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看来,他们就算是因为一个陈鹤鸣,迁怒了他陈家满门,也是他们罪有应得。
听了一下午关于陈家的种种恶行,元盛井和唐复武也算是收获颇多。
等回到客栈的屋里,元盛井兴致勃勃地问:“你说咱们究竟是一桩一桩的和他们清算好呢,还是直接来的大的?”
“慢慢来,钝刀子割肉才疼。”唐复武将外衣脱下来搭在衣架上,顺手抚平上面的折痕。
“你说得对。”元盛井的眼底的不怀好意也一闪而过:“咱们慢慢来,不过也得抓紧时间,不然等温家起兵失败的事传来,便没得玩儿了。”
“嗯。”唐复武点头应和。
陈家主家这一脉,陈老爷子刚过八十大寿。
也因为陈老爷子还在,所以尚未分家。
陈家的大房虽为嫡长子,但一屋子的妻妾都没能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女儿倒是有三个。
但二房却是庶子,同样是妻妾成群,虽一连生了两个儿子,但都没能养大,如今膝下也只有一位姑娘。
具体是因为婴儿体弱,还是家族内斗导致的,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而陈鹤鸣便是陈老爷子的老来得子,从小就被娇养着长大的,在陈家很是得宠。
原本也是陈家的希望,结果眼看就到了成亲娶妻的年纪,却忽然失踪不见了。
这让原本年事已高的陈老爷子备受打击,于是就在他八十大寿的当日,又抬了一个小妾进门。
真真是应了那首诗文: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陈老爷子见两个儿子都还不如自己,只能勉励自己再拼一把。
若是两年内还生不出个儿子来,他就只能从旁支,给自己的儿子们过继子嗣了。
可这偌大的家业,他们又怎么舍得拱手让人呢?
想到此处,元盛井不禁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计上心头:“小武,你说他们家缺男嗣缺成这样,何不成全他们一遭?”
唐复武看向坐在那里,就开始冒坏水的元盛井:“你想怎么成全?”
“让他们美梦成真,再让他们美梦破碎如何?”
“这主意不错,那谁去给他们当‘孙子’呢?”
元盛井打量了一下唐复武,不禁摇头,一脸的勉为其难:“还是我来吧。”
“你?”唐复武同样上下打量着元盛井:“就你这容貌,他们就是把祖坟点了,也生不出你这么好看的孙子来。”
“无碍。”元盛井摆摆手:“我有办法搞定,保证他们一看到我,就会坚信我是他们的至亲子嗣。”
“那行。”唐复武见他这么自信,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问:“那你明日就去‘认祖归宗’?”
“择日不如撞日,咱们现在就去。”元盛井已经开始收拾行李了。
“现在?”唐复武看了看已经渐黑的天色:“天都要黑了。”
“就是要晚上,才显得没那么刻意。”说话的工夫,元盛井已经将自己的包袱收拾齐整了,拢共也没几件衣服。
倒不是元盛井不讲究了,而是有唐复武在,他花钱就莫名的心虚,不敢有丝毫铺张。
明明唐复武不在时花他的钱,元盛井可是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
但只要唐复武在,元盛井就莫名地出现‘花钱羞耻症’,大概是因为负责赚钱的人是唐复武吧。
所幸唐复武虽然一贯节俭,但也知道元盛井是个什么德行,该给他买的东西都没少,只是再多的也没有,铺张浪费更是想都别想。
“行吧。”唐复武点点头:“那你去吧。”
“你不和我一起?”
“我累了,想要好好休息,你自己去折腾吧。”唐复武果断拒绝,他可不想去看元盛井丢人现眼。
“那行吧。”元盛井也不勉强他,自顾自地背上包裹就出去了。
元盛井溜达着敲响了陈家的大门,许久才有一个门子见大门打开一条缝,探出个脑袋来:“谁啊?”
元盛井释放出精神力,朝着门子微笑道:“有劳帮我禀报一声,我是来认亲的。”
门子将手中的灯笼提高了些,终于看清了元盛井的‘脸’:“老、老爷?”
没错,元盛井其实并没有易容,他只是释放出精神力,让看到他的人,下意识地认为他和陈家的老爷子,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他很年轻。
“我是陈家遗失多年的少爷,速去帮我通禀一声,我来认祖归宗了。”
“是、是。”门子撒丫子就往府里跑,连门都忘记关。
元盛井也不着急,就站在门外等。
没一会儿,就那门子就带着一个管家打扮的中年人出来,这次他们将大门敞开了些。
门子指着元盛井喊道:“钱管事,就是他。”
元盛井在开门的一瞬间便释放出精神力,然后装模作样地朝着钱管事行了一礼:“见过钱管事。”
钱管事脸上原本还带着几分不以为然,等到看清了元盛井的‘长相’后,一双精明的小眼睛瞬间放大:“老、老爷?!”
门子没有见过陈老爷子年轻时的样子,但这位钱管事也是在陈家干了一辈子的老人,一下便认出了元盛井的‘长相’,与年轻时的陈老爷简直一模一样。
就这长相,说不是他们家老爷子的亲儿子都没人信。
这次元盛井终于进了陈家的大门,被钱管事一路引着进了陈府,到了主院的院中才停下:“还请这位公子,稍等片刻。”
毕竟这青年九成九,是他们陈家流落在外的少爷,所以这位钱管事对元盛井很是客气。
“好。”元盛井乖乖地站在原地等他进屋去通禀。
这次,还不等元盛井环视一圈院中的布置,钱管事就已经从屋里走了出来,还亲自帮元盛井打帘:“老爷子请您进去说话。”
“是。”元盛井便听话地进了屋子。
屋里的摆设很是讲究,就这么说吧,从大门外一路走进来的所有房屋规格、包括庭院布置,屋内摆设,竟没有一样是输给他的国师府和定国公府的。
真不愧是世家呢。
可按照昨天他们打听来的,这陈家在大安朝之前,在当地也不过是个小世家。
倒是在大安朝建立后,才摇身一变成了如今这般,大世家他们还不入流,但中等世家也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为此,他还打听了一下这陈家是不是在大安建国时,有什么出类拔萃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