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354章 会盟之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会盟的地点与时间已经确定。

晋国这一方将出动两个军团的兵力,也就是中军、上军、下军和新军会一起出动,只不过并非满编军团。

分别是智氏和魏氏各自出动四个“师”的兵力,韩氏和赵氏分别出动三个“师”的兵力。

一开始,智氏和韩氏就不赞同赵氏只出动两个“师”的兵力,魏氏充当好老人进行说项。

考虑到赵氏真拉不出来四个“师”的兵力,真的凑足四个“师”的兵力也是用农夫或奴隶凑数,智氏与韩氏在魏氏的说项下进行了妥协。

最终,赵氏需要出动三个“师”的兵力,只是严格规定不能用农夫或奴隶凑数。

赵氏只是出动三个“师”的兵力,会分配两个“师”的兵力到中军,剩下那个“师”的兵力分配到新军。

有赵氏这个前例,韩氏也开始述说自己的困难,说项的变成智氏,只好让魏氏同意韩氏也只出动三个“师”的兵力了。

韩氏的三个“师”会有两个“师”分配到中军,一个“师”分配到新军。

考虑到智氏和魏氏各自出动四个“师”的兵力,分别划归于上军和下军。

这样一来,中军、上军、下军都有四个满编“师”的状态出征,新军却是只有两个“师”的状态。

晋国要出动十四个“师”的兵力前去会盟,以有效战斗力来算就是包含一千乘战车车组成员在内,一共十万五百名将士。

出动这等规模的军队进行会盟,其实在晋国史载的历史上并不算多。

晋国有过好几次出动四个满编军团与诸侯进行会盟,其他诸侯仅仅是看到晋国能出动十五万军队,马上能够明白互相之间的差距,一点都不敢违逆晋国了。

当然了,晋国一个满编军团拥有五百乘战车车组成员在内,一共三万七千五百将士,完全是在栾书进行军制改革之后。

在栾书进行军制改革之前,晋国一个满编军团的数量,与列国一样是包含车组成员在内的一万两千五百人。

以时间来算,晋国屡屡出动十五万将士出征是从前600年左右开始,在当时能够拉出十五万大军的国家,以全球范围来算压根没有几个,能够保证出征人员皆是经过训练的国家,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只有晋国能办到了。

同一时期的楚国,他们经常拉出相同或是超过的人数来跟晋国交战。问题是楚军里面有着相当数量的蛮人,并且楚国封君很早就喜欢拉农夫到军中凑数,知道这点马上能够理解楚军与晋军交战为什么会输多胜少了。

四个卿位家族的军队集结到“新田”郊外,一下子让“新田”周边立起了一座座的军营。

在这一期间,同为卿位家族的己方会观察对方带来的军队素质,其余人也会进行观察。

“智氏之军,手持铁质者之众,远超我等估计。”阏武一副羡慕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这个阏武是魏驹的未来老丈人。

也就是说,魏驹未来的妻子出自阏氏,只不过双方还只是订婚状态,没有完成婚礼。

在去年,魏驹已经行了加冠礼,成年之后没有选择完婚,主要是晋国贵族都会晚一点结婚,没有出现特别状况会选择到了二十五岁以上才成家。

男性贵族二十五岁或以上?考虑到女方一般会比南方小几岁,真正成婚时女方一般在二十岁左右?因此晋国这边极少听说贵族女性分娩时出现难产。

反倒是那些十三四岁就嫁人的列国,三天两头就会发生一起某女子分娩难产的事情,好些男性当不成父亲又失去妻子。

智宵一开始还以为晋国明白女性十三四岁没有长开,压根不适合生育的规律。

后来,智宵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只能说不清楚女子长开才好进行生育,纯粹是晋国战事频发,后来演变成了一种贵族晚成婚的社会习惯。

既然是战事频发,不怕上战场战死导致绝后吗?

