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开局隐身:带歪奸臣之子的那些年 > 第149章 他会两级反转的表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9章 他会两级反转的表情

楚桓少见地被愤怒控制了大脑,太阳穴凸凸地跳,最终保养得当的面庞上定格着愠怒。

楚瑜和他一样腰上有一块胎记。

楚桓没怀疑一个活的困难的孩子说的话,他甚至怀疑是有人故意将楚瑜的那个胎记毁掉了。

简直是胆大包天!不知所谓!

楚桓怒不可遏,想大发雷霆,滔天的怒气如奔涌的岩浆一般想摧毁一切。

下一刻却在视线落在自己四儿子身上的时候顿住了。

这个瘦弱的孩子在悄悄地抬头看自己的亲生父亲,眼里带着胆怯、孺慕以及丝丝的好奇。

楚桓眼神一顿,收住了即将宣泄的怒气。

楚瑜好像是想将自己多年不见的父皇的样子记下来。

十一年,整整十一年,父亲不识儿子,儿子不识父亲。

真可笑啊。

楚桓在刚相认的儿子面前收敛起脾气,情绪上头的他大步上前一把将楚瑜搂在了怀里。

楚瑜顿住了,低垂着眉眼,有些手足无措。

这个儿子身形单薄,骨头突出,放在他后背的手几乎可以数清背上的每一根骨头。

楚桓的神色变得温柔,眼里带着心疼和怜爱,视线和他齐平,几乎一字一顿郑重宣布道:“你是朕的儿子。”

楚瑜的眼里满是不敢置信,却很好地遮掩了心中的万千思绪。

在楚桓说出这句盖棺定论的话后楚瑜脑海里想了很多,他从前真的以为自己是个野种,他不知道为什么他还能活着,没有人在意他,除了欺负他也没有人愿意搭理他,小小三岁的记忆导致他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他依靠着生存的本能活着却不知道朝不保夕的日子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直到玉兰出现。在他看来这是个有些幼稚的大人。

后来他大着胆子向前迈了一大步,然后玉兰告诉他自己的生父必定在皇帝和先太子楚瑄二人之间,他说他长得更像皇帝,他说这件事中可能有人从中作梗。

他说,你无论如何都要坚定自己是皇帝的儿子。

十多年残酷的现实教会楚瑜很多,他已经不相信温暖的事物了,心变得又硬又恶劣。

可是,如今他想试着无条件信任玉兰,这个他至今不知道长什么样子的男人。

所以,此时此刻楚瑜的眼睛一瞬间蒙上委屈的雾气,哽咽道:“儿,儿臣一直相信着,儿臣不认为自己是……野种。”

王万和心脏要承受不住事态的发展了,野种这个词是能随随便便说出口的吗?

温长宁眉一扬,小瑜说的好啊,这两个字谁说都不好使,就要苦主才镇得住。

在正主面前开大。

果然,效果立竿见影。

楚桓想起自己当年指着一个三岁奶娃子厌恶地说出口的‘该死的野种’,没想到这个孩子能记到今日,想必害怕痛苦极了。

他听到这两个字根本不生气,只有心疼,“这些年你受苦了,朕一定会为你做主。”

九五至尊的承诺必是金口玉言,就是不知道能做主到什么程度了。

父子相认,接下来的流程就是父亲询问儿子近况,重新安排儿子的衣食住行了。

王万和在边上听着吩咐,没敢阻止此刻父爱泛滥的皇帝,虽然有很多不合规矩的安排,虽然有些地方都要超过皇长子的规模了,但谁让天子最大呢。

反正皇帝是越问越愧疚心疼。

他的四儿子这些年真的受苦了,吃不饱,穿不暖,没人教导,被人欺负。

好一段时间殿内遵照着皇帝问,皇子答的相处模式,话密的很。

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温长宁隔着好几米的距离依靠着柱子盘腿坐下。

一看时间,今天还没结束呢。

温长宁继续等。

很快,有太监通报太后来了。

皇帝神色不变,好像早有预料。

他让王万和带楚瑜下去,用膳更衣。

温长宁看着楚瑜离开的背影,直至看不见才收回目光。

从今往后楚瑜的生活将迎来天翻地覆地改变。

与此同时他们的关系可能也要渐行渐远了。可是,不管怎么说他和顾长晏仁义至尽、问心无愧。

闲杂人等再一次回避,殿中只剩皇帝一人.bu shi。

反正同在殿中的温长宁眼睁睁看着他怒气up up,神情好像都扭曲了。

呦,刚刚压着的怒气要爆发了。

没一会儿太后进来,搀扶她的嬷嬷退下。

一时之间,殿内静谧无声。

没有外人存在的情况下,今日的皇帝都不对太后行“见面礼”了。

两个几乎是大祈最尊贵的人谁都没有坐下,就这样站着对峙。

温长宁有预感“修罗场”要来了,他察觉到好戏来临,坐直了身子。

一双桃花眼亮晶晶的,和本人的蓝色发尾一样具有吸引力。

这对母子的话也很有趣。

太后面无表情道:“哀家听说你见了瑜儿,你要做什么?”

皇帝轻笑,笑意却不达眼底,“瑜儿?母后喊的真亲热啊。”

太后:“哀家这么些年没有见他,你想做什么?”

她的声音里含着怒意,又问了一遍皇帝想做什么。

两人不像母子,听语气倒像是仇人。

而光明正大偷听的温长宁觉得用‘仇人’形容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可能……也没有错。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当年的宫变是一笔“糊涂账”,天下的黎民百姓只知“先帝驾崩,秦王杀兄夺位”。

但是实际上朝野上下对先帝怎么死的讳莫如深,众说纷纭。

先帝那时确实病重,但是真的是恰好病死的吗?

当年跟着楚桓杀进养心殿的武将倒是知道些东西,但是都跟着造反了,当然不会说自己效忠的主子是弑父的人,也不敢说,况且是别人愚蠢地投诚导致的结果,主子又没有动手。

温长宁倒是知道先帝是真的在什么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溘然长逝的,可惜不能为外人道也,他也是要命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因着新帝的强硬手腕,控权握柄,以及后来展现出来的勤于政事,知人善任,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少,至今已经差不多都闭上了嘴,至少不会明面上跳出来了。

但是,历史再怎么运用春秋笔法书写,杀兄的黑历史楚桓是摆脱不掉了。

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乾元帝,杀了一母同胞的太子兄长。

甚至,斩草除根。

所以,大儿子的母亲怎么能不恨不念亲情的二儿子。

要不是太后没能力,她恨不得亲自杀了他,为大儿子报仇。