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如调色板,落在哪里,哪里便是青绿成行
春天的雨,柔软的将心思融化,明亮的将春色明媚,春天演绎得精彩纷呈。春雨如调色板,落在哪里,哪里便是青绿成行。
这个春天虽然下过几场雨,却细、小、短、促,几场春雨来的不过是一场风景,却没有酣畅淋漓的下,大地有些干燥,的确需要一场大雨,冬小麦和春耕需要被浸润滋养一番,这场春雨是人及时雨,雨哗哗啦啦地下着,在茫茫夜色里飘落,在自然中演绎一场独自的舞蹈,虽然有些沉静与寂寞,却是大地最需要的,这是一场好雨,雨就在窗外,雨断断续续地下着,晨曦,亮了窗帘,知道“夜里下雨了……”不知是从昨晚开始,还是从今夜起步,我如似自语,也是问询。我的田园生活虽然很美,却不再关注天气预报和人间冷暖,住的孤独,活的自赏。这样深的夜,谁又与我一般,聆听大自然的心声。
起身看雨听雨,看雨落几何?
微风细雨,抚摸春天,也抚摸着春耕者的心绪,农人听着声声入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雨,虽然细小,温柔,顺从,轻描淡写,随风潜入夜,却足以慰风尘。
站在窗前,拉开窗帘,整块落地大玻璃窗装下了天与地,雨幕呈现在眼前,雨珠很小很细,如蜘蛛丝在飘舞,在拉扯,在植物上悬网,所有的树,所有的花,所有的小草都张开翅膀,迎着雨,吸吮着甘露,树叶和小草叶子一张一合,像人的双手在欢迎鼓掌。
看雨,一双眸子含情脉脉,眨动着,闪动着,带着爱意,用一双轻柔的手抚摸着大地,滋润着万物。这是人间大爱,如同佛光普照,普化天地,
听雨,是一种唯美的松弛感,春雨激发了多少诗人的灵感,春雨是唐时的诗,宋时的词,元时的曲,清代的词,现代的绝唱。
古诗词里的听雨,清雅动人,轻拂心弦,氤氲着丝丝缕缕的喜乐哀愁……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静心倾听,雨与风同吟,弹奏一曲春,“唰唰”声和“哗哗”声掺杂在一起,是春江花月夜,还是二十四桥明月夜,听着像是唱一首抒情的歌。雨滴敲打窗棂,音色纯净,时快时慢,好有节奏感,好似一个自然的演奏家,在弹奏春天进行曲。雨夜的寺庙里,修行者在为人间祈福,“唰唰”雨丝低吟浅着,诵的是梵音,仿佛雨也有了禅意,树木花草成了唱诗班的成员,春也成了大同世界。
春雨还在沥沥下着,细细密密的雨线交织着从高空飞落下来,雨洒尘间,落的轻,落的静,在地面溅起一圈一圈密密麻麻的水花,在柳绿中成烟,是唐时的日月,是宋时的烟雨。
一场及时雨,浇灌了干渴的土地,润泽了山川万物,也唤醒了灵魂翅膀。
春雨,如翠染的调色板,落在哪里,哪里便是青绿成行。春雨鲜活,春色清嫩,雨后的植物如少年般恣意,蓬发着无限的活力,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新移到院子里的花儿,在晨光里,在雨后的风里摇曳;看那枝头新绿初绽,怎就那般欣然?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好一首春的笔墨,篱笆稀疏,小径深深,枝头新绿,儿童追蝶,油菜花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垂落着春的色彩,让这落在素笺上的寥寥诗语,构成了如此恬静美好、清新自然的春景,却谁又不说这幅春景是如此充满活力呢?
草更绿了,花更艳了,春光更明媚了。
春雨滋润,明媚春光,绿意葱茏,花开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