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诡案速递 > 第4章 有惊无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打断了他的话,“你咋推断出来她表妹在体制内工作?你确定外形不错?”

盛冬轻轻呼气,眼睛扫过我看向一旁,这动作在他的情绪表现中属于中度的无可奈何。

“太明显了,确切的说是央企或者事业编制,你看温书瑶昨天跟你介绍表妹时的神态,满意中带着自豪,但没介绍具体作什么工作,这不是她隐瞒,而是因为跟她的工作性质接近导致的忽略。”

“另外约你周六晚上7点见面,应该是她下班后带着她表妹在商业区逛街后,和你一起吃饭,这么年轻的留学归国女孩,有工作、周末休息且有精力逛街,大概率是事业编制。\"

温书瑶是药剂师,就在寒武时光街区附近的市中心医院工作。

我在一些心理学着作里看过这个理论,人的确会在跟熟悉的人沟通时,忽略一些信息的同步,因为潜意识会认为对方会了解,这也是跟陌生人交流时出现误会比较少的原因。

盛冬说完就不再解释了,我虽然很想问问他,如何猜到她表妹外形条件好,但是估计他没耐心再说了,我就是识趣地不问。

很快贺康到了,帮我们在门卫做了登记后进入他们单位,盛冬和贺康带着证物就进了实验室。

我自己留在大厅里,先去逛了逛文物展区。

这里的分为青铜器、瓷器、书画三个展区,不同于一般博物馆的展品是“真假参半”,这里的修复的文物100%都是真品,换句话说,赝品或者仿制品也没有修复的价值。

所以每样展品都值得细细观赏,每个展柜前我都驻足良久。

每隔1-2个月,我就会来参观一次。

除了运动,逛博物馆看文物也是我的爱好,这里的展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含金量可要远远高于一般的博物馆。

第三展柜新展出的青铜爵就是难得的珍品,爵身饕餮纹和云雷纹布满暗绿色铜锈,导览图显示这件西周礼器出土于城南墓葬群,青铜合金比例中掺入的锡颗粒,在特定角度会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走到第五展柜,最左侧的汉代绿釉陶楼保存完好,凭栏而立的陶俑衣袂上折皱清晰,眉目安然,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陶楼。

最后的第八展柜最吸引我,那幅南宋《江山烟雨图》的绢本中,宫廷的画工复刻了江南烟雨的湿意。

青绿设色被时光蚀去三分艳丽,却让层叠的山峦更显苍劲,仿佛呼吸间,看到八百年前的梅子时雨,洒落在眼前。

电子讲解中说这绢画的右下角,有虫蛀的六个孔洞,现在已经被修复了,我贴近玻璃细看,吹毛求疵的说,在预先知道是修补的部位,用桑蚕丝补缀的地方针脚比原画更为细腻。

看了看时间,盛冬他们已经进去了2个小时,我转向修复区。

3盏白炽灯挂在头顶,在2米高的不锈钢置物架包围下,修复工作台边缘的搪瓷盘盛着新调的补色颜料,还有些灰白色的石膏粉。

架子上有未拆封的镊子,标签写着“文物专用”。

环氧树脂与乙酸乙酯的气味裹着进来,我跟熟悉的两位工作人员打了招呼,就走到一旁观摩修复中的文物。

有一尊泥塑人俑,左手缺了半截手指,40厘米高,穿着窄衣尖帽的胡人服饰,不知道是哪个朝代。

东侧丝绸修复区有台显微镜,旁边搁着半卷混着金箔的棉线。

我站了二十多分钟后,看修复师用镊子夹着丝线填补残缺纹样。

正想去看看其他的修复作品,转身时我的右臂撞到了什么东西,几乎同时,身后传来“哗啦”一声响动,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女工作人员站在我身后,一个大号方木盘在她和我之间,正在下落。

我下意识接住了盘子,只是剧烈的晃动把盘中的石膏粉末扬起不少,有惊无险。

“别动”,女声中充满焦急,我明白是让我端住木盘,我老实听话地站在那里,透过白色粉尘,我看到托盘上有半块碎陶片,釉面上沾着黄绿白三色。

细看眼前这位,新烫的卷发,眼睛瞪得浑圆,小巧的鼻子尖尖的,工作卡上“实习修复师林......”的字样,因为我视力不算太好,名字并没看全。

林修复师接过木盘,轻轻放在一旁的台子上,叉着腰瞪着眼睛训斥起来:“你是那里的访客?修复区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这个瓷片你知道我清理了多久?”

机关枪般输出了一分钟后,我道了歉,灰头土脸就要逃到文物展示区,正巧贺康和盛冬出来,林修复师快步跑到贺康面前:“贺老师,这个人冒冒失失差点把我手里的木盘撞翻......”

我跟贺康说了声对不住,示意盛冬跟我先走,盛冬看了眼喋喋不休告状的修复师,默不作声拎着包跟我走了出去。

回到车上,我摇头苦笑:“好爆裂的修复师,幸苦你们出来的及时。”

“地板上一层均匀的少量粉尘,证明木盘没落地,你左手拇指,右手手掌有石膏痕迹,应该是接住了木盘,而且比较稳。这女孩应该是有很深的学术背景或者是同行业实操经验,所以才能独立做修复工作,没办法,她比较得宠,小武你吃了哑巴亏。”

我一笑置之,下次再来的话,我就不擅闯修复区了,单独逛逛文物展区就好,她总不能追出来骂我吧。

午后的太阳终于释放出秋天不多见的暖意,盛冬开车直奔老城区而去。

在转了15分钟后,才寻到一个车位,我们车头刚调直,就有另一辆车开过,透过车窗看到里面胖胖的哥们直叹气,看来他也是在找车位。

路过一家小饭馆时,我们点了两份盖浇饭,盛冬边吃边说,他小时候曾经在这附近上过小学,这饭馆一直在。

我看着两侧布满防盗窗的狭窄巷子,把一瓷盘连饭带菜都吞下肚,盘底只有几颗干辣椒和盘底的油花。

饭馆门口有个修车摊,摊主是一位黑皮肤花白头发的老哥,同时换锁配钥匙,正在吸着烟检查电动车的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