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一行人踏上了前往克拉卡隆德南城区的旅程。
他们的出行工具十分简单——两轮车,在半个小时内,阿苏尔们磕磕碰碰地学会了如何掌握平衡。
贝尔-塔尼娅甚至试图分析这个现象的原理,她蹲在地上,仔细研究两轮车的结构,不断拨动车轮、检查轴承,甚至尝试用魔法模拟受力情况。可无论她如何计算、如何推导,最终仍然无法找出这个工具为什么在没有魔法的情况下能够『立』起来。
她皱着眉头,盯着仍在旋转的车轮,满脸困惑,然而,这个问题最终还是无疾而终。
emmm……这个问题吧,就和飞机为什么能在天上飞一样。
南城区是克拉卡隆德的工业核心,这里没有浮空塔,没有吟游诗人赞美的雕塑与庭院,只有无数由钢铁、铆钉与齿轮组成的工业建筑。
工厂鳞次栉比,一座挨着一座,仿佛连成了一片钢铁森林,高耸的烟囱林立,浓厚的黑烟与滚滚的蒸汽交错升腾,空气中弥漫着炙热的机油味与焦炭燃烧的气息。
那些巨大无比的蒸汽机隆隆作响,推动着齿轮、杠杆与传送带,让整个城区仿佛成为了一座有生命的机械巨兽,每一个零件都在不停运转,每一台机器都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属于工业时代的血液。
这是杜鲁奇创造的世界,一个蒸汽与钢铁主宰的世界。
第一站,是面粉加工厂。
没人问风车去哪里了的蠢问题。
利用自然风力推动巨大的磨盘,将小麦缓缓碾碎成粉末,虽然奥苏安的磨坊就是这样,但这群阿苏尔们一点也不傻,他们不会认为工厂里会有风车或是磨坊。
他们在塔尔·伊瑞斯的会议时就已经明白了,他们已经过时且落后了,被杜鲁奇,或者说是达克乌斯狠狠的超越了,而且还是各个方面的,这也是他们来纳迦罗斯的原因。
曾经的他们,以阳光、田野、庄园主和辛勤劳作的农夫为农业的象征,自豪于那精致的农耕体系。然而,在这片土地上,粮食不再只是自然的恩赐,而是一场工业化洪流中的商品,被蒸汽、齿轮与火焰无情地锻造、提炼、分配,高效、精准、彻底,仿佛每一粒小麦都被榨干了全部价值。
事实也如他们想的那样,这里根本没有风车的身影,只有一座蒸汽驱动的庞然大物。
轰鸣的机械、错综复杂的齿轮、贯穿整座工厂的传送带,以及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磨盘与筛分装置,构成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奇观。空气中弥漫着温热的麦香,与蒸汽机燃烧煤炭所产生的焦味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工业气息。
大批收割后的小麦被源源不断地运送至工厂,顺着传送带进入一个巨大的筛选区。这里布满了一层层振动筛,机械臂高效地分离着掺杂的砂砾、异物与碎秸秆,而更深处的装置甚至还包括磁选机和去石机,利用磁力吸除金属碎屑,利用比重差异分离砂石,确保最终进入粉碎环节的小麦是最为纯净的。
当小麦被彻底清理干净后,它们会被送入粉碎工段,在那里,真正的奇迹发生了。
在巨大的扭矩作用下,辊式磨粉机开始高速运转,小麦被迅速碾碎,剥离出外层的麸皮,同时分离出胚乳颗粒。
每一个磨轮都在无情地旋转,每一粒小麦在经过金属磨盘时都会被瞬间粉碎。
伴随着低沉的轰鸣声,细腻的麦粉如同流沙一般倾泻而下,顺着一条条金属管道,被输送至不同的存储罐中。一旁的工人们正忙碌地操作着杠杆与阀门,调节研磨力度,确保最终面粉的品质能够达到标准。
阿苏尔们还惊讶地发现,所有的小麦副产品都被妥善利用。
那些被剥离的麸皮,并不会被随意丢弃。相反,它们被集中存放在仓库中,随后会被运往不同的工厂,进行二次加工。有些会被做成素肉,一种孩子们喜欢吃的廉价零食;有些会被做成饲料,喂养牲畜。
整个工厂运作得精确而高效,仿佛是一座严密计算过的机械堡垒,每一块齿轮都在为生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面粉厂走出的阿苏尔们,缓缓踏上了一座高架桥。他们俯瞰着整个克拉卡隆德南城区,沉浸在这片钢铁森林所带来的震撼之中。
