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353章 古往今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坏效仿或学习更强者是智慧生物的智慧体现之一!

更为有智慧者,他们才不会一味追寻强者的脚步,要做的是想方设法进行超车,去对那个最强者完成超越。

智宵脑子里能用的方法有许多,需要考虑的在于能不能契合当代的实际,许多都是需要进行改良再小范围试验,得出结论再拿出来使用。

还是那一句话,没有所谓完美的制度,重要的是适不适合自己。

因此,认为哪个制度好就完全照抄,会闹得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或是死到临头才幡然醒悟。

这一次,智宵趁着应对魏氏的针对,大迁徙背景下拿出承包制,一开始也只是在河西、河东和河中试用,没有一开始就在所有封地实施。

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同时也让老智家的高层进行比较。

那些试验的区域成正面体现,让老智家的高层看到改革带来的好处,不用智宵再次去提,看到好处的人自然会主动要求进行变革。

智宵估测这个时间需要耗费三年到五年左右?

看上去好像显得很拖沓,但从实际上已经足够快,很多变革都是历经数十上百年,乃至于耗费更久的时间,真不是什么都一蹴而就。

拿“私人财产”来说事,普通人从上古时代到春秋结束,哪来的“私人财产”这么一回事,连他们本身都是贵族的财产。

上古时期的资源都是由首领来进行分配,等于共同生产,再一同持有,任何资源都属于集体,不属于某位个人。

到大禹将部族首领的位置传承给儿子夏启,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资源又历经了一次制度上的改变。

从夏朝的建立,再到春秋中期,拥有私人财产的群体,他们是一国之君或贵族。

到春秋晚期让“士”这个阶层允许被拥有私人财产,问题在于“士”也是贵族的财产之一。

一直到战国早期,太多的老牌贵族失去封地,他们作为贵族后裔用各种方法寻求恢复祖辈荣光,不止是让诸夏大地出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盛景,有一条没有多少人提到的是商业贸易也开始百家齐放,乃至于很多生活中的工具和新发现的资源都是他们搞出来的。

随后进入战国晚期,历经商鞅在秦国变法,固然是商鞅在秦国大肆搞公有制,其实也推动了贵族的衰弱,变成了国家公有制。

始皇帝横扫八荒六合结束战国时代,秦军扫灭了旧有六国的贵族体系,其实对诸夏大地就是一次全新的洗牌。

秦帝国只存在十五年对诸夏文明又再次进行了改变。

若是秦帝国的王朝周期也是三百年左右,或许会向周边不断扩张,可是国内民生绝对好不到哪去,起码作为普通人的黔首压根就别想有好日子过。

为什么?因为秦帝国重视的是军事,玩的是耕战制度,也就是一切为了军事而服务,注定会忽视掉普通人的生活质量。

智宵来到“智”地,过来是为了接收集结起来四个“师”的部队。

家族的宗子到来,这一位宗子还能够做到每战必胜,应征纳赋的将士看到智宵本人,别说内心有多么高兴或激动了。

晋国没有崩溃之前,晋人既尚武又遵从纪律。

智宵没有见识过鼎盛时期的秦军,一点不认为晋国的军队会比鼎盛时期的秦军差。

“军功爵在始皇帝时期走向崩溃,一个说法是秦帝国已经无田可赏,另一个说法是秦帝国无法掠夺现成的田亩进行赏赐。无论是哪一种说法,说明军功爵不是绝对的灵丹妙药,有其漏洞存在。”

“哪个制度没有漏洞?没有一项制度能够万年不变。审时度势进行改良,乃至于进行推翻,拿出适合当代的制度,才是正确的做法。”

“只是,我家想要崛起,没有比军功爵更加合适的制度了。”

智宵其实知道晋国之所以人人尚武好战,跟高层没有彻底堵死上进有关。

好多诸侯国就是将上进路线堵死,或是天花板设置得太低了。

像是齐国,他们从齐桓公之后就一再减少新贵族的产生,到齐灵公一朝之后更是没有新的贵族出现。

说明了什么?只说明齐国变成一潭死水,太多人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国家也就衰弱了下去。

