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陈国朝廷每天都能收到各类案件的奏折,查抄出来的银子越来越多,朝廷官员的空缺也越来越多。刘元景多次催促柳轻舟拔擢官员,填补空缺,柳轻舟对一些紧要职位做了补充,其它都要再斟酌,官员本来就多,这次刚好是难得精兵简政的机会。柳轻舟在民间时,接触到不少普通百姓,知道普通农民在交完公粮和税赋时,剩下的粮食不到自己每年收获的三分之二,如果是佃户可能连三分之一都拿不到,勉强只能吃饱。遇到天灾只能卖田或逃荒。很多人都卖了田,去干别的营生,但不论你有没有田,还是要按人头来缴纳公粮和服徭役,负担也不会少了半分。
柳轻舟提出要减轻百姓的赋税,易苗和刘元景都表示赞同。但怎么减免赋税却是个复杂的问题,柳轻舟下令驻扎各州的户部官员在清查账目的同时,也要对地方的赋税进行清查。陈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在从事农业,想要减少百姓负担先要减轻农民的负担。田赋无非是按照家庭拥有的田亩数量和质量来收的。让柳轻舟吃惊的是陈国的法定田赋是百分之八,可为什么太平村里的村民要交掉三分之一的粮食。太平村是山区,土地并不肥沃,产粮也不多,三分之二的粮食也仅够一家人的口粮。柳轻舟从户部调来太平村所属韶西县的鱼鳞册查看。鱼鳞册是官府登记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上面详细记载了土地的大小,形状,土地等级,所有人等信息。让柳轻舟奇怪的是太平村与她相熟的那几户人家的登记田亩数量和实际数量相差不大,特别是自己寄宿的刘大叔家,田亩数和实际数量一丝不差,记载的缴纳数也是百分之八。为什么刘大叔实际交的田赋和记载的相差这么悬殊,柳轻舟完全不明白这事怎么回事。经过进一步的了解,这鱼鳞册分成了三份,分别保存于户部,州府,和县衙。为了弄清太平村村民赋税的问题,柳轻舟派禁军直奔韶西县县衙封存了鱼鳞册送往东京待查,同时下令让不久前派驻州里的户部官员也把州里保存的韶西县鱼鳞册送往东京。
三份鱼鳞册送到户部,经过查对后没有问题,账面丝毫不差。柳轻舟只能亲自前往查看。来到户部,柳轻舟看到三堆分别摆放的县,州郡,户部的账册,柳青州挑选了韶西县的三份鱼鳞册找到太平村做了比对,还真是一模一样。这样的状况,让柳轻舟感到非常茫然。她无意间看到房内的另外一处还杂乱的堆放着许多账册,便询问是什么。户部的官员回答说是太平县的其他账册。柳轻舟在派出禁军时,吩咐禁军军官秘密前往,传完命令直接把鱼鳞册运回,不许和县里官员接触。禁军军官这次严格执行了柳轻舟的命令,可他们都不认字,搞不清楚哪些是鱼鳞册,又不能问县里的人,索性就把县衙里所有的书都带了回来,甚至包括县令书房里的书。柳轻舟走到那堆书前,看了看,有人丁册,赋役册等一些账册。随手翻了几本,一种封皮空白的账册很快引起了她的注意,她挑出一本封皮空白的账册,翻看了一下,居然是另外一份和鱼鳞册内容差不多的账册。
柳轻舟命人把封皮空白的账册全部挑了出来,经过分类,另外一份鱼鳞册很快面世了。这份鱼鳞册中记载的刘大叔拥有田亩数是其他鱼鳞册的三倍多。原来韶西县中有两套账册,应付朝廷检查时是一套账册,实际收取田赋时用另外一套账册。这次要不是派去的禁军不识字,把他们的私账都运了回来,柳轻舟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现这个秘密。识字的人拿着这三份一模一样的鱼鳞册查再多遍也不会看出问题。这套无封面的鱼鳞册却是实际收取田赋时用的账簿,为什么会有这套鱼鳞册?因为拥有众多田产的豪绅们要少交税,而县衙的书吏们也恰好要赚钱。豪绅们为了少交田赋,就买通书吏,修改鱼鳞册把自己拥有的田产登记在其他人名下。可鱼鳞册有三份,县衙的书吏修改后很容易被查出来,他们便加班加点的又做了一份假的。所有的修改都在这一份新造出来的上面,豪绅们的大批田产都被分散登记在了一些完全不知情的农民的名下。交田赋时按假鱼鳞册交,由这些不知情的农民来交,如果分摊的农户数量够多,农民也不会感觉到田赋的增长。百多年来,越来越多的豪绅在兼并土地后都这样买通书吏来躲避交赋,拥有土地的农民分摊他人的田赋也越来越多,渐渐就到了不能温饱的境地。那些不识字的农民弄不明白这里的猫腻,只感觉朝廷的田赋一年比一年的重。