脚下,是川流不息的货运轨道,运载着煤炭、金属、木材、粮食等原料的列车呼啸而过,拖曳出长长的蒸汽尾迹。烟囱如同沉默的巨人,一座接一座地向天空喷吐着黑白交错的云团,蒸汽与烟雾在高空翻腾、交织,仿佛给整座城市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纱幕。
阿苏尔们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们的震惊之色虽然比前两天略有收敛,但眼底的震撼依旧未曾散去。
在这片工业的土地上,他们所熟知的秩序和传统被彻底颠覆。
当情绪尚未完全平复,一行人便踏上了前往造纸厂的道路。很快,他们抵达了克拉卡隆德最大的一座造纸厂。
刚刚踏入工厂,迎接他们的并非书房中的墨香,也不是工匠们安静而优雅地制作羊皮纸的景象,而是一片轰鸣的机械世界。空气中弥漫着难以言喻的潮湿气息,混合着木浆、石灰和化学溶剂的味道,让人有些不适。这里没有悠扬的吟诵,也没有对知识的虔诚,只有翻腾的蒸汽、错综复杂的齿轮,以及昼夜不停运转的庞大机器。
他们看到,一车车原木和废纸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巨大的蒸煮罐,在炽热的蒸汽与化学溶液的作用下,被腐蚀、软化、分解。工人们操作着剥皮机,将树皮剥离,木材被送入粉碎机,锋利的刀片在机械的咆哮声中飞速旋转,将坚硬的木头切割成纤维状的碎片。随后,这些纤维进入漂白池,在化学试剂的作用下,逐渐褪去原本的色泽,化作洁白的浆液。
高温蒸煮罐的泡沫翻腾不息,滚滚木浆顺着金属管道被输送至压滤机,在一轮又一轮的挤压后,化作一层薄薄的湿纸。接着,这些湿纸通过长达数十米的烘干带,被烘烤、压实、平整,最终卷成一卷卷厚实的白纸,被整齐地堆叠在仓库中,等待运往各个书坊、印刷厂,或者被加工成账簿、文件,甚至是最普通的包装纸。
整个生产过程高效、冰冷,像是一场没有感情的流水作业。
阿苏尔们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他们的目光扫过那些忙碌的工人,扫过滴着水的滚筒,扫过如同雪山般堆积的纸张仓库。他们意识到,在这片黑色的工业国度里,纸张已经不再是珍贵的奢侈品,也不再是书吏们小心翼翼誊抄知识的载体。
在纳迦罗斯,纸张只是另一种被量产的商品,就像粮食一样。
没有神圣的仪式,没有匠人虔诚的劳作,没有悠长的吟诵,只有一座座吞噬木材的机器,一道道翻腾着蒸汽的管道,在冰冷的齿轮运转间,将它批量生产出来。
知识、思想、智慧,曾经只属于那些能够接触书籍的人,而如今,或许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它。
阿苏尔的学者们曾以手抄书籍为荣,他们的藏书阁中,每一本书的诞生都需要经历书吏们的精心誊录,雕版师的反复刻印,以及装订匠人的精细打磨。然而,在这里,书籍已不再是高贵的象征,而是一种可随意生产、贩卖,甚至丢弃的商品。
就在阿苏尔们沉思之际,达克乌斯接过雷恩递过来的一卷纸,随后递给他们,示意他们摸一摸手感。
他们接过纸张,仔细端详,指尖摩挲着柔软的纹理。他们开始低声讨论:“手感很好。”、“质地也不错。”、“比羊皮纸轻薄。”、“但……它似乎没那么耐久?”
直到实在看不下去的贝尔-艾霍尔用平静的语气告诉他们——“这是用来擦屁股的。”
空气瞬间凝固了。
阿苏尔们手中的纸仿佛突然变得烫手了一般,他们愣在原地,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到震惊,再到彻底的崩溃。他们的理智告诉他们,这只是纸张的另一种用途,但他们的文化与尊严却在这一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纸张,承载知识的圣物,如今竟被用来擦拭尘垢?
他们面面相觑,久久无言。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纸是用来擦屁股的设定,毕竟杜鲁奇都已经这么生产纸了,而且,用起来似乎应该很舒服?
