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一句,昭文时期也有为民办实事项目。
朱宣伊要求县、州、郡、中央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每年必须完成相应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这些项目来源于百姓提议,是百姓急难愁盼事件。
每年所选的项目、项目完成情况必须公示。】
“为民办实事?甚好,甚好!”朱宣伊笑道,“善为国者,顺民之意。为民办实事,正是顺民之意!”
薛泽若也觉得不错:“陛下,可在京畿试行。”
工部尚书王盐:“若是中央各部各寺,为民办实事项目可着眼全国。如我工部,为民办实事可以是一年内兴修多少水利。”
朱宣伊:“便按两位爱卿所言,请两位爱卿共同理一个为民办实事的章程。”
工部侍郎蔡素垂下脑袋,腹诽:又折腾……像以前一样不好吗?百姓可以提需求,他们是高兴了,可我们这些当官的不就累了吗?我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把事情全推给下属做,万一下属做不完在那儿加班,不就是又一出加班血案、又一出田佑加班案?唉,王盐认真,对工作抓得严,自从他当尚书,在工部工作是越来越难。
流泪!
又是怀念惠帝的一天!
【结合这个工作法,朱宣伊延续德行兼具的考核内容,确定了常考和满考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结合上述工作法,综核名实,做到赏罚分明、升迁合理。
所谓常考是每年一考核,相当于现在的年度考核;满考是三年一考,因为官吏任期通常为三年,这个考核还分为常考分、综合分,常考成绩是满考成绩的一部分,满考成绩决定官员是升职、保持不变还是被降职。】
“不错,平时成绩也很重要。”国子监祭酒王展笑眯眯,他已经想好如何改善对学生的考核了。
平时也要努力!不能全靠期末临时抱佛脚!
【此外,朱宣伊格外注重官员的地方工作经验,多次要求官员走出府衙,轻车简行,亲近百姓,实地调查,深入了解民生疾苦。
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朱宣伊要求官员深入民间调查,也有点像我们如今的下基层调查研究,不过我们执行得比较广泛和深入。】
朱宣伊曾巡游各方,她了解到,大胤有很多官员,他们成日坐在府衙官署,从没亲入田间了解春种秋收,也没走进商铺了解经营情况,以为足不出户就可治理好辖区。
她深深明白,这样是行不通的。
那位不知名的伟人说得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身为一方主官,必须要深入民间了解辖区社情民意,剖析存在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治理好一方。
朱宣伊想了想,恳切道:“诸卿是中央官员,相比地方官更为位高,切不可因居高而远离万家烟火。”
远离百姓,背离民心,如果这样,国朝还能走多远呢?
百官若有所思,他们当然知道民和民心的重要性。
百姓平时如散沙,可一遇危难凝聚在一起时,就有倾覆天下的力量。
因为畏惧被这股力量倾覆,所以统治者会“仁民”“爱民”。
这种“仁爱”以实现长远役使为目的,难免让人觉得虚伪。
从青橘的只言片语看,后世非常重视民心民生,这不仅仅是为了维持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更是真心想让每一个人过上好日子。
为民办实事,不是虚言,不是表演,是真心实意。
后世对民的重视,远超他们想象。在后世人的心里,民是水吗?
他们是水?还是……
天下的主人?!
想到这里的官员,惊恐得下意识地看向皇帝陛下,发现她一副深思模样。
陛下也同他们一样,想到了那里吗?
如果人民是天下的主人,那皇帝算什么?窃取人民财富的贼?
不、不!
这太大逆不道、太不可思议了!
青橘的声音很快响起,想到深处之人强迫自己不要再想。
【好的,让我们先梳理一下,截止目前,澄清吏治的八条措施,我已经说了文风改革、健全科举、限制恩荫、完善考核四项,还剩下合并州县、机构改革、出台吏法、裁撤冗官这四项。】
易青轶心道:对比起来,好像出台吏法比较简单。后世将法律分得很细,大胤是否也有效仿的必要?
【开明二年,宰相薛泽若上书,陈述天下州县设置不合理之处;户部尚书方知清上书,陈述部门机构职责多有重复,分工不清问题。
是年夏,朱宣伊多次召薛泽若、黎玄微、方知清、凌咏、陆逢秋议事,参加会议的还有王清然。】
学子甲、丙、丁不解:“为何皇太后参会?”
荷娘明白为什么。
“小姐,我听了青橘所讲,认为治国与治家有共通之处。陛下令太后娘娘参会,与宰执之臣共商国政,是不是因为太后娘娘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从旁提议?”
沈珈兰颔首:“是,但不仅如此。王太后博学多才,在宫变之夜襄助今上, 其才其勇,朝堂上能有几人堪比?”
【几轮会议的成果即薛泽若提交给朱宣伊的《请裁冗疏》。
奏疏虽然是由被后世喻为“三改”总设计师的薛泽若提交,但实际上是朱宣伊、王清然、薛泽若、黎玄微、凌咏、陆逢秋七人智慧的结晶。
这份奏疏确定了合并州县、精简机构、裁撤冗官三大任务,明确试点先行、逐年推进的实施办法。】
蔡素一如既往地腹诽:
试点先行又怎样?政策实施向来因地制宜,这个地方实施得好,那个地方实施得不好。试点做得好,不代表具有可推广性。哦天啊,我竟然在用天幕语言xx性!不,不要这样说话,我不喜欢天幕!
蔡素有感,在原历史,自己大概是因为被陛下认为庸碌无为而被贬。
他不服!
他哪里庸碌无为!
难道他没有在工作吗?
难道他没有认真吗?
一份与右侍郎互通工作进展的百字常规简报,他看了半个时辰,又坐到下属身边,他念、下属执笔,改了十个字,还不够谨慎、认真、细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