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 第114章 唐寅被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正阳大街三七巷内的一处叫进士邸舍酒楼内,一名中年奴仆找到了才落榜的举人南直吴县人都穆。

灯火点点,春风摇曳,幽静的邸舍内,那名中年奴仆开门见山的道:“阁下名落孙山,仅差一名便能高中进士。”

南直举人都穆无奈摇头,狐疑的盯着对方,询问道:“阁下什么意思?”

中年奴仆开门见山:“听闻足下和唐寅、徐经乃同乡好友?”

都穆微微愣了愣,道:“什么意思?”

“作伪证,证明他们在你面前讨论过《退斋记》?”

都穆眯着眼,语气冷淡的道:“放肆!他们乃是我的同乡,至交好友!你以为我不知他们深陷舞弊风云?你让我出卖好友?你让一个苦读三十年圣贤书的儒生出卖好友同乡同窗?”

中年奴仆不疾不徐的道:“他们未被录取,朝廷会朝后在增添两个进士名额。”

都穆:“具体我要怎么做?”

……

春风潜入夜,弘治十二年二月初九这晚注定不平静。

熟睡中的唐寅和徐经被一群锦衣卫闯入邸舍,当即抓捕归案,送入北镇抚司诏狱。

唐寅和徐经大呼冤枉,但无济于事,直接被投入镇抚司牢狱,等待明日审讯。

翌日一早,阳光明媚,入春之后褪去了寒气。

东宫,吴宽如往日一样来明德殿执教朱厚炜,虽然外面风波诡谲,但朱厚炜的教育依旧要继续。

只是朱厚炜实在无心学习,见到吴宽便问道:“先生,老师为什么要接见唐寅和徐经?他难道不知道他是主考官?他难道不知道唐寅和徐经是即将参与科考的举人吗?”

吴宽沉默了一下,叹息道:“看来殿下都知道了。”

昨天吴宽不愿将这些事告知蔚王,就是怕他学习分心,但还是没瞒住。

吴宽沉默了片刻,才开口道:“起初我送拜帖给克勤的时候,他也是不愿见的,但后来又接见了唐寅和徐经,那晚我们单纯的在谈论绘画技巧。”

“那时老夫也不知道即将执教殿下绘画,克勤也不知晓,但他知道殿下喜绘画,于是便想聘请唐寅,这才接见了我们。”

“那晚我们讨论的都是执教殿下绘画之事,并无其他。”

朱厚炜呆怔了一下,原来老师之所以没有避讳的去接见唐寅是为了自己的绘画事。

看朱厚炜一脸担忧的表情,吴宽暗暗点头,程敏政是个好老师,蔚王也是个好学生,真正做到了恩师如父。

他安慰朱厚炜道:“殿下莫要担忧,克勤绝不会做那种腌臜事,不会出事的。”

朱厚炜点头:“嗯!我相信老师!”

现在朱厚炜唯一担心的是自家父皇那一番别有意味的话,什么叫大明王朝发生的事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大明外廷现在发生了什么事?

上午的课业很快结束,朱厚炜赶忙去找了朱厚照,问大哥外面的情况。

朱厚照摇摇头:“我也不知道诶。”

“刘大伴你知道最近外面发生了啥事了吗?”

刘瑾道:“回殿下,吏部和都察院在外察,已经罢黜了接近上千名官吏啦。”

朱厚炜若有所思,难道老师被弹劾是和这事儿有关?

但他想不出来这能有什么关联,外察的事又不是老师在主持。

“大哥,我想见一见老师,你帮我召他来东宫。”

朱厚照叹口气:“弟啊,大哥早就召了,你想到的大哥能想不到吗?”

“程先生不愿来东宫,他给我回话说他现在处境比较敏感,不愿牵扯到你。”

“他让你等着他清清白白的再次进入东宫,让你不要替他操心。”

见朱厚炜还是一脸担忧的样子,朱厚照拍了拍他肩膀道:“弟你放心吧,程先生肯定不会出事的。”

“嗯。”

……

镇抚司今日一早开始突审唐寅和徐经,两个儒生一辈子都没进过牢狱,哪儿能顶得住锦衣卫专业人员的审讯,紧张到连连忘词,前言不搭后语。

尤其徐经,更是多次前后口径不符,一会儿说去程敏政家只是讨论绘画,一会儿说是去拜访同乡前辈。

唐寅虽然才华横溢,但进诏狱后也乱了方寸,说此前的主考官梁储让他入京拜访程敏政。

然后又说吴宽带着他一同去拜访了程敏政。

镇抚司又审徐经,问他有无给程敏政赠送钱财的行为,徐经矢口否认,但他说他给了程家门子钱财。

徐经是南直的盐商之家,家资丰厚,赠送门子钱财的行为历来都会做,这并没有什么稀奇,毕竟宰相门前七品官,和这些门子打好交道,日后中第在拜访程敏政会容易点。

镇抚司将整理好的口供全部录入,这些事他们一点不敢马虎,盯着镇抚司的可不仅仅是大明皇帝,文官们也都虎视眈眈,但凡一点失真的口供,文官们会撕了锦衣卫。

二月初十,镇抚司将口供全部上交内阁。

京师的舆论逐渐高涨,毕竟数千学子在等着今年会试的榜单,只要榜单不下发,他们就无法回地方。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在张家兄弟那边买了赌注,都在急切的等着今年的会试榜单,朝廷的压力与日俱增。

二月初十这天清晨,弘治皇帝再次召见百官,就弘治十二年科考案开朝。

先是内阁提交镇抚司口供,而后监察御史华昶和六科给事中轮番弹劾程敏政。

按照徐经的口供,他确实有买通程府的嫌疑,程敏政脱不了干系。

又加上徐经前后口供不一致,更添了诸多疑点。

礼部郎中李时等人则建议将此案移交三法司,他们不相信锦衣卫提供的证词,认为锦衣卫未必不会严刑逼供。

总而言之,这场本来看似简单的科考舞弊案,随着时间的进程,渐渐开始发酵并且扩散。

程敏政依旧没有洗脱嫌疑,弘治皇帝不得不令以刑部尚书白昂为首的高官组成三法司法庭,再次对弘治十二年科考舞弊案进行重审!

监察御史华昶上奏,祈求弘治皇帝先羁押程敏政,他认为诸多疑点来看,程敏政依旧有很大嫌疑,应当羁押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