离开造纸厂后,一行人前往家具厂。
这座工厂与他们印象中的家具作坊截然不同。
这里没有工匠们手工精雕细琢的身影,也没有那些需要耗费数月才能完成的华美木雕桌椅。
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井然有序的自动化木工流水线。
木材被整齐地送入机器,旋转的锯片精准地切割出所需的形状,随后自动打磨机将木板表面打磨得光滑细腻,接着工人们将这些半成品拼装、上漆、固定。短短片刻之间,一件件成品家具便已组装完毕,被整齐地摆放在仓库中,等待出厂。
阿苏尔们习惯了精致的工艺,在他们的文化中,每一张桌椅、每一件家具,都是匠人们以数十年技艺打磨出的艺术品,每一道雕刻、每一条纹理都承载着工匠独特的风格与心血。
然而在这里,家具变成了标准化的工业产品,每一张桌椅几乎一模一样,没有手工雕琢的痕迹,没有岁月沉淀的韵味,只有统一的规格和冰冷的生产流程。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流水线生产的家具确实更耐用、更实惠,能让更多的人在短时间内拥有美观实用的家具,而不必等待数年或付出昂贵的代价。他们无奈地叹了口气,默默接受了工业化带来的改变。
然而,当他们踏入突袭舰制造厂时,震撼才刚刚开始。
这里是克拉卡隆德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之一,负责生产那些在空中翱翔的舰艇。
阿苏尔们终于亲眼见到这些突袭舰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偌大的厂房中,巨大的龙骨被吊装到半空,一块块木板和金属部件被有序地拼接在舰体上,数百名工人操作着各种工具,为舰船安装装甲、装配弩炮,最终,一艘艘突袭舰在这里诞生,准备投入战场。
但他们很快就看出了端倪,突袭舰本身的技术含量并不高,除了核心的引擎、外部装甲和舰首那锋利无比的撞角,其他部分几乎都是木质结构。凭阿苏尔们的工艺,也能仿制出类似的舰船,但这毫无意义,因为他们缺少了真正的核心,驱动舰体的秘法之球。
没有能够批量制造的秘法之球,大规模生产突袭舰毫无意义,而这正是达克乌斯愿意让他们参观的原因。即使他们看到了突袭舰的制造过程,也无法将其复制,还不如继续生产斩天舰来得实在。
离开突袭舰制造厂后,一行人来到蒸汽机制造厂。
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心脏』——所有的工厂、农田机械,都依赖这些庞大的钢铁心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厂房内,工人们正忙碌地制造新的蒸汽机,一台台巨大的活塞在精密的机床上铸造而成,工人们用铆钉和螺栓将零件牢固拼装,吊车缓缓升起沉重的轮轴,准备将它们安装进动力核心。熔炉燃烧着炽热的火焰,蒸汽在管道中翻腾,空气中弥漫着金属与煤炭交织而成的独特气息,工厂内部轰鸣不止,仿佛钢铁与蒸汽共同谱写出的宏伟交响曲。
工业的律动,在此刻清晰可见。
一行人继续前行,最终来到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农业设备制造厂。
这里生产的是联合收割机、滴灌系统等各种农业机械,那些他们昨天在田野间见过的庞然大物,如今正在流水线上被一一组装完成,等待送往田间,取代传统的农夫与牛耕,让农业生产效率成倍提升。
阿苏尔们沉默地看着这片景象,从粮食到纸张,从战舰到农田,从战争到日常生活,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一切都在被蒸汽、钢铁与机械所取代。
站在厂区外,他们看着一列蒸汽列车轰鸣驶过,浓烟滚滚升腾,将本就铅灰的天空染上一层更厚重的灰色。这三天以来,他们亲眼见证了机械取代人力,流水线压倒手工艺,蒸汽与钢铁塑造出前所未有的世界。但在这滚滚的工业洪流之中,似乎有哪里不太对劲。
“劳务派遣去哪了?”玛琳皱着眉,率先打破沉默。
此话一出,众人才猛然察觉到异常,确实,在这些工厂里,他们见到的全都是杜鲁奇工人。
这些工人身着统一的工服,头戴安全帽,布满老茧的双手戴着厚重的手套,脚下是结实的大头靴,有些甚至还戴着厚重的防护面罩,任凭烈焰炙烤、蒸汽呼啸,依旧专注地操控机器,没有丝毫怠慢。
达克乌斯只是笑了笑,并未解释,而是示意他们继续跟上。
这一次,他带他们来到了一座集装箱组装厂。
在阿苏尔们熟悉的世界里,港口的货物运输依赖搬运工,装卸工作耗时耗力,船上的货仓更是杂乱无章。而他们一直以为,这就是海上贸易的常态,无法改变。
直到两天前,他们看见了港口的集装箱,那些规则整齐、井然有序的巨大钢铁箱体,使得货物装卸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
在达克乌斯最初规划查佩尤托港口时,『集装箱』这个概念尚未诞生,更别说将其与工业化体系结合,但他将升级空间预留了出来,他知道集装箱早晚都会出现。结果也如他想的那样,纳迦罗斯和艾希瑞尔的工业化浪潮席卷而来,任何天马行空的构想,似乎都能在这里成为现实。
