”
会议一结束,已是晚上十点,大家陆续离开。
王旭没有走,他坐回办公桌,打开笔记本电脑,浏览着即将演示的电池系统数据。屏幕上,一串串性能参数在他眼前闪过。测试数据显示,碳硅融合电池在低温启动性能、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三项核心指标上,已经全面超越现有市面产品。
他嘴角微微扬起,但没有太多喜色。
“明天才是刚刚开始。”
门外传来轻轻敲门声,王旭抬起头。
是林夕。
她穿着简单的风衣,怀里抱着一个保温饭盒,站在门口笑着说:“你是不是又一天没吃东西了?”
王旭一怔,然后笑道:“你怎么知道我还在?”
“赵雪告诉我的,她说你今晚大概会熬通宵。”
她走进来,把饭盒放在桌上,打开,一阵香气扑鼻,是王旭最喜欢的牛肉汤和小葱拌豆腐,还有一碟腊味饭。
“你还记得我喜欢吃这个?”王旭笑了。
“你以前压力大的时候就爱吃这些,特别是那碗汤。”林夕低头,帮他整理桌上文件,“以前你也会跟我说压力、说烦恼,现在不说了。”
“不是不说,只是怕说了你替我操心。”
“我本来就是想替你操心的人。”
这句话,让王旭的眼神柔了下来。他端起饭盒,一口汤下肚,仿佛整个胸腔都暖了。
“这段时间你辛苦了。”王旭看着她,“我知道赵雪安排你管了不少后勤事宜,还有对接媒体,这些都不是你擅长的。”
“但我愿意学。”林夕轻轻说,“我不想只是看着你冲锋,我想陪你一起成长。”
“这份话,我记下了。”王旭认真的点头,“等过了发布会,我会让你参与我们下一步的国际布局。到时候你可能要飞德国、美国,甚至日本。”
“你放心,我现在不再是你印象中那个需要被保护的小女孩。”林夕直视他的眼睛,“我是你的搭档,也是你的家人。”
两人对望片刻,王旭突然想起一件事,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
“这个给你,明天你也会上台。”
林夕打开一看,是一枚定制的徽章——青山园区的专属标志,银底蓝线,代表着科技与信念的融合。
“为什么给我这个?”
“因为你不是助理,也不是后勤。”王旭语气认真,“你是参与者,是核心团队。”
林夕眼眶微红,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将徽章别在胸口。
外面夜风微凉,王旭走到窗前,远处的研发楼依旧灯火未熄。
他心里很清楚,明天这一仗,不只是一场发布会,也许会决定青山园区未来三年的走向,甚至决定他是否能迈出国门,真正站到全球能源技术的高台。
他低声自语了一句:
“旭日已升,就该照耀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