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水算是来了,可凉州的土地本就贫瘠,耕作方式也落后,依旧是限制产量的巨大枷锁。

若仅仅解决水的问题,依旧不太够。

“老丈,往年这地,一亩能收多少粮食?”

林羽向旁边的一位老农问道。

老农愣了愣,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才叹了口气。

“好年景,也就……也就将将够一家人糊口。”

“若是遇上灾年,那就得勒紧裤腰带,甚至要出去逃荒了。”

这是雍凉农业最真实的写照。

林羽心中微沉。

他清楚,想要真正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局面。

回了平西侯府,林羽召来了李瑶。

“我打算再新成立一个衙门,暂定名为农务司。”

李瑶有些意外,躬身应道:“请侯爷示下。”

“这农务司,职责并非是催收钱粮,而是要指导百姓,如何把地种好,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

林羽的语气郑重道:“你利用情报系统,从雍凉境内招募一些人手。”

“要求呢,主要是那些种了一辈子地,经验丰富的老农,他们熟悉本地的水土气候,也知道各种农作物的习性。”

“其次是要识文断字,头脑灵活的,也愿意学习新东西的读书人,哪怕是落魄秀才,只要肯干实事,都可以招进来。”

“农务司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和推广新的农业技术。”

李瑶若有所为,她隐约明白了侯爷的深意。

这是要从最基础的农耕入手,彻底改变雍凉的根基了?

“瑶儿明白了!”

农务司的牌子很快就挂了起来,李瑶亲自负责招募。

可消息传开后,应者寥寥。

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大多故土难离,也对官府抱有天然的不信任,并不愿抛头露面。

至于读书人,则自视甚高,认为摆弄泥土是有辱斯文的事情,对此嗤之鼻鼻。

往往费尽了口舌,又许以不错的俸禄和待遇,才勉强招募十几个人。

其中有几人是实在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老农。

也有几个是屡试不第,心灰意冷的读书人。

人手虽不多,可架子总算是先搭起来了。

林羽将农务司的十几个人召集到一处偏院。

院子里,摆放着几盆从不同地方取来的土壤样本,还有一些晒干的作物秸秆和种子。

林羽并没有讲一些大道理,而是拿起一把黑黝黝的沃土。

“诸位请看,为何同样是地,有的地种出来的庄稼就长得好,而有的就长得差呢?”

几个老农面面相觑,其中一个胆子稍大的开口道:“回侯爷,那自然是地力不同。”

“说得好,确实是地力不同。”林羽点头。

“可地力,又究竟是什么?”

他又指向了那些枯黄的秸秆:“庄稼生长,需要从土里吸取养分,就像人吃饭喝水一样。”

“年年种,岁岁收,土里的养分自然就越来越少,地力也就越来越薄了。”

“想要让地力恢复,甚至变得更肥沃,就需要给土地也喂喂饭。”

“喂饭?”

众人面露疑惑。

“不错。”林羽拿起旁边一小堆已经发酵好的农家肥。

“比如这些牲畜的粪便,或者人尿,甚至是烂掉的菜叶杂草,经过处理,就能变成滋养土地的好东西。”

他耐心解释着如何收集和发酵农家肥,又如何利用杂草落叶制作堆肥。

甚至还提及了绿肥的概念。

在休耕的土地上种植一些特定的豆科植物,待其生长茂盛后直接翻耕入土,也能有效增加土壤的肥力。

这些理念,对于在场的人来说,都极为新奇。

虽然他们也知道粪便可以肥田,却从未深思过其中还有如此多的门道。

几个老农听得连连点头,觉得侯爷说得非常有道理。

那几个年轻读书人则皱着眉头,脸上带着嫌弃,显然对污秽之物有些抵触。

林羽并未在意他们的表情,继续说道:“除了给土地喂饭,选好种子也是至关重要。”

他拿起一把饱满的麦种和一把干瘪的麦种。

“你们看,同样是种子,却有好有坏。”

“用了饱满的好种子种下,长出来的苗自然就壮实,抗病能力也强,收成自然也就好。”

“若是用了这些干瘪,甚至是有虫眼的坏种子,就算地再肥,水再足,也长不出好庄稼。”

他要求农务司建立专门的种子库,指导农民们收获时,仔细挑选出最优质的种子留作下一季播种,并逐步淘汰劣质种子。

“而同一块地,不能年年都种同一类庄稼。”

林羽又提出了轮作和休耕的概念。

“就像人干活累了,也需要休息一样,土地也是同样的道理。”

“今年种了麦子,明年可以试试种一些豆子或者别的杂粮。”

“或者干脆让土地歇上一季,只种些绿肥养养地力。”

“这样不仅可以恢复地力,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些是基于现代农业科学的简单原理。

虽然他们未必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层机制,可林羽话语中的逻辑性和可行性,还是让其将信将疑。

“侯爷,您说的这些法子,听着确实是好,可……可百姓们未必肯信啊。”一个老农担忧道。

“种了一辈子地,所用都是老法子,怕是难以接受这些新东西。”

“你说得对。”林羽点头。

“所以,我们不能光靠嘴说,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给他们看。”

他准备在雍州城郊划出几块地,作为农务司的试验田。

将试验田分成若干小块,每一块都采用不同的种植方法。

一部分按照传统的方式耕种。

一部分施加些许改良的农家肥。

然后,再安排一些精挑细选的优良种子。

也有的采用轮作方式。

“将每块地的投入和生长情况都详细记录下来。”

“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将各块地的产量进行对比。”

“以事实来说话,让百姓们亲眼见到,哪种方法更好,哪种方法的产量更高!”

林羽的目光扫过众人。

“农务司的职责,并不仅仅是研究,更重要的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