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若镇国公还在世,以他文武双全又足智多谋的才略,无疑是最佳人选,只可惜他居心不良,早已伏法。”有人惋惜叹道。
“要不考虑荀明知大人?”
话刚出口,便立刻有人反驳,“那荀明知有多少能耐,大家心里都清楚。若不是靠着昭妃娘娘,他哪能有今日的地位,又怎会赢得众人尊重?”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这话在理。
“那太傅如何?我看太傅学问高深、品行端正,定能担此重任。”
此提议一出,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靳峙见此,心中暗自满意,看来这些大臣并无异议,都有心辅佐小太子,剩下的就看那些还未表态的人了。
很快,靳峙又将剩余大臣,包括荀明知在内,邀请至府上。
他只说皇上身体受伤,可能暂时要先让张蕴和继承皇位,并未把话说死。
众人听后,满脸诧异,其中也有人暗自欣喜。
每一任的皇位更换,对于不少人来说,可都是一次更进一步的机会!
可荀明知却神色凝重,满脸担忧的说道,“蕴和年纪太小,如何能胜任皇上这一重任?”
靳峙点头表示理解,“我请诸位大人前来,正是为了商讨此事,大家觉得谁来辅佐太子殿下较为合适?”
众人一番商议后,最终还是选定了太傅。
太傅脸上满是荣耀之色,郑重的向众人行礼,“各位同僚放心,我定会倾尽全力教导皇子殿下,助他成为一代贤君!”
靳峙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其中两位大臣身上。
这两人神色异样,估计是心怀不轨,动了不该有的心思。
商议结束,靳峙抬手一挥,“行了,今日就到这里,大家都散了吧。”
众人离去后,他立刻悄悄跟上那两名神色可疑的大臣。
只见这两人并未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荀府。
“哎呀,荀大人,恭喜恭喜啊,没想到太子殿下这么快就要即位了!”两人满脸堆笑,语气中满是恭维。
荀明知面色一沉,冷冷说道,“皇上如今生死未卜,状况不明,有什么可恭喜的?”
此话一出,两人顿时面露尴尬之色,支吾着说,“我们自然也为皇上忧心忡忡。”
“既然如此,就不必多言了。太子即位之事,不过是暂定,等皇上康复,一切或许还有变数。”
“是是是,荀大人所言极是,那我们先行告退。”
两人讨了个没趣,只能先行灰溜溜的离开。
等他们走后,荀明知立刻来到书房,唤来荀元良,荀元善兄弟。
“刚才听他们说,咱们是最后知晓此事的。其他大臣早已从后宫得到消息,唯独我们被蒙在鼓里,这是为何?而且靳峙也未提及昭妃是否出事。”
荀元善沉思片刻,分析道,“若真出了大事,昭妃娘娘定会第一时间通知家中。既然没有消息传来,恐怕皇上并无大碍。”
荀明知听后,心中一惊,“你是说,皇上根本就没事?”
荀元良摇头,“我也只是猜测,不然如此重大之事,昭妃怎会不向家里通风报信?”
“倒也有理。”荀元善接过话茬,“我们当下只需静观其变,切勿轻举妄动,以免陷入被动。”
荀明知深以为然,“就依你所言。”
此时的靳峙,正独自靠在一棵老树上,心中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惆怅。
回想起在宫中听闻皇上驾崩消息时,他强压内心波澜,忙着安排各种事务,未曾表露半分情绪。
可此刻,四下无人,那些与张承宴的过往,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们自幼一起长大,一文一武,曾一同在学堂读书,情谊深厚。
后来他奔赴战场,张承宴特意为他求来一枚护身符,只为保他平安。
虽为君臣,私下里却亲如兄弟。
如今面对这扑朔迷离的局势,靳峙满心忧虑,他握紧拳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自己肩负重任,必须替张承宴守好大融国,绝不能让朝堂陷入混乱危机!
想到此处,他从藏身的树下一跃而出,将那两名急于谄媚,对皇上出事毫无悲痛之心的官员记在心里。
这两人只贪图权势富贵,毫无忠心可言,他们的职位并非无可替代,日后寻个错处,定要将这两人贬职,以肃清朝堂风气!
靳峙离开没多久,荀明知那边点亮了油灯。
他仔细思考最近一段时间,白梧桐的行事风格。
发现只要宫里有什么事,她都一定会传消息出来,那就说明,这次不传递消息,就是有问题!
而白梧桐本身没有危险,其他嫔妃都能传递出来,没道理她却一声不吭。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宫里的情况,其实远没有靳峙说的那么危险!
恐怕皇上的确没事,而如今的所作所为……莫非是在考验他荀家!
对,极有可能!
荀明知越想越觉得就是这样!
估计是见他们荀家开始不停壮大,担心荀家有二心,所以才故意搞出的这一切。
毕竟他们可是太子的外家,以后指不定会变成第二个镇国公府!
至于其他的那些大臣,不过就是皇上的棋子罢了!
荀明知站起身,“来人!”
很快,贴身小厮进门。
“立刻下达命令,就说从现在开始,荀家的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出去!另外,谁要是敢在外面搞事,那就别怪我不客气!”
现在荀家不光有荀元良两兄弟,还有不少宗族中的晚辈,都是读书好的。
让他们过来,也是为了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提前为三年之后的科考进行准备,这样以后朝堂上就都是他们荀家的人了!
只是这些人在他面前表现得好,不代表出去也是一样。
很多穷人乍富,都是容易出问题的!
干脆将他们全都关在家里,免得万一出去不小心给荀家惹了麻烦,那可就坏事了!
小厮立刻应下,“是,老爷,奴才这就安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