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夜,宋家晚饭没吃,除了宋应天,大房的人都在忙着收拾行李。
宋大河也算去过一回府城,什么用得上,什么用不上他一清二楚,很快就帮着张氏收拾好行李。
“到府城需得走两天一夜的路,路上很颠簸,人根本没法睡,趁现在咱赶紧休息吧。”
宋大河想起宋应知第一次去府城的场景,不由担心的对着张氏道。
哪知张氏这会忧心忡忡,毫无睡意,她随意拿了件外衣披在身上,转身准备出去。
“你先睡吧,我去看看大花那边,可别落下东西了。”
说完就直接开门去了后院,不给宋大河拒绝的时间。
然而,到了后院,张氏却是径直去了宋应知的房间。
张氏的到来,宋应知一点儿也不意外,因为按他们俩最初的主意,并没有她跟着去府城这一环节。
“石头,怎么娘也要跟着去府城了呢?”
张氏虽放心不下大花,可她也没打算要去府城。
“娘不想去啊……娘若去了,万一你大哥又做错事怎么办?”
两家婚事一日不除,张氏寝食难安。
“娘,大哥与许家的亲事,你我都已尽力,可事在人为,那日许家退婚态度坚决,最后又临时反悔,显然是大哥留了后手,这事以后不用再操心了。”
因为再如何担忧,许家估计都不会再提退亲一事。
宋应知将衣服全部叠放整齐,才直起腰来看着张氏。
将近一年没见,他竟然已经有张氏眉毛处高了。
宋应知平视自己的母亲,说:“之前我们考虑欠妥,但爷爷说的对,放姐姐一个人在家里确实不放心,所以你去了也无妨。”
那次张氏对自己坦白大哥所做的事后,宋应知提出让张氏自己想办法。
她其实心中早就有了主意,可一来自己对城内不熟悉,二来她一个妇人,没有帮手,想阻止这一切,难如登天。
在宋应知这般说后,张氏当即就把自己的主意说了出来。
宋应知听后,觉得这个虽然法子可行,可在几处细节处仍旧漏洞百出,一旦许家深查,便会找到张氏这里。
深思熟虑后,宋应知写了两封信,并把其中一封做旧,让张氏那日去县城时一并带了去。
几经周折,张氏总算打听陶金家的地址。
短暂的同桌情谊,陶金着实没想到宋应知会给他写信。
宋应知考上了县案首这事他自然是知道的,原以为这辈子他与他注定是两路人。
不会再有交集。
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会来找他。
陶金兴致勃勃的打开宋应知写给他的那封信一看,哎哟呵!这事还与他家死对头——吴家有关系,那这事就更得帮了。
张氏走后,陶金继续打开另一封做旧的信,里面的内容可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宋应知这兄长可真是好大的野心!一个农户小子,竟然连许家的主意也敢打!
这信有些陈旧,看不出做旧的痕迹,可陶金知道,这信应该是宋应知临摹他大哥笔迹写的。
当年这人就擅长一手临摹,帮他抄了不少课业。
看来,要不了几日,就有好戏看咯!
吃瓜结束后,陶金招来了几个人,对着他们吩咐了下去。
“这信,你们拿去给我大哥,让他想个法子交到许家老爷手里。”
陶金头上还有一位长兄,早已跟着父亲从商多年,看到这封信后,自然会明白怎么做。
他们家是商户,商人最重利益,他虽与宋应知有短暂交情。
但真正意义上让他愿意帮助宋应知的原因是那县案首的份量。
现在还看不出来宋应知有何作为,可若日后他成为了一方父母官,那这份恩情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左右这不过是他大哥顺手的事,况且吴家也与陶家也有过节。
果不其然。
信拿出去没几天,许家就带着宋家当年的聘礼风风火火赶去前山村。
至于后面的媒婆传谣一事,确为那媒婆与吴家所做,陶金让人暗中收集证据时,顺便煽风点火一番,让前山村的村民把消息带回了前山村。
这才有了宋老头急于让宋应知几人启程去府城一事。
几人连夜收拾好行李,结果到了第二天,宋老头反而没那么急了。
他拿着烟斗随手吸了一口,看着院中大包小包提着的四人。
淡淡道:“先不急,等你娘做好了早饭,吃完再走。”
随后又看着宋二河:“老二,你大哥大嫂他们这次去府城比较远,要带的东西也多,光老大一个拿不完行李,趁着这个时间,去族里叫个人陪老大他们一块去,也好帮衬帮衬。”
宋老头说完,其他人瞬间明白他的意思,这让人帮衬是假。
真正的目的只是想找个旁人证明他们家只是把女儿送去府城。
“爹,我这就去。”
宋二河心神意会,心中很快就有了人选。
既然这人是为了去证明他们家的清白,那人选只能从屋里说话有分量的哪几家选。
等宋应知一行人吃完早饭,宋二河也带着人来了。
让人意外的是与宋二河一道回来的人有好几个。
“大山叔,我爹听说你们要去府城,便想着让咱们顺道一块去看看二叔一家。”
来人正是宋应春一家,听他爹说完话。
宋应知才恍然想起来,这大春哥的爷爷与宋童生是亲堂兄弟!
正如他与二叔家的孩子一般,算起来,现在也是与宋童生一家关系最近的血亲。
自宋童生搬去府城后,便很少再有信回来。
宋应知回来后,他们才得知宋童生的身体越发不好,这才生了心思去府城探望一番。
“既然你们也打算去,那就一起走吧,人多,路上也有个照应。”
宋老头没什么不同意的,一开始只找一个人陪着去不过是因为没钱。
现在人家主动要去,他家反而不用帮着付路费,两全其美。
“那说好了,我们现在就回去收拾行李,中午就去县城!”
因为只是去住几日,他们要带的东西也不多,还没到午时,众人就浩浩荡荡往临方县出发。
路上有不少行人见宋家大花也在其中,加上众人大包小包的提着,一时间嗤笑道:
“哟!你们家这是真准备把女儿送去做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