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逃避赋税、徭役,有许多人或是逃离本籍,或是隐入大族,导致国家人口清查受阻。
国家公费医疗的对象必是在册人口,百姓为了得到公费医疗的机会,在报人口的时候便会多加思量,隐而不报的情况将有所减少,对国家核定人口有一定帮助。
徭役、纳税都是公民的义务,如果要增强公民对国朝的认可度,便不能一味要求他们付出,而不给予回报。
朱宣伊心道:国朝如舟,万民若水。公费医疗于民其实不过小恩小惠,国家内外咸定,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大惠。若要大惠,除却吏治清明,还要使百姓有居所有其业。无业则易为流民,流民多则乱生。近来,清洁皂、铅笔、玻璃等物研究进展喜人,将来可在各处兴建作坊,如此应是创造就业岗位,可促进经济发展,亦能使社会趋于安定。
想着想着,青橘的声音又响起。
【致仕荫补、遗表荫补、死事荫补大多改为钱财安慰。
但是一些高位官员,通常是四品以上大员,有荫补资格。
其实,也不叫荫补,后来人们称之为荐官资格——不限被荐对象,被荐官员仍然需要考察基本能力。】
在原御史中丞陆逢秋升任刑部侍郎后,押送宁王回京的刘斐然在战战兢兢中从侍御史升为御史中丞,此时,他适当地履行谏官的职责,道:“时下恩荫之官亦需接受考察,但试卷极其简单。但有些人仍不能答,使劲浑身解数在考前拿到试题。陛下,臣以为,恩荫考察试卷难度应与科举一致。”
丁俭蹙眉。
礼部尚书郭寂笑呵呵:“恩荫之官岂能与科举进士相比?他们哪有那个本事?”
丁俭眉头皱得更深。
朱宣伊点点头:“试卷太简单还怎么选才呢?科举是选拔性考试,取士人数有定,考生需争个先后高低。恩荫荐补倒不是,只要他们可以达到朝廷要求的最低水平即可。”
你言我语、寥寥几句间,取消郊祀荫补、圣节荫补、特恩荫补,仅给予四品以上官员在致仕、病重、将死时荐补资格,就这样风平浪静地敲定了。
【至于没有定例的特恩荫补,朱宣伊从来没有进行过特恩荫补,这项荫补实质上被取消了。
朱宣伊大大减少荫补名目、次数,缩小荫补的范围,有力阻止了一批凭借父辈亲族荣光的庸碌之辈进入官场,遏制冗官严重化。
说实话,平头百姓并不很在意皇帝是男是女——比起一个大肆恩荫官员的男皇帝,他们会更喜欢一个以赏赐百姓替代恩荫官员的女皇帝。】
好不容易做到一定品级的官,却没有荫补机会了,一些官员的心中难免不满和遗憾,可他们却也无可奈何。
天子不愿意大行荫补,他们难道还能因此处心积虑与天子作对?
不至于不至于,做到四品以上还有荐补机会。
从前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官员们纷纷下定决心:一要自己努力;二要让子孙勤勉学习,不然就算被荐了也过不了水平测试。
薛府。
薛晏钦委委屈屈:爹从前不愿让我荫补当官,是觉得我太愚笨庸碌了……爹爹荐了雪鸿为官,雪鸿比我厉害。
伤心,无奈,接受现实吧。
薛晏钦转变思维:“限制恩荫好啊!以后,便不止我一个高官子弟没有恩荫为官。”
看谁还笑他!
他是说,大家都是垃圾,包括他自己。
【冬至过,开明二年来了,从惠帝三十年到开明二年,两年时间,朱宣伊经历了兄弟相残、宫变登基、父亲逝世、北蛮入侵、宁王造反……这些都有惊无险地过去了,她的帝位日趋稳固。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小事——这件小事是朱宣伊完善官吏考核机制的起点。】
“小事……”大理寺官员笑得勉强,“各部各寺有小事吗?哪一件不都是关系民生疾苦、国朝未来的大事!”
现在,官吏一听到“小事”二字便如临大敌、心生畏惧。
陛下的许多改革,都是从一件小事开始,属于“最初,没有人在意这xxx,直到xxx”。
【惠帝时期,朝政议而不决、争而不定。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朱宣伊设史官以外的专人记录每次朝会议论事项、每次朝会外与大臣商议事项,要求每一件工作必须有一个决断,即便是搁置、放弃也必须写明必须如此的原因。
简而言之,就是将工作项目化,持续跟踪工作进展。
已经工作的小伙伴们,听到这里有没有一点熟悉呢?】
官吏:!!!!
我们很熟悉!
大家的目光刷刷投向朱宣伊身后那个沉默而严肃的女官——徐玫真。
朱宣伊将钟灵韵安排到户部后,任原皇后女官宫令徐玫真为通事舍人,承旨宣传,记录朝会,督办工作。
是以,诸官常见徐玫真出入各部各寺,众人见他,如孩童见催交作业的老师。
【后来,这个工作法在部、寺、监等部门推广实施,逐渐发展完善——
设置工作目标;监控每月每季度每年工作的推进情况,包含资金使用、取得成效、遇到困难等;最后再来一个评价——即目标完成情况评价。
每一被立项的工作全过程完成情况,成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和我们今天的绩效管理有些相似,但我们的绩效管理更全面更详细——在此我就不详细对比了,简直是社畜的噩梦,下班时间一点都不想提!】
“何为社畜?”方知清发出灵魂一问后,自答,“社会之畜牲???”
沈国公不相信:“青橘姑娘所在时代何其繁华昌盛,怎会使人为畜?老夫不信!”
朱宣伊被“社畜”二字刺痛了眼睛,这个词语的意思非常直白,直白到让她难过。
诚然,这只是一句自我调侃。
但这同样说明,在青橘所在时代——不知比大胤繁华昌盛多少的时代,仍会有人被比自己更具权势与财富的人当作牛马牲畜役使。
她们或许衣食无忧,但面临着大胤人暂时无法想象的压迫、剥削。
天幕降临的大胤充满希望,人人都认为明天会更好,可青橘……
社畜这个词,让朱宣伊觉得,青橘很疲惫——
青橘的世界很好,但青橘不好。
而像青橘这样的人很多,多到出现了“社畜”一词,“社畜”成为一种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