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350章 华夷之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异族建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好多夷人就先后建立国家,比较出名的便是莒国,不出名的还有淮夷、徐夷、州来、钟离、钟吾、等一些夷人之国。

只不过,因为没有前例的关系,使得狄人立国倒是一件新鲜事了。

曾经的狄人一度强盛,不断南下挤压诸夏之人的生存空间,几位强盛的卫国更是两度差点被狄人灭国,卫国最终搬迁到大河南岸才得以延续国祚。

狄人的强大不止是表现在两度差点灭亡卫国,管夷吾辅佐齐桓公干“尊王攘夷”的事业,其实就是狄人、戎人跟部分夷人之国联合,搞到华夏诸国几近风雨飘渺的一个体现。

历经管夷吾辅佐齐桓公联合诸侯一再展开反击,不使诸夏有被发、左衽的命运,期间齐国也成功称霸了。

到后面,齐国因为一再内乱势衰下去,倒是晋国在晋文公执政时强盛了起来,晋国接了齐国的棒成为新一任霸主。

成为新霸主的晋国并不是只光欺负同为周天子之臣的众诸侯,四次大举对狄人和戎人用兵,每次都能取得辉煌战果,扩土千里只是顺带,很直接地打得辉煌一时的狄人远逃北疆,诸夏的历史篇章才进入到晋国团结中原诸侯保卫周天子,与楚国展开一系列争霸战争。

鲜虞便是被晋国打得远窜北疆的狄人一支,长期以来龟缩在晋国以北的山区,直至收复其余狄人才出山区向南边扩张。

既然鲜虞跟晋国是邻居,并且南方便是晋国,他们怎么能向南边扩张?这个要提到大河改道带来的影响,鲜虞以南一度成为泽国,自然灾难使得当地荒无人烟,交通也被切断了。

时间走到智宵生活的当代,大河改道的影响正在慢慢被削弱,哪怕是这样依旧有好多地方属于无人区,其中包括晋国的东北部和齐国济水以北的所有疆域。

因为当地没有什么人的关系,尤其是诸侯不设立行政区,自然也就让鲜虞扩张起来十分容易了。

自从晋国不再对狄人大举用兵已经过去六十多年,狄人中的鲜虞这一支元气得到恢复。

在鲜虞人正式建国之前,干涉晋国内政只是动作之一,更大的动作肯定是联络同为狄人的部落,搞到现在都建国了。

是的,鲜虞人已经建立了中山国,属于先建国再对诸夏的列国发出邀请,或许算作是想补上该有的程序?

“诸夏制度,怎可重现于狄人之手?”智宵率先表态。

这话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狄人中的鲜虞这一支,他们在干“诸夏化”的事业!

如果是儒家独尊的王朝,士大夫们一定会因为异族主动“诸夏化”而觉得是教化之功,感到欣喜若狂。

鲜虞人并不是率先诸夏化的异族,随后还有契丹、鲜卑、项党、金人、建州女真。

没有例外的是,契丹、鲜卑、项党、金人、建州女真先后窃取了诸夏的土地,再给正朔之朝带去无尽的麻烦。

所谓的“诸夏化”到两汉之后可以称为“汉化”,他们可不止是学了制度,包括文化、农耕、技术能学的都学,甚至某些技术超过了正朔的朝廷。

儒家门徒喜欢教化,他们或许不懂异族“汉化”意味着什么,更没有看到先后“汉化”的异族压着正朔朝廷在欺凌,只觉得异族“汉化”了就是儒家的功劳。

话说,什么功劳?任意屠杀正朔之民,动辄欺凌正朔朝廷,乃至于灭掉正朔取而代之,算是儒家教化的功劳吗?

儒家也一度因为“小日子”和“棒子”派人到中原学习而沾沾自喜,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倾囊相授为子孙遗留了多大的后患。

当然了,说白了还是子孙自己不争气。

若是一再保持领先的话,那帮龟孙只能是作为龟孙,相反因为诸夏苗裔的不争气而有屈辱史。

春秋时代的人,他们一听智宵那么说就懂了。

是啊,自家的文化和技术,哪里是异族想学就能学,异族学去了会革新自己的社会,用从诸夏学到的技术增加无限便利,强壮之后一定会成为诸夏的劲敌。

只有傻逼才会对异邦倾囊相授吧?这是怕自己的潜在之敌不够强啊!

魏侈沉声说道:“君上,鲜虞立国已成事实,臣建议召集诸侯会盟,共商讨伐鲜虞之事。”

要喷粗话了啊!

鲜虞人用诸夏的制度,首领变成一国之君,国中有了卿大夫、大夫,设立了一套百官班子。

不止那样,鲜虞人的军队也在进行改革,有了“军”、“师”、“旅”、“卒”、“两”的建制。

特么的!

