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216章 宣武陵前尉迟猛,玄甲精骑凿穿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6章 宣武陵前尉迟猛,玄甲精骑凿穿忙

李世民是个狠人,不过,这一次,他是对自己狠。

虽然在慈涧之战中,李世民亲身犯险,侦察敌情时,差点被王世充一口吃掉。

但吃一堑长一智,似乎对李世民并不适用。

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就会形成惯性,李世民在洛阳围城战中,同样坚持亲力亲为,深入前线,察敌虚实。

这是他一贯的作战风格,但王世充也是知兵的人,洛阳,他是唯一的王,李世民敢出击,他就敢应战。

又是一次惊险万分的肉搏战。

李世民这一次不敢过于大意,他率领五百精锐骑兵,耀武扬威地登上北邙山魏宣武陵,凭高望远,指点形胜。

远来是客,来而不往非礼也。

在自己的地盘,王世充想都不想,就亲自率领一万人,务必要将李世民留下。

重重围困之下,李世民又一次面临绝境。

王世充的骁将单雄信,是当世的马槊高手,号称“飞将”,可谓是军中无敌手,万人丛中可轻取敌人首级。

但他碰上了尉迟敬德,这个被后世神话了的绝顶高手。

既生尉迟,何生雄信。

高手对上绝顶高手的差距一目了然,尉迟敬德跃马大呼,左冲右刺,在单挑中将单雄信刺落马下。

王世充的军队看到尉迟敬德如此神勇,又如此拼命,都心存畏惧,无人敢正面挡其锋芒。

于是,包围圈出现了一丝松动。

再加上李世民又一次展示了天下无双的箭术,二者相得益彰,竟然在冲出重围之后,又杀入重围,进出往返,在王世充的军队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屈突通既是雪中送炭,又可谓锦上添花,适时率领大军来援。

此战非常侥幸,如果在战斗前期,不是尉迟敬德横空出世,李世民只怕已经凶多吉少。

这体现了李世民的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正如李世民战后对尉迟敬德说:“比众人证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之速也。”

实际上,尉迟敬德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他在此战之前,差点被李世民杀掉。

这源于李唐军队的组成结构。

李唐的军队和王世充军队有非常大的不同,王世充根基尚浅,又多名不正言不顺,只能靠权谋和暴力控制下属,让他们为自己卖命。

但李唐军队的局面,却要优胜很多。

他们的成份相对单一,将士上下用命,即使是投靠过来的旧隋军队或是隋末群雄,也由于李唐蒸蒸日上的形势,和可以预期的未来,他们也能和李唐同乘一条船,保持同一条心。

最具代表性的是屈突通。

他现在名义上是高居李唐一朝的兵部尚书,但在战时,这更多是一种虚职,因为他是旧隋的耆老宿将,经验丰富,实际上长期在李世民帐下做长史。

这是一种必要的老少搭配,或许才是屈突通真正的位置。

李世民年轻气盛,气血方刚,需要一些老谋深算的老资格在旁边提点。

屈突通感激李渊的知遇之恩,也以身许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攻打洛阳城,自然不可能少了他的身影,但屈突通当时有二个儿子在洛阳城中。

作为事实上比大兴城(都城长安)更要兴旺的洛阳城,才是杨广心目中,真正的都城,原隋朝官吏,家属们大都在洛阳。

在东征洛阳之前,李渊苦口婆心地对屈突通说:“东征之事,今以相属,其如两子何?”

屈突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至尊释其(自己)缧囚,加之恩礼,既不能死,实荷再生。当此之时,心口相誓,暗以身命奉许国家久矣。今此行也,臣愿先驱,两儿若死,自是其命,终不以私害义。”

李渊看到屈突通坚毅的神情,知道屈突通是那种说一不二,言出法随的人,不由从心底赞赏说:“徇义之夫,一至于此。”

屈突通只是一个代表,对于新附之众的招抚,李世民更胜过李渊一筹。

当年李世民击溃薛仁杲后,在没有得到李渊的指示前,他对于薛仁杲君臣,展示了让人无法相信的优容。

李世民让薛仁杲兄弟和手下大将等人,跟随自己入山射猎,并且让他们全副武装,携弓带矢,这既是无上的恩遇,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这种气度,只存于煌煌盛唐,后世之人,只能当作传说去缅怀神往。

