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夫人知道女儿的脾气秉性,心中却不由还是有些失落的,听话只听其表意,从不深想其中深意,这不是好现象,原以为她与斯年成亲之后,好歹能多学一二,没成想......
罢了,还是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吧,趁着现在她还能再多教她几回。
“恼什么?!”
杜夫人的一声低斥,顾清莹刚刚涌起的怒火,立刻偃旗息鼓,老老实实地坐了个端正。
“斯年也算是林大人的门生,林家与顾家又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林家想送孩子到斯年身边读书,也不是什么很过分的请求。”
杜夫人顿了顿又接着道:“其实原本也没什么,林大人是个不错的人,但林家那位夫人邹氏不是个好相允的,到底是商户之家出来的,不是个能上台面的。”
“不知林大人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想把家中的男丁送出来,也免得在邹氏跟前教养歪了......也是不易。”想到那位儒雅的林大人,这一生只娶了邹氏一人,得了两女一子,如今大女儿没了,二女儿又被困宫中,就剩下这么一个幼子,不免叹息。
都是为人父母的,怎会不理解其中的苦心。
但在这事情上,顾家已经吃了这么一次亏,她实在没有那个心胸去不计前嫌。
“你回去把这事跟斯年说一声便是,林大人若是再来信,你们自己商量着看吧。”
顾清莹张了张嘴,还是把反驳的话给咽了回去。
“那等斯年回来,我与他说。”
横竖她也不会允许那林家的小公子到斯年身边来!
“这位林大人也是,明知夫人那般,怎么就不休了她?!留她在这里为祸人间吗?”
杜夫人狠瞪了她一眼:“发妻哪里说能休,就能休的?!都是有礼法的,又岂能任由人胡来?!”
顾清莹不知的是,其实林大人在写信给镇北侯府时,也同时写信给了杜斯年,而杜斯年的那封信,他也早有回复,是答应了这事的。
只是,林家那边又生变故,邹氏不愿幼子外出求学,与林璋多番争执无果之后,竟然趁着林璋入宫当值的时候,带着儿子回了邹家。
林家自那大女儿出嫁的嫁妆闹剧之后,便银钱紧缺,林大人那点俸禄根本支撑不住林府的开支,邹氏又不愿遣散奴仆节约开支,日日念叨这府里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她的嫁妆银子。
林大人早就郁结于心,又无可奈何。
其中原因大半盛京城人都知道,林璋家中是寒门,有些薄产却并不宽裕,供他读书已经是捉襟见肘,为了让他能继续读书,能入京赶考,便寻了邹家这门富商的亲事。
邹家也的确履约,供他读书,赶考,邹氏嫁给他时,嫁妆也颇多。
邹氏再有不好,也是在他窘迫之时给了他扶持的发妻,也是帮他伺候父母到离世的发妻,他发迹之后对邹家的约束颇多,就是怕邹家因他得势得意忘形,做出不好的事情,牵连全族。
这便等于让邹家早年的打算大半落空,令邹家人很是不满,他也只有善待邹氏,才能报答邹家当年对他的帮扶之人了。
所以这些年,无论邹氏做了什么,他也从没动过让邹氏下堂的心思,只尽力去弥补邹氏犯下的错。
得知大女儿林蕊是在邹氏的教唆之下,强行用药怀孕,保下胎儿只是为了侯府的管家权,却不想林蕊的身体太过孱弱,根本没法支撑生产之苦,所以难产致死,生下的孩子也不是个健康的时,林璋第一次对邹氏动了手。
也才幡然醒悟,要将儿子送到别处去教养,不能留在林氏的身边。
之所以想到顾家,想到杜斯年,是因为他思虑颇深,林家和邹家显然都不是好去处,他的同窗好友,大多都不是能磨开面子,将好友之子严加管教的人。
他虽然跟顾家这亲家相处不多,却也知道顾家是什么样的人家,送到顾家去,他这孩子学问好不好的先不说,但能肯定的是,往后的性子肯定差不了。
对于他来说,这就足够了!
林家根基浅薄,宫中已经有位后妃了,若是出了出类拔萃的后辈反而会招人妒忌,对宫中的女儿也不好。
只要他不长成一个嚣张跋扈的糊涂蛋,就行了!
可邹氏偏偏什么也听不进,又因为这事带着幼子林诚离开了盛京,扬言要回娘家去。
林大人骤然发现,邹氏离开之后,家中竟然连雇马车的银钱都没有,无奈之下他典当了跟随他多年的一块成色还算好的玉佩,雇了马车追上去。
羞愧加急怒之下,没追出盛京人就病倒了,被人慌手慌脚的送回了府上。
邹氏得知林璋病了的消息之后,还是坚持把儿子放在了娘家之后,才匆匆赶回盛京。
可即便有宫里的二女儿林瑶托人照看,还有御医日日前来把脉的情况下,邹氏回来的时候,林璋也只是强弩之末了,本想趁着自己的精神还好,多嘱咐几句,也免得他走之后,邹氏又惹下祸端。
但邹氏又依旧固执己见认为自己没有错,不顾林璋还在病重,便又与林璋大吵了一架。
说是吵架,可事实上也不过是邹氏单方面的怒骂林璋没良心等诸多......
等二女儿林瑶再次见到父亲的时候,他已经是弥留之际了,只嘱咐了几句,便离开了人世。
随着林璋的离世,送林诚外出求学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林璋的死讯传来之时,杜斯年在已经在准备再次赴任之时。
听闻林璋林大人的死讯时,杜斯年都忍不住唏嘘,也知道,他那幼子到这里来读书的事情,恐怕也就无下文了。
顾清莹夫妻到侯府时是五月初,如今已经进了七月,这两个月里,顾清莹和杜斯年随着镇北侯去视察了春耕,又在军中巡查了数日。
镇北军的健壮彪悍与榆城那些臊眉耷眼的守城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起盛京中那些威武护城军也多了些肃杀之气。
杜斯年暗忖,这才是能打仗,能打胜仗的队伍!比起盛京那些看起来威武肃穆的绣花枕头,好上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