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武侠修真 > 商海惊龙 > 第73章 青楼焙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冬至前的桐木关飘着细雪,老茶寮的“青楼”却暖烘烘的。沈青禾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上楼,鼻尖先触到了松烟的沉厚——那是马尾松与青冈木共燃的气息,混着新茶的青涩,在木质回廊里织成绵密的网。二楼焙间的竹帘半卷,陈阿公正往焙笼里添松枝,火星子溅在青石板上,转瞬被雪水淬灭。

“沈姑娘留意这松枝的讲究,”老人用茶叉敲了敲堆在墙角的木材,“阳山的松木火旺烟轻,阴山的松木烟重味醇,咱熏焙头春茶,得按三七比例掺着烧。”他说话时,焙笼里的茶青正发出“滋滋”轻响,叶片边缘渐渐染上松烟的墨色,像被岁月吻过的旧信笺。

沈青禾蹲下身,看焙笼下的火塘。松木在红炭上蜷曲,松油顺着纹理滴落,腾起的烟缕被特制的木挡板导流,均匀地漫过茶青。她忽然想起在冻顶山学的藤枝茶烘焙,此刻却觉得,这松烟的走向比任何机械控温都更精妙——烟过之处,茶青的绒毛微微蜷曲,恰好锁住松木香的魂魄。

柳如是支起画架时,正看见松烟在梁柱间游走。淡青色的烟缕绕过陈年的茶匾,在结着冰花的窗纸上投下浮动的影,竟与窗外的雪松枝桠暗合。她蘸着松烟墨调色,笔尖刚触到宣纸,忽然怔住:烟缕竟自动聚成松针的形状,落在画中焙笼的上方,像给画面添了层会呼吸的滤镜。

“好个‘松雪图’!”陈阿公凑过来,烟斗里的烟丝与画中的松烟相映成趣,“您瞧这烟路,和咱青楼的烟道走向分毫不差。”柳如是浅笑,笔尖在茶青上添了笔焦痕:“烟是活的,得顺着它的性子走,就像茶农顺应松火的脾气。”说着,她故意让松烟墨在纸背洇开,竟透出淡淡茶香——那是先前碾碎的茶青混进了墨里。

晌午换松枝时,沈青禾发现陈阿公在火塘边摆了三只粗陶碗。“老辈人说,松火有灵,”老人往碗里斟了半碗山泉水,“头碗敬山神,二碗敬松魂,三碗敬茶芽。”沈青禾跟着行礼,看松烟在碗面凝成细小的漩涡,忽然明白,这青楼里的每道工序,原都是茶人与自然的对话。

柳如是的画笔忽然加快,她捕捉到陈阿公添松枝时的手势:拇指与食指捏住松枝根部,手腕轻抖,让松针朝着焙笼方向散开——这动作像极了原住民的祭火舞。画中的老人身影与松烟重叠,斗笠边缘的烟垢恰好成了画中雪的松针,竟分不清哪道是墨痕,哪道是真实的烟。

“快看!”沈青禾忽然指着窗台上的山雀。那只棕头鸦雀正啄食画纸上的茶渍,喙尖触到柳如是新画的茶青时,竟发出短促的啼鸣。陈阿公笑了,缺了门牙的嘴里呵出白气:“老辈人说,松烟熏过的茶能通鸟兽,不想您的画也招了雀儿。”

暮色漫进青楼时,第一笼茶青即将出焙。陈阿公掀开焙笼,深褐的茶叶裹着层薄霜般的烟粉,凑近细嗅,松木香里竟藏着隐约的桂圆甜——那是茶青在松烟中涅盘的印记。柳如是将画轴凑近焙笼,让松烟再熏片刻,纸面上的茶青竟似真的在炭火上翻动,连画中的山雀,尾羽都添了分烟霞的灵动。

是夜,青楼的火光映着窗外的积雪,沈青禾在画夹上记下午间的发现:“松烟分阴阳,火路有宽窄,茶青在烟中舒展如舞,竟与陈阿公添松枝的步法相合。”柳如是的《桐木关松雪图》被悬在焙间梁上,每当松烟漫过,画中的茶青便似活了过来,连山雀的眼睛,都仿佛在追着烟缕转动。

黎明前最静的时候,陆九渊登上青楼。松烟在月光下呈淡蓝色,像给桐木关的群山披了件半透明的纱衣。他望着焙笼里的茶青,忽然想起在祁门见过的槠叶红茶发酵房,在台湾守过的藤枝茶焙火——原来天下茶人,都在炭火与烟缕间,寻找着草木与时光的最佳契约。

当第一缕阳光穿过松针,柳如是发现画轴上的山雀羽毛竟沾着真实的松烟粉,在阳光下微微发亮。陈阿公摸着画中的茶青,忽然轻声说:“咱老辈人说,好的焙茶师傅能让松烟听话,没想到柳姑娘让松烟听了画的话。”

从此,桐木关的青楼里多了幅会“呼吸”的画:松烟顺着画中的烟道游走,茶香从纸背渗出,连往来的山雀,都会在画前停留片刻,仿佛在确认,这画中的松雪世界,是否真的藏着它们熟悉的,关于松火与茶香的,最古老的记忆。而沈青禾调配的松木比例,终究成了青楼焙茶的新准则——就像柳如是的画,让松烟不仅是烟,更是茶人写给岁月的,带着烟火气的,温柔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