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大家都知道粮食的重要,哪怕累死累活挣工分,分到手里的粮食还是有些青黄不接。
那些没办法挣工分,又没有正式工作的人,日子是最难过的。
贺炎和陆佳妮却偏偏要成为这样的人。
他们是傻子吗?真的是为了出一口气才这样?
那可不见得!
现在争一口气哪有填饱肚子重要?
村里那些知青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给出了睿智的结论——贺炎要回京城,陆佳妮对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志在必得。
村里人一听,也觉得是这样。
村里人甚至还提供了这样的一个佐证——公社的领导说他们目光短浅,肯定就是觉得贺炎一定是要回京,以后没准能干成大事,给村里给公社谋福利。
陆佳妮凭什么觉得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志在必得?
还不是因为她有一个烈士爹,而且她爹执行的是秘密任务,今年上半年任务刚刚解密,国家级的报纸都在报道他的英勇事迹。
据说,上面都在给他争取更多的抚恤金,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抚恤金还没有到位。
有些懂行的人猜测说,上级大概是觉得光是给抚恤金还是有些委屈了遗属,可能在想方设法给陆老三的女儿争取更大的利益。
陈亮听到这些之后,脸色更加不好看。之前,他早就想过,今年工农兵大学的名额一定要通过陆佳妮争取到手。这也是陆佳妮纠缠他这么久,他都没有对她做那种男女之间会做的事情的原因。
陈亮就是想,要是走到那一步,万一不小心搞出作风问题,陆佳妮父亲的那些战友们没准也不会放过他。
陆佳妮竟然被这个名额志在必得了吗?
许静雯也特别惶恐,要知道她来这个村里忍受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为的就是这个名额。
不过这其中也有人说公道话——“你们别一副陆佳妮不配的样子,再怎么说,她的父亲为国捐躯。烈士的后代如果得不到好的照顾,岂不是寒了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的心!”
“就是呀!上次村小学的考核我也去了,我听了陆佳妮的试讲,我觉得她讲得很好。古代的典籍,运用自如,反正我要是有这样的语文老师,当年上学的时候成绩肯定很好。”
……
看到桂兰婶子关切的目光,陆佳妮索性就没有说实话,让她误会也挺好。这样一来,她也不用瞎操心了。
“婶子,你放心好啦,我和贺炎饿不死。以后也会越来越好。”没有正面回答,不承认也不否认,这样更容易给人想象的空间。
果不其然,桂兰婶子听到这话之后,紧绷的表情终于松懈下来,她呼了一口气说:“我就说吧,你爸爸是个好人,老天爷总不能让好人吃亏。这几年你在这里受了不少委屈,上面的人也该让你过上好日子了。”
听说小夫妻俩接下来是在镇上罗奶奶家里暂住,桂兰婶子又有些担忧,“听说老太太性格比较古怪,到时候你尽量跟她相处好。”
“我会的!对了,婶子,我们俩走了,这屋里有些东西带不走的,你就拿走吧。”
不容婶子推辞,陆佳妮就已经劈劈啪啪地把后面的事情安排好。
天黑之后,季飞和江大川带着几个人一起来到山脚下这座破烂的小院里,帮忙收拾东西。
据说,有人要把所谓的宅基地抢回去,陆佳妮一门心思想绝对不让别人占便宜。
其实贺炎非常清楚,他和奶奶10年前来着的时候,这个地方只有一个比他们家现在的淋浴房还要小的简易棚屋,花一个小时就能搞出来的那种。
就这也叫宅基地?
既然如此,可不能便宜了他们。
陆佳妮让季飞他们帮忙把贺炎以前弄回来的石板,全部搬到桂兰婶子家里,把她家院子里铺出了一条石板路。
不仅如此,还把淋浴房直接搬过去。
家里那些砖头木块啥的,也全都搬到桂兰婶子家,顺便还帮她把房子修缮好。
体力活男人们在干,陆佳妮和婶子一家三口把院子里已经长得差不多瓜果蔬菜全部移走,至于墙脚下那一排月季花,陆佳妮挖出来准备带罗奶奶家里。
一只到下半夜,隐约听到远方有鸡叫声,一切才收拾妥当。
陆佳妮和贺炎彻底离开了这个生活了十年的地方。
村里人完全没想到这对小夫妻动作这么快,撕破脸皮不到一天的时间,他们竟然搬走了。
生产队长本来还想去当个和事佬,万一以后贺炎夫妻俩真的有了不一样的造化,也好有一条后路。
可是刚到河边的时候就看到和对岸的房子,院门都没了。隐隐约约看到,院子里一片荒芜,一片菜叶子也看不到。
靠近一看,果然如此。
他们夫妻俩就这么走了?
消息传回村里,村里人更加确定他们俩有后路。
有人按捺不住跑去陆家打听情况——“上级领导真的很重视你们家老三吗?真的是要给丰厚的抚恤金之外,还要给陆佳妮好前程?”
陆家也在一片烦躁中,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昨天晚上,他们一家又吵成了一团。
为的就是八字没一撇的工农兵大学生推荐名额。
如果以前是没结婚以前的陆佳妮,陆家人非常有信心能够把这个名额从她手里抢过来。
现在的陆佳妮,没人有这样的信心,但是这也不妨碍他们窥视这个名额。
陆老大直接跟陆老头夫妻俩说:“工农兵大学名额到时候就给老大吧,他是长孙,以后有出息了,就可以照应下面的弟弟妹妹们。”
陆老二立刻说:“大哥你这就不地道了,燕军之前读小学的时候,超过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他都算不来,因为手指加脚趾最多就20个。你让他去读大学,他也得能毕业呀?我觉得我家老二比较合适!”
陆老四冷笑说:“二哥,你家老二才14岁,想去大学里当神童啊?我家大闺女正好合适,今年17岁,入学最好的年龄。”
“你家是闺女!大学名额怎么能给闺女呢?”
“闺女怎么啦?妇女能顶半边天!”
一家人吵得不可开交,刚刚平息战火,就有人跑来问东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