这里就要知道一点,古典战争中士兵可不能刻意杀死贵族,贵族更喜欢俘虏同为贵族的敌方,导致贵族的死亡率非常低。

所以,贵族上了战场只要遵守交战规则,要倒霉到一定份上才会死亡。

像智氏的某位祖先……,好吧,直接点名,也就是智罃就有战败被俘的历史。

那是智罃遵守交战规则,发现事不可为没有过多挣扎,遭到楚军俘虏之后,其实仍旧享受属于贵族的待遇,没有遭到虐待或审问,甚至楚国要安排住所和派遣仆从进行照顾,乃至于人生自由都没有被限制。

为什么智罃要等到被赎的那一天才回到晋国,不自己逃跑回到晋国?只能说作为贵族都很要脸,宁愿交付赎金光明正大回去,干不出私下逃跑的操作。

除了要脸之外,其实智罃也是用遵守规则在保护自己。

说白了,楚国又不会对智罃怎么样,交赎金或用其它方式离开,下一次还能够享受规则的保护;一旦选择私下逃跑离去,极可能下一次就没有被俘的待遇了。

所以说,春秋时期的贵族真的不傻,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很清楚规则是在保护谁,破坏规则自己又该有何等的下场。

后来,中行林父用智罃的同母异父兄弟交换,才将智罃从楚国赎了回来。

回国之后的智罃并没有因为被俘的经历而遭到歧视,不久之后就成为智氏之主,并且还获得了卿位,成为卿大夫之一了。

阏氏在晋国并不是什么大家族,他们是姒姓。因为是姒姓的关系,阏氏家族虽然小,来历却是显得极为不简单,资格满足嫁女给魏氏宗子魏驹。

在这个讲血统的时代,来历等于是背景,属于贵族男女结合的先决条件,包含同姓不婚这一条。

阏武其实不用刻意提醒魏驹关于智氏大量应用铁质武器。

铜和铁是两种从外观就能够辨认出颜色不同的金属,远远就可以进行区分。

诸夏很早就能够冶炼出铁这种金属,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冶炼出来的铁很不堪用,并且还有比青铜更容易生锈的缺点。

到现在为止,其余家族还不知道老智家到底使用了什么技术,一样是使用铁这种金属,为什么打造出来的武器没有过脆易崩的缺点。

至于防具?现在除了智氏之外,不少家族已经开始用铁来打造防具,只是他们依旧没有掌握好的配方,又没有发现重复锻打可以去掉更多杂质,导致一样是使用铁来制作防具,老智家的防具与其他家族的防具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防御性能。

一样是铁,竟然还有区分?这就完全是废话了。

就好像一样是钢,为什么到了现代需要使用特种钢去制造装甲车、坦克那般,一切只因为同一个大类里面还有存在分类,它们在质量上显现得天差地别。

古人到底懂不懂同一类金属区分众多的小类别?他们不懂的话,怎么可能用铜来制作出青铜。

制作青铜的工艺同样存在“配方”这种玩意?他们在制作青铜的时候会加入锡或铅,这样制作出来的青铜也是“合金”的一个种类。

到了春秋晚期,列国基本都掌握了添加什么才能够使得青铜更坚硬,一直到战国末期更是进入到巅峰,相反对铁的研究还处在相对的初级阶段。

老智家现在掌握关于铁的配方,应该领先当代五百年以上?这样除非是老智家的配方和相关冶炼、锻造工艺泄密,当代人仅靠自己研究就想追上,除非是出现奇迹,要不然就是属于在做梦。

魏氏已经在加紧研究,以魏驹所知是暂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那么,魏氏是怎么来研究的呢?他们观察并发现智氏在用煤冶炼铁矿,效仿之后发现冶炼出来的铁比用木炭冶炼出来更差,一度怀疑智氏使用煤来冶炼铁矿是故意释放的烟雾。

到现在,魏氏还在不断试验怎么用煤正确冶炼铁矿石,包括使用量以及改进冶炼炉。

在改进冶炼炉方面的思维倒是正确,只是没有掌握“答案”的话,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搞定。

配方的方面,魏氏同样在进行不断的尝试,他们使用的是加入锡或铅,等于是用制作青铜的方式在摸索。这个方法并不正确,制作出来铁的质量千奇百怪,说不准还真的能给魏氏研究出什么优异的合金来。

