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政晨直接跟厂里这些人谈代理,要是厂里的人能铺货下去,可以给比批发价更优惠的价格。
贺政晨虽然不是专门搞商业的,但是以前见过先进商业的运作,这人脉越广越好。
很多人都表示到时候可以试试。
这些民营厂骨干和领导都是从大食品厂出来的。
体制内的人脉很多,这东西他们吃了都觉得好,更别提旁人了。
……
回到思云县,沈清月开厂之后,直接把麻辣烫生包的线给停了。
但是现在好多小商贩,哪怕是代煮都赚的不少。
现在麻辣烫都快成思云县的招牌了。附近县里都有人跑过来吃。
沈清月直接把这些大的卖店或者小的待煮都给召集起来,开了个简短的食品会。
介绍的就是两件事儿:“以后生包麻辣烫不卖了。”她这话音一落,底下一片哗然。
为什么不卖了,生包麻辣烫是多好的买卖?
那些卖店靠当二道贩子,每一个麻辣烫加价五分钱一天都能赚一二百。跟白捡的钱似的。
都快成为卖店里支柱产业了,现在说没就没了,心里都接受不了。
底下那些尝到甜头的人更是红了眼眶。
也有精明的人在旁边道:“安静一会儿,还有第二个事儿呢。”他相信沈清月这样周全的人不会把人无缘无故的集中在这里。
果然人群的骚动被这些人几句话给安抚了下来。
随后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又看向沈清月。
沈清月拿出两样东西,一个是捞汁海鲜,一个是速食袋装麻辣烫。还有一个是麻辣烫料包。
“这个是我们生产的麻辣烫,袋装有一个好处就是保质期很长,六十天的保质期,煮起来跟生包味道差不多,但是得只有面没有菜什么的。”
沈清月当场给大家煮一份,每个人弄一点尝尝。
那些开卖店的人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东西保质期长,放在卖店里肯定能大卖,味道也不差。
这些人以前都是沈清月的大客户,以前拿麻辣烫生包的时候都是两千多拿货。这次也都是要了这个数。
还有的人一口气要了六千的货。
才多大会儿功夫,就定出两万多的货。
紧接着又给大家尝了捞汁海鲜。
这次能拿货的必须是有冰箱的卖店。
有了这个严格的筛选条件,能拿货的人只有五个人,这海鲜吃起来爽口,夏天吃上一份,非常过瘾。
捞汁海鲜又订出去不少。
他们这火热了,其他人骚动了起来。尤其是那些代煮麻辣烫的。
沈清月直接放大招了。
拿出商用的麻辣烫料包,一份儿是五公斤,足足能做一百份儿。
才合算两毛钱一份调料钱。菜和面自己搭配,还有转头正适合开店。
而且商用调料一份起批,能用七天。
这样有二十块钱就能批发下来,完全可以开店当小老板了。
门槛这么低,太适合他们做小本生意的了。于是在场的人又陷入了疯狂。
沈清月道:“就是别开的太密集,不然大家都赚不到钱。”
一句话有给大家的热情泼了点冷水。
对啊。现在麻辣烫一条街上都有十多家代煮,这么下去,利润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现在起批量这么低,人人都可以做。那岂不是大家都赚不到钱。
“那咋整啊。沈姑娘,你得给我们想想主意。”
“对啊。我们怎么办啊。你给我们指一条道,我们都听你的。”
“沈姑娘……”
沈清月道:“去附近的县城开也可以,目前麻辣烫这个生意只有咱们这有。”
“我去华云县,跟咱们挨着,我媳妇娘家就在那。”
“对啊。咱一起去吧。一个县里开几家也不影响你生意。到时候咱们隔远点,互相也有个照应。”
已经有聪明的人开始搭伴了。
一场试吃会,吃的大家是心满意足。
第二天县里就开了很多麻辣烫的小摊,很简单,水煮菜和面,弄好了舀一勺料在一拌就成了。
简单又方便,生意一如既往的好。
那些代煮的不见了,都琢磨开店,摆摊的事儿,比起那个钱,代煮早晚会被淘汰。
沈清月出的麻辣烫火了,以前大家也爱吃,就是不禁放,但凡过夜了,那就吃不了了。
现在买几包回家,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这个保质期长,大伙儿买起来没负担,还有的像批发方便面一样,二十包起买。
被这么抢,啥店家也经不住啊。
没多久卖店门口就带了个售空的牌子。
还忍不住跟身边的人念叨:“我这还是保守了,一次买四千包好了,反正能放住。沈清月家的货就没让我们失望过。”
他媳妇在旁边道:“买一万包也不多。刚才又有好几个人来找。把顾客都给推出去了,想想就难受。”
店主咋舌了半天:“你比我还狠。”他嘴上这么说,但是进货单上却恶狠狠的写了一万这个数字。
与此同时麻辣小海鲜也火了起来。
不光鲜虾吃着过瘾,就连汤汁都可以拌面条。不过这玩意可不便宜,买回去,吃的时候那都放在中间当主菜。
大家吃的甜嘴巴舌的,根本吃不够。
“妈,我还想吃大虾。”小孩子被辣的吐舌头,但是还是吃的很过瘾,一边辣一边吃。
“乖乖,咱下次还买。这孩子还挺能吃辣。”
孩子的父亲在旁边哈哈大笑:“随我,我就能吃辣。”
三个人分着吃,最后汤都拌面条了,难得一家三口都爱吃,打算明儿再买。
捞汁海鲜也火了,正好夏天大家嘴里没味,就想吃点这个。
大伙儿一爱吃,整个县里开始大断货。
甭说往其他城市铺货了,光思云县都不够,且得过了这个新鲜劲儿才能往外发呢。
民营食品厂长电话接个不停,没想到订单来的太猛,可惜抢的不是自家的货,他是又高兴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