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 > 第105章 选调禁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郦靖宁默默地看着齐牧,心中暗自感慨:这齐牧简直就是个神助攻啊!

这陕西经略安抚使的职位,重要性不言而喻,权力极大。但也正因如此,赵恒绝不可能派寇准或者英国公这样的朝廷老臣去担任。

在赵恒心中,郦靖宁有没有经验其实没那么关键。

毕竟主导战事、领军作战的是那些常年驻守边境的将领,郦靖宁作为帅臣,主要起到监军以及统一指挥各方力量的作用。

可要是派寇准、英国公这样的重臣去当这个帅臣,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就不再仅仅是监军,而是名副其实地手握重兵、大权独揽。

赵家的皇帝最忌惮的就是臣子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

寇准、英国公这些人在朝中根基深厚、威望极高,一旦让他们在关中手握重权,时间一长,谁也不知道会生出什么变数。

所以啊,赵恒才会选择郦靖宁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既能满足应对关中局势的需求,又能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在重臣手中,从而牢牢把控住局势。

想到这里,郦靖宁不禁在心里对齐牧默默道了声谢谢。

要不是这家伙跳出来横插一杠子反对,恐怕皇帝心里对任命自己这事,还没那么坚定不移呢。

果不其然,经齐牧这么一搅和,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寇准、英国公等一众大臣,都不敢再发表任何异议了。

这时,赵恒扫视一圈朝堂,见无人再出声反对,这才缓缓开口说道:“此事既然已经定下,那就让政事堂拟明旨下发,任命郦靖宁为陕西经略安抚使。着兵部从禁军中调兵三千,护送郦靖宁前往关中赴任。”

大臣们见状,纷纷附和道:“陛下英明,陛下圣断!”

朝堂之上,一时间倒也显得君臣一心。只是,众人心里各有各的小九九。

齐牧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心里懊恼不已,本想阻拦郦靖宁,没想到却弄巧成拙,反倒促成了此事。

寇准和英国公等老臣,虽不再反对,但心中也暗自担忧郦靖宁这年轻人能否挑起这大梁。

下朝之后,赵恒并没有让郦靖宁直接离去,而是单独召见了他。

待郦靖宁踏入那静谧的宫殿,赵恒的神情瞬间变得格外严肃,他上前几步,对郦靖宁耳提面命道:“郦卿,此次关中之行,你责任重大。关中那些将领,虽大多忠勇,但人心难测啊。

如今西贼元昊野心勃勃,朕最担忧的便是这些将领与元昊暗中勾结,养寇自重,以此来要挟朝廷。你务必给朕节制和监视好他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郦靖宁赶忙恭敬地俯身,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放心,臣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定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时刻留意将领们的动向,必定监督好他们,绝不让任何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乘,辜负陛下的信任!”

赵恒微微点头,目光中既有期许,又带了几分审视,缓缓说道:“你能明白朕的苦心便好。关中之地,乃我大宋西北屏障,不容有失。”

赵恒又语重心长地叮嘱了几句关中的军政要事,这才让郦靖宁退下。

······

早朝过后,政事堂的命令很快就发到了兵部,要求兵部从禁军里挑选出三千人,护送郦靖宁前往关中。

当这道命令传达到禁军大营时,营中顿时炸开了锅。

汴京本地的禁军,大多都不愿意去西北作战。毕竟年前朝廷在西北吃了败仗,西夏兵马被传得凶猛无比,令人闻风丧胆。

而且这次领军的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文官,在他们眼里,跟着这样的人去西北,简直就是白白送死。

不过,军中也不乏一些怀揣着建功立业梦想的人。还有些人,见郦靖宁刚入仕就获授高官,想着要是能在一路上跟他攀上关系,日后回到汴京,说不定就能加官进爵。

所以,虽说大部分人不情愿,但凑齐这三千人倒也没费太大周折。

此刻,负责登记的书记官正稳稳当当地坐在营帐里,面前站着一位身强体健、勇猛高大得宛如一座小山似的男子。

书记官头也不抬,带着那股子例行公事的劲儿,慢悠悠地问道:“贯籍、姓名?”

男子声若洪钟,扯着嗓子大声答道:“回大人,钟离郡怀远县,常遇春!”

书记官这才微微抬起头,饶有兴致地打量了一下常遇春。只见他身姿笔挺,犹如苍松一般,双臂竟出奇地过膝,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英武之气。

书记官不禁暗暗点头,心中对这常遇春有了几分好感,旋即在名册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常遇春”三个字,而后又提高了些音量,说道:“下一位!”

在登记过程中,这书记官愈发觉得,此次选出的这三千禁军倒确实算得上精锐。

尤其是其中淮西路的禁军里,有好几个格外亮眼的。就像刚才的常遇春,在他之前,有两人同样引人注目。

常遇春刚踏出大帐,迎面就走来一位剑眉星目、风神俊朗的少年郎。常遇春不禁诧异,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这少年正是那日在郦靖宁跨马游街时,被西夏公主一眼相中盯上的那位。

只是当时,这少年还没投身军旅,也不知今儿个怎么就出现在禁军队伍里了。

常遇春瞧他身材魁梧壮实,料想这少年武艺定是不凡,心里一下子就涌起了好奇劲儿。他脚下不自觉地缓缓放慢了脚步,目光仍停留在少年身上。

此时,营帐内传出书记官按部就班的询问声:“贯籍姓名?”

常遇春竖着耳朵听,却只听到那少年隐隐约约地回答道:“汾州,西河县……”

后面的话,由于距离稍远,他倒是没能听清。

常遇春心中虽然好奇,但也没再多做停留,抬脚径直回了自己的住所。

一推开门,就见住所内有四人正等着他。几人眼神交汇,气氛透着一股不言而喻的默契。

为首之人是个阔脸大汉,一脸正气。

他压低声音开口道:“主上将我等安排在禁军之中,此次我、文忠和遇春三人陪同主上西征。冯胜、邓愈,你二人便留在这汴京禁军之中。日后若有外派的机会,想办法调入河东军中。实在不行,便要在这汴京禁军中稳稳扎下根来。”

冯胜和邓愈二人齐声应道:“徐大哥放心,有主上安排的沈先生从旁相助,我二人定不负主上所托!”

看到这一幕,明眼人自能猜到,这五人正是被郦靖宁召唤而出的大明开国六公爵中的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

徐达缓缓点了点头,神色严肃地说道:“只是从今日出了这屋子,我们便不会再与你二人有书信往来。往后一切,就全靠你们自己在这汴京应对了。局势复杂多变,行事务必小心谨慎,莫要暴露身份,坏了主上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