加入到研究铁这种金属的家族不独魏氏一个,晋国内部包括赵氏和韩氏,外部则是楚国、齐国、郑国投入比较大,其余列国也在进行摸索。

这样一看,智宵分明是调动了诸夏列国研究的积极性,怎么都算是一件好事。

毕竟,科学就是不断反复试错,研究不一定能够实现目标,科学实验产生的很多衍生品反倒是最大的收获。

智氏这边的暂时阶段可以说是智宵单凭一己之力在引领,等待那些接受教育的人成长起来,情况一定会变好许多。

有一句大实话,科学需要积累,不存在所谓的一蹴而就。

最简单的理解方式,想要造什么玩意,材料总要跟得上,一旦材料不达标,设计出再好的玩意也无法进行制造。

魏驹走着走着与韩庚碰上,两人都清楚对方什么目的,并不排斥凑到一块进行探讨。

只是因为根本不了解实际内情,再加上互相之间会防一手,魏驹和韩庚能谈出什么实际的才是有鬼。

这些家族会不会使用什么手段,尝试从智氏获得技术?暗地里肯定会进行尝试,只是动作不敢太大。

用那种私下窥探的手段,没有被发现也就罢了,一旦被发现后果相当严重,败坏家风只是其一,成为贵族公敌是其二,会不会开战则是另一回事了。

半个多月来,不知道有多少晋国内部家族和列国的外人会到“新田”郊外的各处营地边上晃悠。他们并非是全部来窥探智氏的武装,想知道是这一批集结起来的晋军素质怎么样。

直至某一天,晋君午站在‘广车’之上检阅完整装待发的部队,再喊嗓子“出征!”,大军开拔踏上前往会盟所在。

会盟的地点在晋国境内,大军选择的是从“壶口”进入“邯郸”再拐向朝北的路线。

这一条行军路线,首先会离开公族的地盘,进入到韩氏的地盘,再途经智氏的地盘,再一次进入韩氏的地盘,随后又一次进入智氏的地盘。

看上去怎么那么绕?因为势力分布就是那么复杂啊。

现在公族的地盘只占晋国疆域不到一成,大多在作为都城的“新田”周边。

韩氏的封地分布为五块,面积最大的便是在中南部,第二大的封地在周王室边上,余下两块封地都很小。

智氏的封地有三块,面积最大的在中东部,第二大的封地在西部,北部和南部各有一小块。

因为那种分布的关系,要前往“任”进行会盟的大军,肯定会在智氏和韩氏的封地两次交替路过的行军了。

整个行军耗时六天,在期间不断有消息传过来。

吴国在应邀之后,他们是最先启程的部队。原因当然是吴国离晋国太远,不早点启程的话,哪来得抵达会盟现场?

同理,离晋国越远的诸侯,他们启程的时间就越早,离晋国近的诸侯倒是能够晚一点出发。

有那么一个道理,在晋国会盟队伍没有抵达之前,不会有诸侯提前赶到会盟现场。这是“礼”的一种体现,直白点就是悠着不做喧哗夺主的行为。

在晋国会盟队伍抵达“任”的隔天,卫国、鲁国和郑国一起入场。

“郑、鲁、卫早入我国,停留在‘任’十里之外驻营,得知大军(晋军)抵达,方翌日前来。”韩庚纯属没话找话说,类似的信息在晋国高层这边不是秘密。

现在,智宵、魏驹、韩庚、赵毋恤站在会盟台的半腰,一起观看鲁国、卫国和郑国的部队在靠近。

那边旌旗飘飘,能够看到四支不同战袍颜色的长龙,只是每一支队伍的后方都显得烟尘弥漫。

各诸侯进入晋国时,他们没有禀告带来多少部队,只是有心就能派人窥视目测,该清楚的信息早就掌握了。

“听闻吴君已至宋国?”智宵同样在没话找话说。

会盟嘛,不出意外肯定是一国之君亲至,只有极个别情况由执政作为代表。

赵毋恤接话,说道:“听闻吴君携伍员(伍子胥)、田武(孙武)同来?”

明明是孙武,怎么被称呼田武?因为孙武真的就是田氏一族的族人啊!

智宵还是好奇夫差有没有带上勾践一起前来会盟。

要是夫差带上勾践,事情会变得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