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皇帝和往日很不一样。
太后知道他在濒临暴怒的边缘——楚桓的这种状态是极为罕见了的。
作为皇帝的生母,她好像也是第一次见到他这个样子。
潜意识里的趋利避害让太后很识时务地没有再刺激这个即将要大发雷霆的天子。
温长宁不知道这两位往日见了面,太后都不带搭理皇帝的,要么都是直嚷嚷着让皇帝赔她的瑄儿。
要说隐身的温长宁不知道这些细枝末节——这两位如非必要都是不见面的。
但是如今他这个外人也看得出来楚桓在发怒,所以这位皇帝在“主打一个他不高兴,别人也别好过”,对着太后一直在“阴阳怪气”。
看样子还手下留情了,皇帝点到为止,太后黯然退场。
这位将近六十岁的尊贵女人看起来受到的打击不小。
只不过走之前,皇帝问了他母后最后一个问题。
殿内采光很好,也不热,光尘散落在清凉的空气中,清清亮亮,可是这些光线在触碰到皇帝身上时,就好像被其龙袍吸收了亮度,怎么也照不暖皇帝的身影。
他站起阴影里,光尘分界线外是太后。
皇帝盯着太后的背影,温声问:“娘为何更喜欢兄长呢?”
皇帝的语气费解又单纯,眼神没有怨恨,好像一个不明事理的孩子在诘问自己的母亲为何偏向哥哥。
温长宁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不明白自己怎么有这种感觉。
太后背对着楚桓,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看不见脸上是何表情。
末了,她冷笑一声:“瑄儿比你,有心。”
有心?
温长宁微微拧眉,刚才他差点以为太后吐出来的最后两个字会是孝顺。
虽然想不明白,但是他就是这么下意识认为了。
下一瞬听到太后说出来的答案,又觉得这个词好像更恰当,反正他无可辩驳。
有心的反义词是,无心。
太后是在说皇帝有心有的却不够,没有心吗?或者更难听些,在骂他是白眼狼,养不熟……?
温长宁总觉得搞明白这个问题很重要。
在太后心中被比下去的楚桓想了想,道:“我知道了。”
他俩在打哑迷,温长宁表示听不懂。
太后走了,步履生风,风是怒气造成的。
殿内又只剩皇帝一人了。
温长宁没动弹,笃定还会有人来。
他继续盘腿坐着,思考那句太后最后说的话。
有心。
无心。
没有感情,或者感情淡漠。
但是有一些说不通。
皇帝在知道楚瑜身份后,眼里明显有对儿子的心疼,有对“暗中设计他的敌人”的暴怒。——这是有感情的表现。
说实话他也对太后够孝顺了——除了要去掉铁一般的事实之杀她大儿子以及有必要的斩草除根。有好东西了,皇帝都是第一时间给太后送过去,不违背皇帝原则的情况下也算是对太后百依百顺。——这是有感情的表现。
混迹这么久的皇宫朝廷温长宁也不是白混的,加上道听途说来的,还有他从怎么说也是在京城活了二十年的顾长晏那是知道的:先太子楚瑄是很孝顺,不对,是非常孝顺,孝顺这个褒义词是他劣迹斑斑的缺点中为数不多的优点了。
对于楚瑄的本性,因为有当时的皇后,现太后打掩护,还有站队楚瑄的达官显贵帮忙,平庸且无功无过的先帝或许并不是一清二楚。
至于为什么楚瑄这个德行了,还有臣子站队,只能说为了有利可图,他们不关心下一任储君到底有没有治国的能力,是不是明君。
如果不是先帝遵循嫡长子传统,又看楚瑄孝顺,朝廷角力诸多因素,嫡次子楚桓就要当仁不让了。
但是以上这些“如果不是”在武力值面前都是屁。不管怎么说,人家楚桓凭借着心狠手辣,冷血无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在乎后世史书对他的批判,取得了权力争夺战中的最终胜利。
看如今这个样子,人家是当皇帝当爽了。
思绪发散的有些远了,温长宁稍微剪掉不相关的横生枝桠,继续做阅读理解。
孝顺是楚瑄为数不多,也可能是唯一的优点,但却好像是楚桓众多优点中不值一提的一点了。
而根据汇总的表面情报,他作为外人表示看不出在这一个孝顺的点上他们两个兄弟的差别。
但是,太后是他们的亲生母亲,肯定是可以分辨出其中的参差的,只要她不是没道理地偏到心眼里了。
在此之前温长宁不确定太后是不是不讲道理的偏心眼,也没分析的这么深入过,如今听到她对楚桓的回答,他确定了,太后是讲道理的。
楚瑄比楚桓对母亲有心。
所以太后心有所偏。
有心。
有心…
有心?
但是楚桓看着也是有心的表现。
不对,等等,等等等等,有什么被忽略过去了。
有感情的表现,有感情的表现。
他分析了楚桓两个有感情的表现。
他居然在用“这是有感情的表现”来对楚桓垒标签的……
虽说“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要看这个人做了什么”……但是用在这里怎么看怎么好像不太恰当吧……
突然,这这一刻,脑海里被名为灵光一闪的雷劈中了,透过皮肉,灵魂震颤,温长宁瞪大了眼,桃花眼都睁圆了,表情充满不敢置信。
不是吧,这个答案有点吓人了。
他,好像抓到重点了。
有心不是重点,有心不是重点。
重点,重点是……表现!
如果楚桓不是有心,划掉,应该是他有心,但不多。
可他做出来的一切都是根据“有百分之百的心”的程度。他,是觉得要这样做……??!
温长宁大脑在这一刻飞速运转,背医术上的知识点时都没有这么快过:
楚桓心疼楚瑜,不是因为楚瑜是他的亲生儿子,不是因为楚瑜这些年过的苦。起码这些不是主要的因为。
是因为,他其余的孩子养尊处优,不曾受过委屈。
根本的是因为楚瑜没有,和他同一个父亲的孩子都有,只有他没有。
而且楚桓至今没有立过太子,如今他的嫡长子能力不显——但比他哥先太子楚瑄好,只是能力不显。
朝廷上众说纷纭,但是可以看出来陛下对自己嫡长子能力不够的不满。
衮衮诸公以为陛下是对着自己的大儿子“触景生情”,想起来自己作为嫡次子的“心酸”了。
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事实几乎被楚桓摆在了明面上:能者居之。
对于这唯一代表着至上权力的宝座,在他的儿子们之间,能者居之。当然了,不是用他们老子的方式能者居之,楚桓在这一点防的很。
可是如果这些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呢。
如果是因为楚桓情感有缺,做不到所谓的真正偏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