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个给你,本该早些还给你的,我们新安家,需要置办的东西多,就拖得久了一些。”王明修将一包银子推给了杜斯年。

“我家夫人说,多了一点点,就当做是利钱了,不多,你别嫌弃。”

杜斯年也不与他客气,接过了荷包,当面点清“好,那我便收下了。若是再有什么需要,只管张口便是。”

“好,咱们这也算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王明修笑道。

“对了,我整理了吕公手札,整理出来的我也替你抄录了一份。”杜斯年吩咐门外的云川去取。

“那可真是多谢了,我已经痴缠惦记许久了,就盼着你能带回来让我看一看,现在倒好也省的我开口了!”王明修高兴极了。

杜斯年接着道:“我的先生,岑先生对吕公留下的文章也颇有见解,日后你若是有机会去榆城,一定要与他见见。”

王明修搓着手已经有些期待了“好!”

王明修得了书,便要将杜斯年这好友抛在脑后了,略略翻了几页,便要迫不及待的回家去看书了。

杜斯年也没留他,他们本就有书信来往,也不差这一时半刻的。

杜斯年动身赴任的那一日,王明修一直将他送到了城外,才依依不舍的道别。

“保重!”

“王兄也要保重!”

二人城门前道别,杜斯年一家便又上了路,这一次赴任之处在西凉郡境内,要比榆城近一些,车队走了七天,若是快马应当是五日便能到。

车队到芦阳镇时,正值烈日当空的正午,土夯的城墙已经破旧不堪,匾额谢谢挂着,四处都是被雨水冲刷出的一道道凹槽,显然是许久都未曾修缮,连基桩都裸露在外。

大门上的门前守卫的官兵,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躲在阴凉处,若非是车队的动静太大,他们只怕是连眼皮都懒得掀一下。

进了城门之后,城墙下的守卫营里,动静更大,显然是有人在喝酒赌钱。

顾清莹蹙着眉坐在马背上,紧紧盯着那扇敞开的大门,门前守卫前去报信,那营里瞬间安静了。

街道上几乎没什么人,街道两边都是低矮的土房子,黄土路上似是许久没有车压过了,连车辙都不曾有过。

切这里的人看到他们,眼神都有各色异样,有的是带着些淡淡的期待,有的则是带着浓重的怨念和仇视。

县衙门前守卫靠着柱子打着盹儿,竟是半点异样也没察觉出来。

顾清莹门前下马故意弄出了动静,两人里的其中一人才睡眼惺忪地抬起了眼皮,一个激灵站直了身体。

“你们是何人?!”

“去告诉你们县丞,来接任的杜斯年来了!”顾清莹拧着眉不耐烦地站在台阶下,扬声道。

是新的县丞来了!

官兵立刻将另外一个同伴推醒,低声说了句新县丞来了,便急急匆匆地冲进了县衙。

迎出来的是个穿着官服,黑瘦男人,脸颊凹陷神情疲态,这让顾清莹想起了几年前那些街上的流民。

“杜大人,杜大人你可算是来了!”芦阳县令杨松正热切地迎了上来。

杜斯年将淳礼交给了顾清莹,与杨松正一道入了县衙。

“衙门后院都已经让人给杜大人和顾夫人收拾出来了,条件简陋还望包涵,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杜斯年与他并肩走的这几步,他已经有意无意的透露多次,芦阳县的穷困,县衙的简陋。

来之前他有做过功课,知道芦阳县贫困,却没想到会是如此田地!

杨松正着急着要交接县衙,便只得顾清莹自己去看后院的情况。

嚯!

后院正厅的瓦砾都缺了大片,这房子下雨必定漏!

再去看看左右厢房,这里的屋顶可不止是缺了瓦砾,是都破了洞!

这屋里除了两处破破旧旧的火炕,什么家具也没有,就来年炕上的铺盖还是带补丁的。

屋外倒是有两个柳木墩子,看样子是充当凳子了。

顾清莹抿了抿嘴,也只能去让人找材料修缮。

好在这院子小的可怜,连那灶房都只能容得下一个人,院子里怕是站七八个人都嫌挤得慌,修缮也用不了多少东西,应当是不算难找。

“夫人,这县城......空城似得,没几个人,卖东西的也没几家,就找这点瓦片,还是那商户从别人家房上扒下来的。”出门采买的青霜,丧着一张脸回来了。

“能先修上就先修上吧,其他的往后再说。”顾清莹也很无奈,她想过这里的条件会艰苦,也没想到会这么艰苦啊!

顾清莹带的人多,修缮这些倒是小问题,不过却让她疑惑的是,这屋顶怎么越看越像是人为破坏的呢?

小件家具和铺盖都是现成的,到了入夜时,这一间正房两间厢房也算是收拾好了。

只是这屋里显然是住不下那么多人的,护卫仆从也只能暂时安置到前面衙门和军营里去。

杨松正傍晚便抱着他那带着补丁的被褥去了驿站,也就算是将这县衙后院彻底让给他们了。

“这县衙到底什么情况?青霜买东西回来,说是这县衙里只剩下一百户了,守城的也不过五十人,其中家眷也在内。”

“这县城怎么连大些的村子都不如啊?还有!屋顶那两个洞,是人为破坏的,而且破坏的时间并不久,这就让人很容易想偏了。正好咱们来,正好县衙后院被人破坏?”

杜斯年摇了摇头:“是故意而为之,就只是做戏做全套而已,想让咱们觉得这个县城的条件就是如此艰苦,就是如此的贫穷。”

顾清莹表示不理解“......”

“在杨松正来之前,这县里人也算不上多,可也有六百余户,他在任期三年,县城就只剩下了一百多户。。”

“他与我的解释是芦阳县大旱三年,百姓颗粒无收实在没法子活了,所以选择了迁徙。”

顾清莹满脸的不信“我可不信,城外杂草有人腿高,我瞧着可不像是大旱的样子。”

杜斯年揪了揪衣袖,神情漠然:“是啊!杂草无人看管都长过了人腿,那有人管理的粮食怎么就颗粒无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