要不然的话,齐国明明是霸主,经济实力也一直是诸夏大地列国的前三,从未掉下过前三经济强国的位置,为什么看上去越变越弱了呢。

晋国不一样,哪怕有几个卿位家族独断专权,起码还是一直有新的贵族产生,要命的是这些新贵族一定会成为某个卿位家族的附庸。

可是,普通人真的不会看那么远或者想太多,他们只是想要成为新的贵族,明确知道努力就能够成为新的贵族,奋斗的动力肯定强劲。

智宵现在看到的大多数士兵来说,他们奋斗的动力就是从“羡”转为为“徒”,“徒”想要立功成为“士”,“士”想积累功劳变成“大夫”,有目标就有奋斗的冲劲,精神层次和面貌远比列国那些人看上去更好。

再拿智宵自己来当例子,老智家明明已经是诸夏大地上纸面数据看去最强大的家族,到了智宵这种程度,日后会成为诸夏大地第一家族的领袖,没有奋斗目标为前提,要么是只有保住基业的想法,不然就是变成贪图享乐的人或拥有得过且过的心态。

应征纳赋的这一批人,“大夫”需要自行武装,并且被严格规定带来多少“徒”,包括人数或武装不合格,会有一道“记过”的程序。

那个“记过”是用来干什么的?俗话说事不过三,一旦“记过”的次数累加到三次,犯错的“大夫”就要面对失去封地或被撸掉爵位的处罚了。

而在晋国的相关制度中,犯错者不是只“记过”那么简单,会强令纳赋的贵族补上携带纳赋的“徒”的数量,携带武器不合格也需要在限定时间内赶紧完成更换。

智宵亲自过来的作用就是展现存在感,威慑有“人情关系”那么回事。

什么人情关系?

晋军的军制里面会有“侯奄”来作为“总监”负责监督,再由担任“司戈盾”、“司弓矢”、“贰车”等职位的人去负责查装备状况,更有“司兵”来负责检验纳赋人员的素质。

因为担任职位的是人,人都有七情六欲,再好的制度都能被玩坏。

要是某人跟侯奄的交情非常好,双方因为交情而走关系,什么以好充坏,或是干脆玩纸面存在数据,有再多的规定又有什么用嘛!

到时候,全军首领看纸面数据,一应数据显示皆为良好或达标,实际上前来纳赋的贵族武器装备很烂,带来的人上面弄虚作假,等待首领掌握的是假数据,以为这个假数据是真实的,错误判断敌我双方的优劣,显现出来的恶果会有多大?

在一些王朝,很多烂事属于潜规则的一部分,上上下下玩的就是弄虚作假来欺上瞒下。

在春秋时期这种事情也存在,只不过需要瞒骗的不止是皇帝,还包括家族的高层。

当今的贵族可不是什么“打工仔”,他们远比一国之君更加在乎真实数据,原因是打了败仗损失的可是自家的实力,并非单纯事关国家。

“应征‘大夫’十七位,携带之‘士’、‘徒’合计两千二百。”

“我家之‘大夫’为二十五位,‘士’两千五百,‘徒’一万二千,余下为‘羡’。”

按照晋军的编制,一个‘两’有一名“士”,一个两为六名“士”,一个“卒”便是二十五名“士”,一个“旅”增加到一百二十五名“士”,一个师一共拥有六百二十五名“士”,一个满编的“军”则是三千一百二十五名“士”。

这些“士”就是下层军官或中下层军官,“士”又分为“下士”、“中士”、“上士”三个等级。他们分别是“伍长”、“两司马”、“卒长”的在任人选。

从“旅”这个军事单位便是由“大夫”来担任主官,“旅”的主官称为“旅帅”,由“下大夫”担任;一个“师”的主官称为“帅”,由“中大夫”来担任;一个“军”得到主官称为“卿”,也就是没有上大夫,由“卿”来担任。