在现实世界之中,却已经很难听到或见到了。

李世民对那些真正的英雄豪杰推心置腹,尉迟敬德也是一例。

尉迟敬德原来是宋金刚手下骁将,在介休之战中,和寻相二人一起归顺。

李世民敬慕尉迟的才华和威名,一见不疑,立即重用他做了右一府统军。

但现在情况发生一些变化。

在洛阳之战中,对战双方的将领,因为局势并不明朗,或是双方将帅渊源关系的错综复杂,在交战之始,双方将领,互有投降。

王世充一样对李世民的将领展开了攻心战术,寻相因为得不到重用,被王世充利诱,临阵投敌。

这引发了联锁反应。

和寻相同时归顺李世民的尉迟敬德,毫无疑问被军中老资历的军头们认为,一定也会步寻相的后尘,背叛李世民。

于是,他们抢先将尉迟敬德囚禁起来。

屈突通老成持重,第一时间站出来说服李世民道:“(尉迟)敬德初归国家,情志未附,此人勇健非常,絷(拘禁)之又久,既被猜贰,怨望必生。留之恐遗后悔,请即杀之。”

显然,在洛阳前线,屈突通的意见代表了李渊一系的意见,但李世民明确表示反对,

他不容置疑地说道:“寡人所见,有异于此。敬德若怀翻背之计,岂在寻相之后耶?”

英雄惜英雄,对于尉迟敬德,李世民倾心结交,也真心接纳。

但现在已处二难之地,尉迟敬德已被猜嫌入狱,李世民决定按照自己的本心,开诚布公地和尉迟敬德做一番沟通。

于是,李世民命令释放尉迟敬德,并将他单独召进自己卧室。

李世民赐给他很多金宝,并且直截了当地说道:“丈夫以意气相期,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然后,李世民也给出了另一个选择,他指着大堆的金银财宝,对尉迟敬德说道,“必欲去,以为汝资。”

尉迟敬德没有任何犹豫,他再一次向李世民表示了效忠之心。

这次效忠,就是一生一世,生死不逾的效忠,几年之后的玄武门事件,尉迟敬德也依然冲在最前面,永远是李世民的死忠。

李世民立即收获了尉迟敬德的回报。

洛阳城外,宣武陵前,李世民陷入绝境。

尉迟敬德如天神下凡,刺单雄信下马,又陪在李世民身边,几进几出王世充的军队,如入无入之境。

和屈突通大军汇合后,李世民打了第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

双面夹击之下,王世充此战大败亏输,这次战败,他输掉了最重要的一支战略力量。

那是六千排槊兵。

那是精锐中的精锐,也是核心中的核心。

这是一种战力非常强,但也很耗钱的兵种,也只有富甲天下的洛阳,才养得起如此富贵而雄壮之兵。

他们全都是王世充军中百里挑一的最优秀的士兵,并且马槊是一种威力巨大,也需要长期艰苦训练才能有成就的军种。

王世充这份厚礼,好象是专门送给天下马槊第一的尉迟敬德的一份厚礼,连人带槊,甚至训练都已小成。

此种战果,天意玄妙,莫可言说。

大胜之后,李世民豪情万丈,他忘记了当时的危险,当场赏赐给尉迟敬德一箱金银,语带欣喜地说:“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之速也!”

也许,李世民暗自庆幸自己留下了尉迟敬德,他将这当作是老天的恩赐和祥瑞,也将尉迟敬德视为自己的福将,也是一生的心腹。

很长的时间之内,他一直将尉迟敬德带在自己身边,并且不无夸耀地说自己和尉迟敬德二人联手,即使在万军之中,也可游刃有余,毫发无伤。

李世民此战之胜,当然也不全是他们二人无敌之勇。

万军丛中,一二人的力量,不过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李世民真正倚仗的是他那五百特战骑兵。

他那支传说中的军队,终于大成了。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玄甲精骑。

李世民曾经亲自总结过自己的战术,他无限神往地说道:“吾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以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这就是李世民骑兵的战术精髓,也是李世民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凿穿”战术。

以重装骑兵,直穿敌阵,往而复返,来回冲刺,普天之下,没有几支军队可以对抗这种冲击。

只要对手阵脚一乱,阵形崩溃,就会成为待宰的羔羊。

这个战术的核心,需要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