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是村里人一起建的,一共五间教室,旁边还盖了两间屋子,是准备给教书的夫子住的。
魏青琅过去的时候,程里正正在和村里人说,要去前面桃花村找人做一批桌椅出来。
有好些村民的听说学堂完工了,跑来看,叽叽喳喳说着要把家里的孩子送来读书,有几个围着里正问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上课,教书的夫子什么时候来。
见魏青琅来了,程里正才打发村里人,带着他围着学堂转了一圈,说起请夫子的事。
“沈县令给咱们村下了建学堂的文书,学堂建成了,夫子却还是要我们自己请的,我让人四处打听了下,下游的杨树村有个四十多岁的童生,可以来教孩子启蒙,不过还是得要请个秀才才行。”
“ 后来明礼帮忙问了里学院的同窗,给推荐了一个老夫子,是个姓袁的秀才,以前在县里教书教了二十多年,前两年因为脾气耿直和别人闹了些矛盾就没去教书了,听说很有些学识。”
“所以呢,我昨日去了一趟县里,想请他来村里当夫子,他之前在县里教书一个月三两多银子,我给开了四两,还是没谈下来。”
魏青琅认真听着,问 “难道是嫌弃咱们这里是个小村子?”
“也不是。” 程里正道,“人家也不缺钱,就是不想来,最近沉迷于研究天工开物,你知道他院子里有什么吗?”
魏青琅摇头。
程里正笑着道,“谷砻和扇车,拆的一块一块的,还有县令大人不是正在推广压水井吗,派了人将县里各处的水井都换成了压水井,听说他日日去看人家工匠队施工,赶都赶不走。”
魏青琅明白了,笑着道,“里正爷是想让我去给他解惑,然后请他来村里教书?”
程里正点头,“一个教了二十多年书的秀才,若是想教书有的是书院要,来我们村里有些屈才了,不过我看他家境不差,又是个性情中人,你若是帮他解惑,他或许就愿意来了。”
“小事,您将地址给我,我明日去一趟,看他是否愿意来。” 魏青琅将事情应下。
回到家中,他将事情和程霜说了,第二日,两人兵分两路去浣花县。
程霜带着程盼和去给工人采购粮食彭老三一路,魏青琅则是按照地址找到了那位袁夫子家,说明来意后被请进门。
上次要的人多是在城里买的,这次选择去县里的牙行,打算再选一些人。
地里很多菜要错开时间种植,三百多亩地二十几个工人负责种植和照料已经是勉强够用,可养殖家禽也需要人手,所以程霜决定选四个妇人负责鸡鸭鹅和兔子的养殖,再选几个机灵可以培养的男子,以后可以帮着管理一些事情。
比如以后做辣椒酱,豆豉,皮蛋,土豆淀粉,红薯淀粉等等。
等常管事那边将上山的路开好,还要安排几个人去照顾那些移植的花草树木。
一番挑选,选中了八个人,男女各半,女子都是三十多岁的妇人。
男子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问遍了也没有识字的,程霜就挑了四个看着顺眼的,就是这样价格也比几个妇人贵一倍。
不过倒是比城里的牙行价格要低一点。
在等牙行的人拿身契的时候,魏青琅办完事过来汇合了。
“怎么样?” 程霜一见到人就好奇问。
魏青琅在对面坐下,“看我回来的这么快就知道事情办成了。”
“什么条件?”
魏青琅得意一笑,“没条件,我为他答疑解惑,他已视我为知己好友,同意到程家村教书。”
“那恭喜你了,得到一个忘年交。” 程霜见他得意那样,觉得好笑。
拿到身契 ,把人都带回家,四个妇人被安排去照顾家畜,四个男子则是交给彭家两兄弟。
先跟着他们在肥皂工坊帮忙,顺便学点东西,还让魏南星负责,每日教他们半个时辰读书识字。
隔天,袁夫子履行承诺来了程家村,正式成为村里的教书先生。
村里人都高兴的不得了,纷纷将孩子送去读书,一个月束修两百文,可以拿粮食和布匹抵。
程霜没有再往外跑,每日除了去给蔺泽兰看诊,就是在家抄菜谱,以及做豆豉。
魏青琅则是相反,几乎是天天往外跑,酒楼的事情很多,都是他和谢知宥在东奔西走去处理。
日子转眼过去了八九日,来到了五月一号,赵修文他们几个读书人,也都各自去书院入学了。
祝邵元先前几乎每日来一次,最近已经连着三天没来,然后程霜就发现蔺泽兰心情变好了,在阳台坐着晒太阳的时候嘴角是扬起的。
程霜给他诊脉,胸口的伤还没好,但也不碍事,是时候可以开始给他调理身体了。
与此同时,地里的土豆也可以收获了,从商城买的是高产早熟品种,六十日便可以成熟。
程霜让魏青琅去城里的时候,顺便给知府衙门送了个信,通知知府大人可以收土豆了。
谁知这消息刚送完,第二日,祝知府就带着师爷来村里了,说是他们的种的晚,还差几日才到两个月,所以先来这儿亲眼看看土豆的收成如何。
祝知府穿的还是常服,那意思是想亲自下地挖几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