因此,上大夫都能够称为“卿”,可是同样都是“卿”,晋国的“卿”又分出等级,其余列国则是一律为卿大夫不再区分出明确的等级。

在列国只用家族实力去区别同样为“卿”之下,谁的实力强就是谁的地位高。

在晋国则是以中、上、下、新的“将”或“军佐”的“衔”来分国家公职程序上的地位高低。

智宵一圈视察下来,主要是看自行武装那些人的军备情况。

因为“羡”是半兵半农的关系,武器装备和辎重由家族承担,使用什么武装以及辎重供应,看的是老智家能够提供到哪种层次。

恰恰因为是那样,在老智家的部队里面,由家族承担列装的“羡”这一阶级,他们的装备反而比“大夫”、“士”、“徒”要更为精良。

“大夫”、“士”和“徒”肯定会羡慕,至于说什么心里平不平衡的想法,“羡”只是暂时持有那些武器装备,战事结束就要重新上交入库,损坏或丢失更是要赔的!

别看“羡”拿的武器比较好,他们要是跟自行武装再前来纳赋的另一部分晋人作战,赢的一方绝对不是“羡”,原因是素质比不过。

正儿八经能够常规纳赋的群体,他们基本不参与劳动,不是在学习怎么统兵,便是在学习怎么杀人。

“羡”这个半农半兵的群体除了接受过基本训练之外,其它根本学不到。

所以真的是没法比。

智宵这一次征召那么多“羡”的用意很简单,使得“羡”有更多的参战经验,再来是让他们有机会立功上进。

毕竟,也许再过上几年……,最迟不会超过十年,智氏就会与人合作瓜分晋国了。

用不超过十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其一就是增加合格的兵源,立国之初就能够拥有庞大的兵力,好过到时候遇到事变,临时绞尽脑汁又匆忙地应对。

智宵在“智”地进行练兵,一直到夏季中旬才带着部队抵达“新田”郊外。

老智家的四个“师”抵达前,魏氏、赵氏、韩氏的部队已经先后过来“新田”郊外驻扎。

“父亲。”智宵入城向智申请安,再汇报相关的事宜。

智申听完没有多问什么,说道:“诸侯前后回复,受邀之诸侯,皆尽应邀。”

晋国这一次召集会盟,并不是想要纯粹地抖威风。

会盟事关保卫诸夏文明,有点脑子的诸侯都不会拒绝到场。

智宵问道:“诸侯可有告知出兵多寡?”

智申摇头说道:“并无。”

在以前,诸侯需要出动多少兵力,一般是晋国直接说个数量,受邀诸侯带着相应的军队数量抵达会盟现场,随后再听从晋国的指示。

赵鞅没有提到受邀诸侯应该带多少军队。

名义上能够做主的晋君午同样没有提。

智宵认为这个正是绝妙之处。

是个人都要脸面,对吧?

晋国没有提相应的要求,受邀的诸侯会更难办,带少了肯定要被笑话,他们为了维持脸面肯定往多的数量带。

“吴君亦受邀,实让人意外。”智宵是真的感到意外。

吴国的傲娇不是一天两天,很早之前就表现出调皮的一面了。

因为楚国屡次败在吴国兵锋之下,增加了吴国的傲娇属性,搞到明明各项民生落后,全国可用之兵绝对不超过是十万,仍旧敢于对晋国发起挑战。

有心争霸的夫差,他们三年之内两次跟越国展开大战,一边还跟楚国持续产生摩擦,日常所需耗费那么大,生产能力又跟不上,竟然同意了出兵北上会盟。

智申没有觉得奇怪的地方,说道:“吴国擅自称王,吴君更在庙堂之上挑明将要挑战于我(晋国)。如何不至啊?”

会盟是个很大的舞台。

有些人会因为劳师动众与徒耗国力不想参加。

另外的一些人,他们明知道只有付出,一样热衷于参与。

智宵觉得也对。

吴国想争霸,起码应该了解晋国如今的现状。

“只是……,夫差会带多少兵力北上,会不会带上勾践?”智宵心里开始期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