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日月山河无恙 > 第222章 战事吃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太宗皇太极吸取过去强攻宁远、锦州受挫的教训,制定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战计划。

在崇祯十三年时,就命睿亲王多尔衮、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锦州义县义州镇)。

义州处于广宁与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地势开阔、土地肥沃,在此筑城屯田,实际上是建立了攻锦的前哨阵地。

同时一旦攻击锦州,此地又是一个绝佳的后勤补给基地。

崇祯十四六月,皇太极指挥清兵兵临锦州,开始了围城的持久战。

皇太极将围城清兵分为两班,以一个月为一期轮番更换。

同时清兵将锦州城外的庄稼收割完毕,并扫荡清除明军在锦州外围的据点,彻底切断驻锦明军与外部的联系。

皇太极进一步采取措施,在锦州城外筑起座营垒,环城相列,在营垒外深挖壕沟,树起栅木,而各营间又有深壕相连,将锦州围得“水泄不通”。

明军守城主将为昔日袁崇焕帐下大将、征辽先锋大将军祖大寿,其所率军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蒙古人,城既被围,遂起叛心,秘密与皇太极联系。

“格日德,这锦州城迟早是皇太极的,这是仗是汉人跟满清人的事,跟我们蒙古人没关系,咱们现在打开城门,放皇太极他们进城,不仅可以免除一死,说不定还能混个功劳,在皇太极那边谋个差事。”

一个军营营房里,几个蒙古人正在商议着什么。

这些蒙古人是朵颜三卫的蒙古兵,是二百多年前,被朱棣按地上摩擦过后,投靠朱棣,成立朵颜三卫,跟着大明打天下。

二百多年过去了,大明已经不是朱棣时期那个,敢多看一眼,就要打出屎的全盛时期了。

所以这些蒙古人也不安分了。

“这事要秘密进行,要是传出去,咱们这些人,可都死定了。”

“……。”

这些人正商量着投靠皇太极的事,突然房门被一脚踢开,这些蒙古人吓了一大跳,正要骂人,祖大寿的家将祖宽手提大刀走了进来。

“祖……祖将军,您怎么……怎么来了。”

看到祖宽手里的大刀,以及一脸的不善,知道来者不善,纷纷开始摸索自己的武器。

“给老子全部拿下,若有反抗,全部砍了。”

身后的亲兵鱼贯而入,将屋里的蒙古人围了和结实。

“祖将军,这是何意,我们没做什么啊。”

屋里的蒙古人看到明军进来,还个个手持武器,也是慌张无比。

“何意?你们密谋造反,还要开城投降,真的如张侯爷所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全部抓起来。”

亲兵扑上去,将屋里的蒙古人全围起来,期间有两个想反抗的,直接被乱刀砍死。

其余蒙古人都不敢乱动了,任由那些冲上来的亲兵将他们捆起来。

“祖将军,祖将军,我们是冤枉的,我们没有要投降建奴,求祖将军饶我们一命。”

一个头目模样的蒙古人跪在地上狡辩道。

“行,本将军给你们一个活命的机会,还有谁密谋投敌,将他们分开审讯,要是谁的口供对不上,杀光他们所有人。”

祖宽不想跟这些蒙古人废话,直接命人将他们分开审问。

这些么蒙古人怕死,把知道的都说出来,不敢隐瞒,祖将军不是说了吗,只要有一人的口供对不上,他们所有人都得死。

当天晚上,整个锦州城就鸡飞狗跳的,凡是参与了的蒙古人全部被抓起来,然后全部关进大牢,等战后再由祖大寿定夺。

城外的黄台吉也听到风声,说城里的蒙古人要投诚,正在营帐里美美的等着。

一晚上过去了,没人来投诚。

“也许是还没准备好,再等等吧。”

又是一天过去了,还是没人来。

“可能正在计划如何开城门吧,再等等。”

皇太极继续安慰自己。

就这样过了五天,皇太极得到的消息是,城里的想要投诚的人,全部被抓起来了。

“娘的,害老子白高兴了,派人去叫门,告诉祖大寿,只要他投靠我大清,朕给他一个王爷做。”

皇太极听说蒙古人反叛的事没戏了,于是直接派人找祖大寿,让他直接投降。

这个祖大寿几次投降自己,又几次反叛回大明。

这次自己带兵围困宁锦一带,这个祖大寿投降自己,只是时间问题。

很快的,大清使者来到了锦州城下,要求祖大寿出来见面,说是大清皇帝有事要跟他说。

但是祖大寿根本不出来,完全不给皇太极面子。

“哼,不降?那就给他们点苦头尝尝,让祖可法将火炮推上来,先让他们尝尝这罗刹人火炮的滋味。”

祖可法等降清汉军正在后军等待命令。

投降的这些汉军,在满清那边也不好过,那些满人根本看不起他们这些投降的汉人,谁会喜欢背叛自己民族的人呢。

八旗军对这些汉军非打即骂,根本不把他们当人。

现在不在战场上挣到军功,这任人欺辱的日子也不知道还要多久。

这个时候街道黄台吉的命令,让祖可法的炮营准备炮击锦州城,祖可法高兴坏了。

自己的是炮营,根本不会接触道敌人,所以说,是整个军阵中,最安全的一个军阵。

很快的,祖可法带着他的五千炮营来到了阵地最前沿。

超过一百门炮对准了锦州城,这要是来上几轮,这锦州城怕是要有不少伤亡。

祖大乐正在外城城头督战。

看到城外的近百门火炮,心里虽然吃惊,不过也没害怕。

这锦州城修了好一二十年,坚固无比,不是几门火炮就能轰开的。

再说了,锦州城上哪几十门红夷大炮也不是吃素的,要对轰,也不会吃亏,守城重炮和野战炮,威力可是有天壤之别的。

“兄弟们,先给建奴来几炮,教教这些野人,火炮是怎么打的。”