鲜虞人交专利费了吗?

哪怕是鲜虞人愿意交专利费,一定要打得他们不敢用诸夏的制度,避免重现“夷人盛景”啊!

所谓的“夷人盛景”指的是夷人模仿诸夏列国,再迫使周王室承认他们的存在,乃至于加予敕封,纳入诸夏体系。

那些得到敕封的夷人之国,他们的国祚无比绵长,简直就像是插在诸夏体系喉咙里面的刺。

所以,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他们并没有因为异族学习诸夏文化而感到骄傲,相反看到了异族学习诸夏带来的威胁,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并感到非常的排斥。

这是建立在对诸夏文明有信心,并且坚信诸夏文明确实是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明白异族一旦学了会得到进步的基础之上。

事实也是那样,诸夏文明在很长时间里就是最先进的之一,一旦某个异族学习就能得到很大进步。

拿现在的情况来说,要是让鲜虞人全然诸夏化,众多狄人就不用完全依靠放牧和采集为生,他们能够依靠农耕囤积更多的粮食,拥有更先进的工艺打造军备,等等很多的技术革新。

话说,春秋战国时代“古人”懂的道理,怎么到了后面的王朝,当权者变得不懂了呢?

那帮西洋之人,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白技术垄断的优势,哪怕是进入到“地球村”的时代,技术封锁和垄断一直都在做。

诸夏王朝有好几次向外进行技术大赠送,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莫过于李二与赞普和亲,一下子让吐蕃发达了起来。

发达起来的吐蕃北打中亚诸侯,脚踹西边各种阿三,然后吐蕃没有感谢李唐朝廷,随后向东打得李唐步步后退。属于是自食恶果了。

魏侈提议会盟,再组建联军讨伐鲜虞。

智申、智宵、韩不信、韩庚、魏驹当然是立刻表态赞成。

晋国诸卿里面最为难受的是赵鞅。

赵氏才跟鲜虞达成和解,又想利用和亲手段向鲜虞获得助力,是不是?

可是,赵鞅非但不能阻止会盟共同讨伐鲜虞,相反发生表示赞同。

当前有没有“民族大义”呢?

管夷吾已经给世人上了一颗,让人们了解什么叫“尊王攘夷”。

所以,所谓的“华夷之辩”在春秋早期就已经出现。

齐国与晋国这两位霸主国也深深明白什么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一再对周边的异族进行用兵。

哪怕是进入到战国时代,诸夏列强打归打,再是死敌也会在面对月氏、匈奴、东胡、等异族的入侵时进行合作。

比如说,秦军就不止一次与赵军合作,一起将匈奴摁在地上摩擦;齐国也好几次支援燕国,帮助抵御东胡的入侵。

西汉和东汉不用说了,民族之分被贯彻了下去,讲究的是“明犯强汉,虽远必诛”的政策,任何异族只够资格当“妾”。

两汉让异族当“妾”可不是娶异族的女人,意思就是:都特么老实点,像小妾服侍老爷那般乖乖的。谁不乖就要挨揍!

到了李唐才开始将胡汉一家亲。考虑到南北朝期间,中原与鲜卑融合度很高的关系,李唐本身就有胡人血统,并且鲜卑自行进行汉化,太区分华夷之辩的话,岂不是拆自己的台?

更后面的两宋因为打不过契丹辽国和女真金国,只能当大怂。

至于朱明?有些事不能描述,讲出来书可能就没了,属于不能提。只需要知道明初还有大批中亚、西亚的人种为官,洪武十年之后彻底消失,明教也变成不可提的名讳,该懂的都懂。

晋国确认了相邀诸侯会盟,再组建联军讨伐新建立的中山国,君臣没有聊其余的事情,解散了朝会。

智宵刻意留下来向晋君午禀告关于秦国的事情。

其实也没有讲太多,更不会说智氏要盯着秦国揍的事情。

智宵只是用这种汇报来表达对君权的尊重。

晋君午哪怕知道这是表面尊重,仍旧感到非常高兴。

其他人连敷衍都不肯做,对不对?

有了那么一个人愿意应付,起码表面功夫没有忘,保住了为君者仅存不多的尊严。

智宵汇报完才出宫,结果远远地就看到魏驹和韩庚在宫门外等候。

见面了肯定要互相问候。

在问候完之后,魏驹问道:“今次宵可会出征?”

韩庚也在眼巴巴看着。

他们与智宵多次合作,深感与智宵一块出征,胜率上有极大的保障,很愿意成为大腿挂件,一块享受得胜的好处。

再不济,他们从智宵嘴里确认不会出征,总能够事先做充分的准备吧?

智宵被问得一愣,心想:“是啊,我要不要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