弄清这一切,柳轻舟非常生气,马上命人把韶西县的县令,县丞和主簿都抓进了东京。经过审问,韶西县的县令和县丞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掌管文书的第一责任人主簿,主簿无人可推,只能向柳轻舟揭露了陈国另外一个基层官场人人皆知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陈国所有的县都会有这么一份假账,不光是鱼鳞册,还有人丁册,徭役册。县令,县丞这些流官到了地方,都会对这些早已存在多年的假账视而不见,任由书吏们做假。原因很简单,书吏大都是本地人,他们和地方的乡绅早就勾结日久。很多乡绅家里都有人在朝中当官,你要查假账,无疑是要和豪绅们敌对。得罪的人多了,你的官恐怕也就当不久了,而且这些流官的许多日常事务想要顺利办成,还要仰仗着这些书吏和豪绅。所以地方官吏必须保持和睦,你挣你的钱,我挣我的钱,互不干涉。县官关心的是县里的赋税按时交上就好,不影响自己的考绩就好,至于是谁交的都无所谓。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又不能决定官员的升迁,只要巴结好上官,其他都不是事。
柳轻舟立刻觉得站在她对立面的人又多了十几万,几十万的地方小吏和豪绅们。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这几个月处理过的,和还没有来的及处理的有近千名官员,她已经感到疲惫不堪。如今看来,陈国的问题不仅仅是刘元景说的那么简单,这十几万,几十万的小吏豪绅要多久才能处理完?十年还是几十年?会牵连出多少人?几十万还是上百万?她已经不想想了,她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她已经承受了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重担。柳轻舟禁不住想起了易苗第一次离开东京前在百帐山上对自己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烦恼只会越来越多!”果然不假。柳轻舟派人去请易苗,只想告诉他自己不想再当什么镇国公主了。
易苗到来时,看到柳轻舟疲惫的身躯轻轻的靠在椅背上,神情暗淡,显得孤单而压抑。她的精神状态和她实际年龄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见易苗到来,柳轻舟讲述了自己在韶西县发现的秘密。易苗认真听完了柳轻舟的讲述,看着她并不说话。半晌后,柳轻舟终于带着哭腔说出了她的心里话“易大哥,我好累,我不想继续了。”说完这句话,她就低下了头,再也不敢看易苗一眼。
“好”:易苗的回答出乎柳轻舟的意料。“那就让你的父王继续掌管这个国家,三年或五年后,再被南凉灭国。或者八年十年之后,百姓们都吃不饱饭,纷纷开始造反,天下大乱,再换一个皇帝。”易苗没有停顿继续说道。
“你,你可以。。。”:柳轻舟轻声说。
“我不行”易苗打断了柳轻舟的话。“你姓柳,我姓易。从你出生起,就决定了这些事必须由你去做。你爷爷治理过这个国家,你父亲治理过这个国家,现在国家变成这个样子,你难道就想逃避吗?你要把这个国家再交回给那些从来都没出过皇城,不知百姓疾苦的人吗?”
易苗见柳轻舟仍然不说话,接着说:“你光看到了拦在你面前的贪官恶吏,乡绅豪族。你要改变这个国家,你背后还有近千万期盼改变的普通民众,还有近百万的军队,还有我。不管你是要用十年,二十年来改变这个国家我都可以帮你。只要你还想改变它。”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放弃,那是你的权力。我在陈国的事也办完了,我可以带着我的家人和赵国军队离开陈国。等陈国灭国或者大乱时,我再回来继续你现在要做的事情。真到了这种时候,陈国也许就不在是陈国,可能要再多死几十或者上百万百姓。你仔细想想吧。”易苗说完,头也不回的离去了。柳轻舟看着易苗远去的背影,细细琢磨着他说的话。上百万人的性命,那比亚坤城还要多多少倍,她可以后退吗?不能。今天起,她只能前进,哪怕只有她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