祖大乐指挥着锦州城的炮营,也开始往红夷大炮里填装弹药。

双方几乎同时填装完弹药,又几乎同时点火开炮。

清军那边近百发炮弹,有一半砸在城墙上,将锦州城墙砸出一个个的浅坑来。

另外一半,根本没飞到城墙就落地了,这是火药填装少了。

但是锦州城头的十几门红夷大炮,却没一发炮弹都砸进了清军火炮阵地,好几门火炮被砸毁,二三十人被砸死砸伤。

这可把祖可法吓坏了,因为刚才就有一枚炮弹从他头顶飞过去,将他身后的一个亲兵脑袋砸没了。

“娘的,给老子多填装些火药,这次要是谁的火炮没飞上城头,老子就砍了他的狗头。”

祖可法挥舞着鞭子,对这炮营的手下们大喊道。

炮营的人为难了。

火药装少了,打不远,自己要被砍头。

火药装多了,这火炮怕是要炸膛。

两边一对比,炸膛的可能性要小些,所以还是多装火药好些,起码死的几率小一些。

就这样,双方断断续续的炮轰了一个时辰,清军这边炸膛十几门炮,伤亡几百人。

锦州城的十几门火炮,歇火三门炮,伤亡百十人,也算小胜。

洪承畴带着十几万明军,紧赶慢赶的往锦州而去,这些是大明最后的一点精锐。

崇祯十四年三月,洪承畴他们从北京出发前往锦州,洪承畴不敢冒进,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葬送了大明这最后的一点精锐,那就正的罪该万死了。

于是洪承畴决定先驻扎在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

并向朝廷上书。

“大敌在前,战事十分凶险,想要急于解锦州之围,兵马形势实在难以平缓,行军于宁远,途中多次遭遇敌军,军中将士多有伤亡,战马也还未痊愈,半月之后,再次下令决战,以缓解锦州之急。”

陈新甲成了新的兵部尚书,因为杨嗣昌已经在剿匪的路上病逝了。

而前任兵部尚书傅中龙也辞官回乡去了。

对于洪承畴暂缓进军,先探明敌情的折子,陈新甲以兵多筹饷艰难为由,由兵部发出文书,催促洪承畴赶快与清军决战。

崇祯更是帝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前去永宁督促洪承畴和清军决战。

两人日夜不停的赶到永宁时,看到的是洪承畴十几万大军正在备战,但是却没有丝毫要前去决战的样子。

“洪督师,兵部不是下了命令,要求尽快与建奴决战吗,怎么还在这宁远停滞不前。”

洪承畴一脸的苦笑。

“二位钦差,现在真不是决战的时候,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敌人现在的兵力部署,后勤补给路线,这些情况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现在贸然决战,说不定正中敌人下怀,万万不可。”

马绍愉和张若麒听完也为难了。

他们是带着崇祯旨意来的,皇帝要的是速战速决,不是停滞不前。

“洪督师,即便是这样,也要尽快决战,击溃建奴才是,咱们这次来,可带着陛下的旨意,要尽快速战速决。”

说完,拿出圣旨给洪承畴。

洪承畴正要下跪接旨,被二人拦下。

“陛下说了,这次不必宣旨,所以洪督师也不用下跪,朝廷国库现在都能跑老鼠了,这次出兵的三十万两白银,还是陛下内努的私房钱,这战事要是拖个十天半个月的,粮食绝对后继不了,到时就算不决战,也是战败的下场啊,望洪督师体谅陛下和朝廷的不易。”

洪承畴也无话可说了,朝廷没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哎……既然这样,要决战也不是不可,不过先要好好部署一番才是。”

马绍愉和张若麒听到洪承畴同意决战,也是开心,起码自己能交差了。

“如此最好,如此最好,摆兵布阵之事,我二人就不便多言,由洪督师一人定夺。”

洪承畴拍着脑门子,开始了部署。

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七月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

皇太极在此地也布置了重兵,结果两军相遇,打了个开门红。

洪承畴这边让吴三桂为先锋,给驻守乳峰山的清军一个下马威。

这个吴三桂不愧为一位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将领,指挥起打仗来,那是得心应手。

他带领的关宁铁骑几个冲锋下来,对面的清军就败下阵来,被吴三桂一顿绞杀,死伤好几百人,剩余的一千多清军,吓得落荒而逃。

洪承畴乘胜追击,指挥剩余的几位总兵,将附近驻扎的清军几乎全部剿灭,战绩颇丰。

初战清兵失利,几至溃败,把皇太极都给打郁闷了,这明军吃错药了吧,突然这么能打了。

庆功宴上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说:“吴三桂英气勇略,两年来,以清廉和英勇大大振奋辽东兵马的勇气,作战的气势更足,特别是此次作战战功犹多。”

二十九日,洪承畴命总兵白广恩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又将西石门的清军打了个大败,此时明军士气正锐,皇太极对清兵失利心急如焚。

于是皇太极带兵赶往锦州,这时的皇太极其实已经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了,所以才想在临死前,拿下关宁锦一带。

一边赶路一天吐血的皇太极不顾太医的劝阻,日夜不停赶路,昼夜兼行五百里,终于到达了锦州。

皇太极下令沿途清军只要遇到明军,就撤退,不要与他们缠斗,将他们诱入到锦州来。

前军气势正宏,后军押运粮草的必定追不上大军,今天老子就要断了他的粮草,给这群明军一个两面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