再说集装箱没有什么技术难点,只是一个思路的问题。
唯一的遗憾是,这个世界尚未迎来『电』的时代。
在杜鲁奇的工业体系中,蒸汽与魔法依旧是主宰一切的动力核心。没有电焊技术意味着无法使用现代焊接工艺制造集装箱,但这根本不是问题,19世纪的铁皮车厢就是通过铆接和角铁加固制成。
杜鲁奇采用模块化箱体设计,将集装箱拆分成顶板、底板、侧板等多个模块,分别制造后再进行组装,这不仅降低了整体加工难度,还提升了制造效率。
为了在没有焊接技术的情况下确保结构稳固,工造院开发了一种榫卯与嵌合结构,通过物理咬合来提升集装箱的强度。连接处由高强度螺栓固定,并结合特制垫片防止松动,从而确保箱体稳固耐用。此外,模块化的设计也赋予了集装箱更高的灵活性,使其在战时可以快速拆解、维修,甚至改装为移动工坊、临时指挥所或战场储藏仓库。
至此,集装箱的雏形已经成型,并且整个制造流程全由杜鲁奇工人完成。
然而,劳务派遣到底去哪了?
相比起集装箱的制造与组装,喷涂才是真正的苦力活,也是劳务派遣的主要工作。
集装箱喷涂看似简单,但其中的痛苦,只有真正干过的人才能理解。
达克乌斯来到这个世界之前,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但劳务派遣的存在,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远远看了一会儿后,玛琳皱起眉,丢下一句:“这根本不是人干的活。”
在这三天的参观中,阿苏尔们亲眼目睹了机器如何改变世界,他们看到了流水线如何让生产效率翻倍,甚至看到了战争如何被钢铁彻底改写。每一个车间、每一台机器、每一道工序,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工业化的力量。
晚饭的时候,芬努巴尔问达克乌斯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回答。它足以引发无数的论文和大量的书籍,甚至可能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
事实上,在整个过程中,达克乌斯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人才都是现成的,术士、瓦尔祭司,要理论有理论,要实践有实践,当然,还有魔法。他也没有发明什么,除了一个转炉和两轮车。至关重要的蒸汽机是改良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对热学有一定了解的贝洛达出了很大的力。
他并不是在谦虚,他是真的没做什么。他只不过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标准化。设定了一个框架,接着,很多东西都是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有些东西甚至超乎了他的想象。
至于……精灵为什么在有理论的情况下,不进行实践,他认为这与阿苏焉有很大的关系。阿苏焉一直守在这个门前,而当阿苏焉看到他后,侧身让开了,让他推开了大门。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他的猜想是正确的情况下。
思考了一番后,他说了一个词:“引导。”
当这个词从他口中说出时,餐桌上的气氛微妙地凝固了一瞬间。
芬努巴尔放下刀叉,抬起头,目光深邃地看着他。玛琳露出了无语的表情,显然不太满意这个简单的回答。其他阿苏尔们交换了一个眼神,等待着他进一步解释。
“引导?”芬努巴尔轻声重复了一遍,咀嚼这个词的含义,“你是说,这一切并非强制,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达克乌斯放下酒杯,食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思考该如何用最直白的语言,向阿苏尔解释工业化的本质。
“世间万物,皆可被引导。风可以引导航向,水可以引导河流,战争可以引导帝国的命运,而思想与需求,则可以引导一整个时代。我所做的,不过是让他们看到可能性……”
随后,餐桌上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阿苏尔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跨度之大,涵盖各个方面,这顿饭直到后半夜才结束。
第四天,达克乌斯离开了,从纳迦隆德来克拉卡隆德算一天,接待阿苏尔们三天,他得回纳迦隆德了。
谁让他是纳迦罗斯举重冠军呢。
? ?这段写不动了,后面插牢芬的回忆中,简述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